APP下载

读《守望者》,识图画小说

2021-11-12宋洪曦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
关键词:蒙面守望者曼哈顿

宋洪曦

一、图画小说的定义

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作为一种描述文学体裁的出版术语,最早由美国漫画评论家理查德·凯尔(Richard Kyle)于1964年在一篇名为《“漫画”的未来》的文章中提出。与在北美市场不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变,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内仍是知之者甚少。图画小说以连环画形式配以对话框的表述形式呈现,它本质上是一种漫画。而其独特之处,以史上最知名且最具代表性的图画小说《守望者》《鼠族》《蝙蝠侠:致命玩笑》为例,它们的题材涉及政治、犯罪、哲学等不易于低龄读者阅读理解的内容;其视觉性、文学性相较之下更具艺术价值;在出版形式上,其在纸张选择、印刷工艺、装订品质的要求上,乃至售卖价格亦明显高于以低年龄段读者为主的漫画书。由此,应将图画小说定义为:一种面向成年读者的,以书籍形式出版而非期刊连载的完整漫画故事。

二、解读《守望者》的意义

《守望者》脚本由英国作家阿兰·摩尔撰写,原画主笔为英国插画家戴夫·吉本斯,约翰·希金斯上色,漫画由美国DC漫画公司于1986年至1987年单章分册出版,完结后合编成书,分上下两册成套出版。它描绘了一幅在后超级英雄时代背景下,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苦苦挣扎的“英雄”与“反英雄”群像,是非典型超级英雄漫画的先驱。《守望者》的成功在漫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88年,《守望者》摘得国际科幻界最高荣誉之一的“雨果奖”,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图画文学”这一分类,所以它只能尴尬地被归为“其他”。《守望者》的成功震撼了北美出版业,图画小说这一体裁在业界开始受到重视。在随后来临的21世纪影像化、数字化时代,各种优秀的、具有广大读者基础的图画小说脚本被陆续搬上大荧幕,相继取得惊人票房。这进一步扩大了美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通过分析《守望者》原著多处细节的象征含义,分析其深入人心的原因;探讨借鉴图画小说的推广形式助力文化强国、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可能性。希望以此为契机,为唤醒学界对图画小说体裁的重视略尽绵薄之力。因此,需从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入手,这不仅是检验前文中给出的图画小说定义的恰当性手段,也是深入剖析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隐喻的开端。

三、《守望者》故事概况

(一)封面

《守望者》的封面是一张带有一滴血迹的笑脸。从经典意义上来解读,笑脸代表了漫画一贯的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乐观主义态度。但是当这张笑脸带有一滴血迹,况且还是一位昔日的蒙面义警的血时,它意味着创作者对“超级英雄”角色人性特质的补充:缺陷。

(二)故事背景

在一段半架空的美国特殊历史时期,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纽约,一群经过蒙面装扮自发行侠仗义的超级英雄为自己的组织起名为“民兵”,后来重组更名为“守望者”。书中多以“蒙面义警”或“义警”代称。他们以极具个性的方式打击犯罪,一时受到社会各界追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经历越战,社会意识形态动荡。“守望者”偏右翼的保守姿态逐渐引起争议,在强烈的质疑声中,“蒙面义警”逐渐走向没落。1977年,政府《基恩法令》的颁布强制结束了大多数蒙面义警的职业生涯。在故事正式开始的1985年的纽约,因为这些超级英雄的存在,美国历史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然而与现实高度吻合的是,美苏超级军备竞赛白热化,核战争犹如一把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主要剧情

故事的主线剧情描述了1985年10月某夜,曾经的同伴、守望者之一的笑匠离奇惨死街头,拒绝退隐的罗夏执意孤身调查这起谋杀案。在他不择手段的持续追查下,昔日的伙伴重新集结,一同揭发了一个惊天阴谋:同为“守望者”之一的“法老王”正策划一个“终结战争和纷争的计划”,即通过制造“外星人入侵纽约”的假象,转移美苏两国军备竞赛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解除核危机的目的。笑匠因意外发现了法老王的“计划”而被灭口。而当罗夏等人拼凑出真相追踪到在南极基地的法老王时,“外星人”已经在纽约造成三百万人丧生,讽刺的是,一切如法老王所愿,美苏核战争危机因此事件解除了。随即法老王以保护和平成果为由,要求罗夏等一同侦破此案的“守望者”们保守真相的秘密。大家在短暂地陷入道德困境后不得不选择沉默,可“永不妥协”的罗夏因坚决不能认同这种做法选择死亡。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且荒诞的故事,但其实剧情只是一个引子。书中绝大多数篇幅是在描绘各个主要角色的人性发展历程,作者巧妙使用各种隐喻反映出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经历越战、反文化运动及冷战威胁时期的美国公众焦虑的深思。

四、《守望者》主要角色解读

(一)罗夏

作为后期加入“守望者”的蒙面义警之一,以强悍铁血的手段侦查、惩戒犯罪而著称。罗夏的蒙面装扮是一张有可移动黑点的白底色头套,无论黑点如何变幻,永远黑白分明,这暗示了罗夏黑白分明的价值观,不存在灰色地带。但他是个极复杂、充满矛盾点的孤胆英雄。他由于家庭不幸后来被福利机构收养长大,热衷于右翼言论,不蒙面的时候经常举个牌子在大街上行走,上面写着“末日将至”。成为蒙面义警后,他一方面践行除恶务尽,但另一方面他又放过了许多罪犯,比如他以正义的名义执意追查笑匠的真正死因,但他却忽视笑匠曾企图侵害初代“丝魂”(二代“丝魂”是他的女儿),战场上滥杀无辜平民。他甚至自己制造罪恶,比如为取得笑匠死因的线索,他掰断无辜客人的手指,威胁酒吧老板;还无故殴打已经刑满释放的老人,也是为取得笑匠死前留下的一些线索;他还会潜进隐退的“夜枭”家肆无忌惮地大吃他家冰箱里的食物,并当面鄙夷他们的隐退。因为罗夏坚定地认为笑匠这个被官方媒体长期正面宣传的义警就是真正的英雄。在故事的最后他的这种矛盾上升到了极致:罗夏面对前来阻止他揭露真相的曼哈顿博士,他摘下了面具,以真实的面目看似慷慨赴死,然而,他早已把自己调查到的真相写进了日记,并提前寄给了一名报社记者。难题被转移到了这个记者身上,也转移到了读者身上。当读者合上这本书,真相是选择公开呢,还是沉默?罗夏做过多方努力,但他的人生最终还是失败了。

(二)法老王

以“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著称的法老王在《基恩法令》颁布前两年就通过公开身份,售卖自己形象的玩具手办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他表面温文尔雅、秉持正义,实则野心勃勃、极度自负,向往成为亚历山大大帝或埃及法老那样的绝对王者。他的终极梦想是在他的设计下世界完成统一和谐。法令颁布后他表面隐退,实则暗中发力“守护和平”。

法老王是那场“末日浩劫”的总导演。当他意识到核战争威胁的不可避免,便想出了那个疯狂的“外星人入侵”计划:通过基因重组,将普通乌贼改造为巨型乌贼,再通过新研发的隔空传送技术将乌贼传送到纽约造成异族入侵的假象。他的巨额财富支持着他这个计划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样的设定意在暗讽美国社会上的大资本家掌控了太多权力:他们往往以为掌握民生命脉便可以操纵一切,甚至公然恐吓、胁迫公众。另一方面映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迫使”美国参战的“珍珠港”事件,尽管这部漫画发行之初相关绝密文件并未披露。

(三)曼哈顿博士

曼哈顿博士是本书中唯一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他本来想继承父业成为一名钟表匠,却在父亲的坚持下成了一名原子科学家。1959年一次实验意外将他肉身毁灭,意外发生后他通过自我身体重组回到人间,并获得了可以控制原子的能力。“曼哈顿博士”是美国军方给他起的代号。曼哈顿博士被设定为可以瞬间传送,预知未来,无所不能。在他的技术支持下,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街头人们开着电动汽车、空气飞船;餐桌上的食用鸡长着四条腿。此处暗示他在法老王的乌贼基因改造计划中也扮演了某种角色,文中更是直接点明了隔空传送技术的研发为曼哈顿博士主导的项目之一。

重生后的曼哈顿博士被称为“绝对理性”的存在。他被设定为几乎无所不能的类神,辨别事物是从原子结构开始分析。但是他却当不好一个男朋友,也不明白初代“丝魂”后来为什么会和曾试图强奸自己的笑匠生下了二代“丝魂”,更没想到法老王邀请他进行的科研项目别有用心。曼哈顿博士的心思如他的原子能结构一般单纯,他的形象暗喻了这个宇宙的秩序,而连宇宙秩序都无法解答的,就是变幻莫测的人性。最后曼哈顿博士因为有感于人性莫测而离开了地球。他的离开暗示了漫画中的世界失去秩序,重归混沌。

(四)水手

水手出现在一本叫《黑货船怪谈》的书中,在《守望者》中它也是一本漫画,它的故事片段散落在本书中各个章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勇敢的水手试图通过一艘黑色海盗船拯救自己的村庄,但是历程的艰险逐渐令水手迷失了判断力,错杀了本来无恙的村民,然而那艘黑色的船从头至尾只是安静地停在村庄不远处的海上,默默等待着堕落的水手登上它。这本漫画是《守望者》整个悲剧的缩影。“高贵的意图”令水手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一如法老王的计划,虽一将功成,却也成了真的孤家寡人。

五、《守望者》对当下文化市场的启示

《守望者》是典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表面上,它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漫画故事,但实质上是一种对人性、道德观的讽刺。在今天,漫画对超级英雄的黑暗面联想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一部深刻的心理现实主义之作,时至今日,对于一些有社会阅历的人来说,其娱乐性依旧妙不可言。

抛开其文学、艺术价值,仅作为图画小说这种体裁,从传播角度看,它的传播有效性是十分明显的。漫画的视觉形式在某种角度上降低了入门者的门槛,可以在纯文字载体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吸引多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的读者。以美国为例,基本上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生的美国人多少都会受到诸如《超人》《蝙蝠侠》之类漫画的影响,这为图画小说的衍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反观当下国内漫画市场,仍然面向低龄化读者。拥有可比拟《守望者》的优质原画、风格技巧、深刻内容的漫画作品可谓空白,现在中国的图画小说市场仍然是外来作品的天下,并且囿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流传范围非常狭窄。既然是空白,那就有创造的空间。以图画小说在北美市场的影响力度为鉴,若能突破认知屏障,鼓励具有中国特色创作意愿的优秀画家以视觉形式诠释优质的中华文化内容,将此类文艺成果输入国内外文化市场 ,其文化影响是十分值得期待的。最后,希望通过本文对《守望者》的梳理解读,能使读者对《守望者》这本书产生试阅的兴趣,提高对图画文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蒙面守望者曼哈顿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蒙面大盗
咋回事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俏皮精灵
鹏鹏猪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
曼哈顿中国城失火一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