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妻守岛卫国32年,谁能做到?

2018-08-30俞佳铖

民主与法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守岛王继才开山

俞佳铖

“我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这是王继才经常说的一句话。

“你们守不动了就上岸,我们一起孝敬你们二老。”这是大女儿王苏,一直对父亲王继才说的话。

然而,王继才永远等不到“享儿女福”的那一天了。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9岁。

2018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瞒着妻子上岛做“野人”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地理位置至关重要。1939年,日军舰队攻占我国连云港时便是以此为中转站。新中国成立后,开山岛被列为一级军事禁区,一个连的解放军官兵驻守岛上。1985年,守岛官兵撤防。江苏省军区决定设立哨所,派民兵长期驻守,担负观察监视海上和空中情况、协助维护治安和抢救海上遇险船只等职责。然而,由于岛上条件艰苦,第一个被派去守岛的民兵,只在岛上呆了两天,后来又先后去了十多名民兵,但最长的守了13天,最短的当天就跟船回大陆了。

“有一个重要任务要交给你,开山岛需要人守,你去吧!”1986年7月的一天,灌云县人武部的王政委来到王继才家里,他说这句话,经过了数天的深思熟虑。王政委和王继才相识,是因为前些年,王政委曾到芦河村开粮食工作现场会,了解到王继才为人踏实、能干,18岁就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

1986年7月14日早上8点40分,是王继才第一次踏上开山岛的时间,他特意记下了这个时刻。当时还在灌云县芦河村当民兵营长的王继才,只是对妻子王仕花说:“我去执行一个任务,要过几天才回来。”

王仕花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与王继才结婚已3年,他们的大女儿王苏刚满两周岁。后来,王仕花才知道,丈夫这样对自己说,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王继才知道值守开山岛,是一项既寂寞又艰苦的任务,他怕妻子担忧,更怕妻子反对,只好含糊其词。

作为当地人,王继才知道开山岛的大致情况,大家都把它看作是一座“水上监狱”,岛上常年潮湿,蛇虫特别多,所有食物和生活用品都需要从陆地运送过去。但是,王继才看着王政委对自己信任而期待的目光,来不及和妻子商量,便答应了。

1986年7月14日,王继才被灌云县人武部任命为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派人把他送上岛。王继才没有带太多的行李物品和食物。待所有人走后,王继才发现,开山岛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要糟。岛上只有空荡荡的几排旧营房,没有电,没有淡水,海风呼啸,声音怪异。入夜,王继才的身体不由得发抖,他分不清是因为海风太凉,还是内心恐慌。“传说岛上有一种会吃人的蛇,不会被我遇上了吧。”王继才自言自语说。

之前守岛的人留下6条玫瑰牌香烟和30瓶云山牌白酒。不抽烟,很少喝酒的王继才,为了壮胆,喝了一口酒,再抽了两口烟。就这样,他蜷缩在角落里,手里紧握着一把大铁叉,随时准备和“吃人蛇”开战,直到蒙睡去也不放手。

第二天清晨,王继才被暴雨声惊醒,他一开门,看到水位上涨,满地都是蛇、老鼠和蛤蟆。他揉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保命要紧!王继才躲回屋内,再也没有开门。4天后,烈日暴晒,这些动物都不见了。4天里,王继才吃完了仅有的一点干粮,靠烟和酒过日子。

“与世隔绝”的时光,似乎格外漫长,王继才望着海岸边的日出日落,数着一天又一天,偶尔看到些渔船,哪怕是远方的一个小黑点,他都会兴奋地招手,但没船靠岸,更没人“回应”。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王继才感觉自己“憋”得慌。

好妻子追随“野人”丈夫上了岛

天气晴好的夜晚,王继才会朝着家的方向眺望,想妻子和女儿,想得直掉泪。

王继才去守岛的消息,传遍当地,王仕花却是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丈夫去守岛的人。丈夫走后的第48天,王仕花在灌云县人武部几个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开山岛。

居然有一条小渔船靠岸了!王继才一跃而起,匆匆跑去,他的眼睛发光了,船上站着的那个人,分明是自己的妻子。

“你怎么来了!”王继才来不及等小渔船完全靠岸,一个健步跳上船,顾不得有旁人在,紧紧抱住妻子。王仕花蒙了,抱着自己的这个男人,满身臭味,蓬头垢面,胡子拉碴。

缓过神来,王继才向妻子“承认错误”:“我不该瞒着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和你说。”王仕花一声不吭,用带来的日常用品,帮丈夫洗漱。

才分别一个多月,丈夫明显瘦了、黑了,也憔悴了。王仕花很心疼:“咱们回家吧,你在这里太苦了,都快成野人了。”

妻子不停地劝说,王继才默不作声,他为难了。对于王仕花的心情,人武部同志们都很理解,但他们想到,如果王继才也走了,要再找到个合适的人守岛,更难了。人武部的一个同志轻声对王继才说:“王政委让我转告你,千万别当逃兵!如果你走了,这岛真的没人守了!”

>>王继才夫妇

王继才想到王政委的话和目光,下决心要继续守着开山岛。“仕花,你回去吧,照顾好家里,开山岛很重要,我不守,谁来守!”

王仕花听了,没再说一句话,她站在海边,思索良久。次日,她便乘船离开了。

看着妻子乘坐的小渔船越来越远,王继才的心似乎也跟着走了。他有些难过,妻子嫁给自己,已经很委屈了。自己只读到初中,妻子是高中毕业,自己家里穷,妻子家境不错。当初两人结婚,王仕花的亲戚颇有微词,但王仕花铁了心,看中王继才是一个踏实的好男人。

可如今,“好男人”却要“抛弃妻女”,王继才想想就心痛,他只求妻子不要太伤心难过,更不要生气。令他没想到的是,20多天后,王仕花居然又来到了岛上,带着大包小包。“你是要把整个家都搬来呀。”王继才喜出望外。王仕花说:“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辞职了,女儿交给婆婆,我跟你一起在开山岛做野人。”

不知道为什么,上了开山岛,王继才这个大男人就特别容易掉眼泪,听着妻子的这番话,他竟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哭了。

妻子哄着他:“这些日子,你受苦了,以后有我陪着你,咱们一起守着岛,守着这个家。”

>>王继才夫妇去升旗

王继才夫妇守岛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岛上的营房、国防工程和各种设施的安全,观察空情、海情。每天,王继才都会将守岛的心得体会,一一记录下来。

王继才的父亲是个老党员,上岛的时候,父亲托人给儿子捎来一面五星红旗,并带话“每天要在岛上升国旗”。于是,每天清早,升国旗,成了夫妻俩必做的第一件事。

看着五星红旗迎着海风飘扬,夫妻俩感觉到驻守开山岛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那些年,夫妻俩每年守岛的工资只有3700元。这些钱,承担着王继才夫妇、孩子和老人的所有开支,每一分都必须掰成两半花。

荒岛上很少有来客,王继才和王仕花从不买衣服,一件衣服破了缝,缝了又破,能穿好些年。夏天,王继才干脆连上衣都不穿了,光着脚在岛上巡逻、干活儿。他生活上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天要喝上几口酒。只要有酒,没有菜也没关系,王仕花有时会给丈夫炒上一盘咸黄豆,王继才会边吃边念叨:“今天吃‘大餐’了。”

为了贴补家用,王继才夫妻俩有时会在近海岸边摸些鱼虾和贝壳,托过往的渔船,捎到港口去卖,如此一来,每年能多个三五千元。

开山岛的外形像一个馒头,岛屿四周都是黑褐色的岸石和许多暗礁。1987年春天,王继才攀着石头,爬到高处观测天象,不料,脚下一滑,从高处摔落。当时又怀有身孕的王仕花守在下面,被这一幕吓得不轻:“完了,完了,人要没了。”她拖着沉重的身子,小跑到丈夫跌落的地方,找了半天,不见人。“不会被冲到海里去了吧?”王仕花刚准备往海边跑,忽然,王继才从一个礁石后面爬了出来:“我的肋骨估计断了,快看看有没有渔船经过。”

王仕花赶紧把外套脱下,跑到岸边挥舞着衣衫,所幸刚好有渔船经过,王继才被急送到医院。经检查,肋骨断了三根,治疗后,还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孤岛上只剩下怀孕的王仕花,王继才虽然有一百个不放心,但开山岛不能一天没有人,他只能狠狠心,把妻子“丢”在岛上。

英雄已逝,孤岛灯塔照耀归来路

1987年7月9日,王仕花产下一名男婴。但这个生产过程,可让她吃尽苦头。王仕花的预产期在1987年7月18日,王继才打算7月初把妻子送上岸去。经验不足的王继才不知道,7月1日开始海上休渔了,没有一艘过往渔船。

更加不巧的是,那些日子天天刮大风,海水猛涨,海浪打到了他们住的地方。1987年7月9日晚,王仕花肚子痛,临盆在即,王继才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他想到部队离开时,在岛上留着的一部步话机,于是试着用步话机联系上了王政委。王政委帮忙找船,但没有船敢顶着9级海浪到岛上接人。紧急关头,王政委妻子接过电话:“继才,你镇定,别慌,你一慌,你老婆孩子怎么办?你按照我的办法,一步一步做。”在王政委妻子的帮助下,王继才烧热水,把剪刀消毒,俨然一个助产士的模样。

这个深夜,王仕花痛苦的叫声和窗外的狂风,一浪高过一浪,王继才小心翼翼地给妻子接生:“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儿子,哎呀,脐带怎么剪啊?”

“脐带要留两个指头并拢那么长,剪完脐带后用土霉素药片捻成粉撒上去,用纱布包起来……”王政委妻子在步话机里教王继才,王继才用剪刀一下子剪掉脐带的那一刻,儿子“哇”地一声哭了,声音洪亮,划破夜空。王继才也瘫倒在地,“呜呜呜”地哭了。

>>左图 王继才夫妇和儿女及外孙

>>右图 上岛使用过的煤油灯、马灯

儿子王志国的到来,让开山岛有了生气。王继才夫妇托人,或借着自己回陆地的机会,一点点把泥土运到岛上,然后自掏腰包买来树木种子,在岛上的石头缝里填泥种树。尽管最初的两年,种下的100多棵白杨树和槐树都死了,但他们还是坚持种树。第三年,100棵左右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棵小苗。后来,他们又种下了桃树,儿子围着小树苗,开心得拍着手转圈,王继才和王仕花感觉开山岛有了颜色、有了温暖。

王志国的童年,是在开山岛度过的。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王仕花对丈夫说:“孩子要读书了,我们全家人下岛吧。”为了儿子,王继才心动了,他带着妻子去找王政委。但那时他们才知道,王政委因身患重病住院已好长时间,看到王继才,王政委拉着他的手说:“小王你干得很好,我走了也放心了。”王继才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不久,王政委去世,带着他的临终嘱托,王继才打消了下岛的念头。

几年后,王继才夫妇又有了一个小女儿,取名叫王帆,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一帆风顺。

守岛这么多年,王继才心中无悔,但心里难免还是有遗憾的。2003年10月,他父亲病重,等王继才请假回家,父亲已经离开了。

之后不久,老母亲托人,在照相机里录了一段视频,带给儿子:“儿子啊,你是为国守岛,就是我走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我也不怪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在我心中,尽忠就是尽孝,守海防就是尽大孝。”

2012年10月,母亲病重,在弥留之际,王继才匆匆赶回去,却还是来不及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王继才仰天长哭,对母亲说:“你的叮嘱,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016年的“五一”,是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度过的第30个劳动节,他们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王仕花说:“跟着你守岛,天天都是‘劳动节’。”王继才摸着妻子粗糙的手,感激地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谢谢你,是你的陪伴,冲淡了海水的苦涩。”

条件艰苦,但心中富足,王仕花原本以为,她会和丈夫一起幸福到天荒地老,谁知,2018年7月27日,她上岸去医院治疗自己的股骨头前期坏死疾病。妻子走后,当天夜间正在岛上巡逻的王继才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我们每年八一建军节,都要在岛上换新国旗,今年的国旗都还没换,你怎么就走了。”王仕花悲痛欲绝,她捶着自己的病腿,恨不得用自己的腿,换回丈夫的生命。

王继才去世后,灌云县委、县政府向上级申报、申请,追授王继才同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评其为革命烈士。

30多年前的开山岛,没有淡水,没有电,岛上的小草都屈指可数。而今,岛上不仅各项设施齐全,绿树成阴,桃树还开花结了果。

开山岛上的陈列馆里,摆放着王继才和王仕花多年来在岛上用过的很多物品。丈夫走后,王仕花有时也会到陈列馆看看,一呆就是大半天,看着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丈夫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仿佛丈夫刚踏上开山岛的那一天,就是昨天……

猜你喜欢

守岛王继才开山
开山号子喊山歌
守岛就是守国——女儿眼中的父亲王继才
话剧小岛往事
王继才 瞭哨抛家赤胆琦
守岛的士兵
少林功夫拳(二)
车欲开山辟路 新概念必先行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开山利器 岩石一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