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继才 演好王继才
2021-11-12
2019年6月19日晚,响水县淮海剧团主创的大型淮海戏《王继才》,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基层院团展演的优秀剧目之一,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演出结束后,观摩演出的省市领导们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当朱文泉上将(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响水籍人)握着我的手,亲切地对我说:“你演得很好,祝贺你!”那一刻,作为王继才的扮演者,我心潮难平,泪眼朦胧;那一夜,作为剧团团长的我,思绪翻飞,彻夜无眠。该剧从编剧、排练到2018年12月29日首演,历时仅三个多月,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均创下我团建团50 余年来排演大型剧目之最。而饰演王继才一角,更是我从艺40 多年来印象最深、倾情最多、挑战最大的宝贵经历。现将在塑造王继才形象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整理出来,以求教于大方。
2018 年7 月27 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因公殉职,8 月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老朋友、剧作家孙智宏在第一时间就向我披露了他拟筹划创作大型淮海戏《王继才》,我听后立即表示支持。于是,在认真学习王继才事迹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的基础上,9 月16 日我立即作出安排,陪同孙智宏一起专程前往开山岛实地考察、学习和采访。在开山岛的采访,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从而切身感受到王继才为什么守岛、为守岛作出了怎样的奉献、王继才精神与时代的关系,成为我们崇敬的时代楷模。
此后,剧作家孙智宏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他是一位经验丰富、技巧成熟的剧作家,剧本文本在表达技巧上已经是用立体的思维与角度在创作,剧本本身就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戏剧感。形象化、视觉化的文本内容显然为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起到了引导作用。剧本聚焦32 年坚守开山岛的王继才,从一个岛、两个人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提炼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从人的生存外壳由表及里地观察分析,深入到生活场景的背后,关注人物现实处境,抓住生活本身内蕴的矛盾冲突,并围绕“家国情怀”的思路,设计了“岛—家—国”这样的总体结构,继则又通过以交叉有效的多层结构,为有效素材创造了足够的戏剧表演空间,更为这部优秀剧作的舞台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与剧作家特殊的朋友关系,他在创作过程的种种构想我大多能在第一时间获悉并进行思考,加之熟悉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对所演人物的感受、认知、理解相也都比较深刻、到位,能够感受人物的经历、成长和感情,让我对塑造好王继才这个形象,心中有底、有数和有了把握。
导演在对剧组人员进行导演阐述时反复强调,这个戏虽然既有悲剧成份,也有喜剧要素,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部正剧。因此,他要求大家在表演中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以一身正气来演绎好剧中人物。他还表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王继才的事迹简单展示给观众,而是要在作品的戏剧性上倾注大量的心力和功夫,将戏剧元素渗入到王继才夫妇的生活之中,进行人性的探微与展示,让观众既从中看到人性中软弱、挣扎和犹豫的一面,也看到了战胜自我的光辉一面。把王继才的形象立体、可感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观看此剧既获得美的享受,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十分认可导演对剧本和舞台呈现的这些精辟见解。
众所周知,演员是在剧本的基础上,在导演构思的指导下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的。演员要通过人物的心理、形体和语言的刻画,运用舞台行动等艺术手段,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外部性格、情感和思想,创造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这出戏中,戏剧环境气氛的营造制造出了悬念和紧迫感,作为置身其中的王继才的饰演者,我要把人物内心的慌乱、急切、痛苦等等情状,通过一系列不停顿的表演和唱念做打展现出来,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人物平凡命运中的悲壮和坚韧。剧作选取的是王继才夫妇的8个生活截面,即8个人生片断,从妻子拖后腿到毅然辞职上岛陪伴,从妻子怀孕坚持巡逻到偷渡客岛上遇难,从蛇头落网到妻子岛上生产,从30年后一家人在岛上团聚到王继才英勇殉国,环环相扣,相互依存,这些故事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我,既反复学习和熟悉王继才的英雄事迹,又实地进行过采访考察,还参与了编剧的创作并深刻领悟导演阐述,这就让我对塑造好王继才这一人物形象了充满了自信。我当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观众塑造好王继才的光辉形象。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思想感情、肢体、声音等,就是演员自身的一切,一个好的演员就是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去创造活生生的角色。王继才虽然仅长我两岁,但剧中的王继才却是从青年演到年老,时间跨度长达32 年,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在内心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要求以王继才为榜样,以王继才的精神激励自己演好王继才。
仅以戏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为例,它同时还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这对时年已56岁的我都是实实在在的严峻考验。先说唱,淮海戏的唱腔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为了演好王继才,那段时间我经常“吊”嗓子锻炼自己的高音发声,否则,像“滔滔大海多壮阔”“老婆她乘小舟渐渐远去”等较长的唱段是无法一气呵成、圆满完成的。再说念,淮海戏是流行于淮海地区(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的主要地方剧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语音被称之为“侉子”,这与我的家乡滨海方言以及淮剧的念白完全不同,为了使自己的念白在排练《王继才》的过程中有进一步的提高,我哪怕晚上上床之后,往往也会练习念白,比如最后一场那段“王继才愧对爸、愧对妈、愧对妻、愧对娃……”那段150字的数板式念白,我反复练习不下于上百遍,终于才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效果。最后说说做和打。做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的是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这其实也是戏剧程式化要求所必须的要素。在本剧中,有一段王继才夫妻冒着风雨在岛上巡逻的戏,道具就是为了防止跌下悬崖,用一根绳子拴着两个人。这看似简单的剧情,却需要演员通过唱念做打和腾挪转移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暴风骤雨下、崎岖山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困难。当然,这也是一段需要且歌且舞、且唱且跳的表演。以我的年龄和身体,前后空翻、大幅跳跃的动作显然已无法呈现,但为了力求呈现更好的自己,我还是在腾挪转移的过程中尽力挑战极限,尽可能呈现出人物的刚毅、果敢和灵活,我不敢说我的表演能足够让观众满意,但我却愿意为自己点个赞,因为我的确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
“形神兼备”一直是戏剧演员毕生最高的艺术追求。在这里,形指的是外部特征,神指的是人物的思想、精神和内在气质。形似和神似相比,前者容易,后者难。齐白石对此曾有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做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戏曲界也有个说法:“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两者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表演是艺术,是审美。作为一名演员,我当然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但演员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工作,这既需要演员的文化和修养,技巧和创造力,也需要演员的想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更是对一个演员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演的王继才是否达到“形神兼备”了?或者说形似差点、神似多点?亦或形似好点,神似差了?均不得而知。我由衷地期待观众和市场作出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