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力”创新“三农”报道的路径探析
——湖北日报系列报道《传承茶文化 振兴茶产业》报道幕后

2021-11-12胡琼瑶

新闻前哨 2021年9期
关键词:陆羽湖北日报湖州

◎胡琼瑶 汪 彤

今年春茶上市前夕,湖北日报派出多名全媒记者,奔赴浙江、广东、湖南以及我省赤壁、恩施等地,采写“传承茶文化 振兴茶产业”系列思辨报道。

湖北是茶叶生产大省,茶产业的融媒报道之前做过许多,而以“茶文化”为主轴的探究却较为鲜见。这组报道把看先进、找差距、探路径为出发点,以新闻人的视角对湖北茶产业转型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考,一经推出,受到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的高度认可,引发湖北茶界热议,再一次印证了践行“四力”要求锻造出的深度报道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强脚力:瞄准报道方向“走出去”

脚力,顾名思义是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增强脚力既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现,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重要内涵。

茶圣陆羽、茶马古道、东方茶港等茶文化符号和遗存,让湖北茶自带一种时间的流韵、人文的况味。然而,湖北茶在品牌知名度、品质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与先进省份相比尚有差距。采访报道首篇《陆羽文章如何做?——天门与湖州的“对话”》(湖北日报3月25日头版),我们来到了浙江湖州。出生于湖北天门的唐代茶学家陆羽,因在浙江湖州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获誉“茶圣”。天门和湖州也因陆羽,分别被誉为“茶圣故里”和“茶经故里”。面对陆羽留下的茶文化遗产,两个“故里”间有怎样的对话?

去往湖州之前,我们就开始做功课。近几年在陆羽文化滋养下,湖州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安吉白茶更是势如破竹,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好陆羽文章的?在采访函中,我们围绕这一话题,一一列出采访重点,如湖州在陆羽文化传承上做了哪些事,文化和产业如何有机融合等。

聚焦重点,直奔主题,采访效率大大提升。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们与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座谈,踏访陆羽古道、大唐贡茶院、安吉白茶小镇等。每到一站,都有收获,所到之处,皆有亮点。

后续《既继承又创新“老字号”也新潮——赤壁青砖茶迎来“第二春”》(湖北日报3月28日头版头条)、《走进茶叶贸易的今昔现场 探寻兴衰流变的前因后果——“东方茶港”待复兴》(湖北日报4月7日5版)、《新式茶饮的千亿级市场赛道已经开启,十大新式茶饮品牌中却没有一家湖北茶企——湖北要尽早泡出一杯“网红茶”》(湖北日报5月10日2版)采访也是如此。

我们根据报道主题,陆续走访了赤壁赵李桥砖茶厂、汉口茶市、广州芳村茶叶交易大市场,拜访了湖北省茶叶集团、恩施玉露、茶颜悦色、吾印良品省内外传统茶企和新式茶企,探市场、看车间、与企业畅聊。

走近实际,记者感触的东西更加具体,最终的新闻报道也更加鲜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将“脚力”延伸至互联网,通过不同行业自媒体了解国外茶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经验、我国新式茶饮产业发展现状等延伸信息,开拓了报道视野,对提炼主题颇有裨益。

试想,如果仅仅依靠调研报告和与几家热心企业座谈,没有走出去自己“看”和“想”,报道可能只会停留在干瘪的说教,生硬又单薄。

二、练眼力:用眼用心找故事、抓细节

眼力是记者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发现力。

采访过程亦是调查研究。记者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从众说纷纭的争议中明辨是非,从快速变化的实际中把握规律,并找到精准的案例和故事作为载体。

采访之初,手上拿到厚厚的几本材料,不乏数字与概念,但我们始终认为,没有故事的报道,就没有感染力。“给我们讲几个故事吧。”“什么最令您印象深刻?”采访中,这是记者问得最多的话。

这一问,倒真问出了不少故事。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西廷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研究会一行赴天门考察,发现“茶圣故里”的餐馆招待客人竟然不是茶,而是大米焙炒后煮成的焌(qū)米茶。还有,某电视台播放了一段介绍陆羽生平的访谈,受访的日本学者将陆羽的出生地误认为是浙江湖州。

不仅问故事,还用眼用心找故事。在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采访,每走一户茶农家中,茶农都会捧上一杯热腾腾的安吉白茶。茶叶在精美的茶杯中舒展,杯身上印着宣传语。走时,茶农还不忘提醒:“今后就用这个杯子喝水啊,顺便给打个广告!”

在采访中,做有心人,挖掘故事。我们最终挖掘出赤壁赵李桥茶厂青砖变“轻砖”的故事、大德和公司研发自动煮茶机的艰辛历程等。

新闻的本质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自然少不了细节。有时,寥寥数语的细节表述,可四两拨千斤、起到点睛作用。

采访《湖北要尽早泡出一杯“网红茶”》一稿时,由于客观原因,我们没能见到一家知名新茶饮的企业负责人。这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采访对象,颇为遗憾。但是我们没有放弃,通过对其多位同事采访,试图侧面了解其创业历程和工作作风,试图从中探寻企业经营之道。

果然,从与其同事交流中,我们获悉这位新茶人“平时工作习惯就是骑着摩托车满城巡店”“坚持高价买下名画版权用于产品包装设计”“爱和90后、95后员工打成一片”。这些细节触碰了我们的新闻敏感神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紧跟市场、低调务实的企业经营者形象。在稿件中运用这些细节,为后来文中设问“传统茶企向新式茶饮学什么”,做了最好的注解。这次经历再次启示我们:采访扎实深入是写出好文章、提炼好内容的重要前提。

三、健脑力:坚持独立思考,“去粗存精”

脑力是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作出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新中华报》的题词就是两个字“多想”,就是希望思考问题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连续多日、多地的采访,我们积累了大量素材,接下来就得信息整合加工,跳出材料,理清思路,从客观的视角把问题找出来,挑出最亮眼、最值得传播的内容。

我们坚持独立思考——

采访《“东方茶港”待复兴》一稿时,被问及汉口茶市如何追赶广州茶市,不少企业家、地方官员都提及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观念保守等多重原因。然而,新闻不是写材料,不可能面面俱到。最迫切、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当武汉市有复兴东方茶港的构想后,浙江商人敏锐地嗅到这一巨大商机,积极奔走,主动将浙江服装城更名改造为东方茶港国际茶城。一位专家也提到这样的观点:“有形的茶市容易建,无形的茶市更需要重构。背后是现代商业精神,这方面,广东人、江浙人值得我们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能力。经过分析,我们最终为此稿提炼出“唤醒创新意识和商业精神、再现‘东方茶港’辉煌”主题,发出”向粤浙闽同行学习市场敏感与闯劲拼劲”呼吁,最终收获了业内人士好评。

采访《湖北要尽早泡出一杯“网红茶”》一稿时,我们了解到面对茶叶市场消费升级现实,我省不少传统茶企有转型意识、但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步子迈得不大。结合专家和省内外优秀企业代表采访,我们坚持认为“湖北拥抱茶产业新业态,还需快一拍”,最终提炼出“湖北要尽早泡出一杯‘网红茶’”主题。

这篇报道一经推出,引发业界热议。利川市委在五月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组织学习了这篇文章,以茶产业为例启迪干部群众思考如何用新思维助推产业发展。

如何让“利川红”变“网红”?“利川红”制作奶茶味道怎么样?如何解决“网红茶”之痛……利川市干部群众在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改革开放才能闯出新思路,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一位地方官员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报道后,这样配评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

《陆羽文章如何做?”》一稿中,为了确定“天门应该向湖州学什么”,我们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初商定“学理念、学市场、学品牌”。后来发现,这三方面既落入俗套,也没有把湖州最亮眼的经验拎出来。于是,推倒重来,经多次打磨,最后敲定学湖州“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之道、植入爱茶基因、不以规模论英雄”。这其中,既有丰富的文字材料,也有足以支撑观点的生动故事。

坚持问题导向也总结先进经验,既全面调查也“解剖麻雀”,我们立足案例详实、分析客观,以大量一手素材,以新闻人的视角提出观点与建议,思考过程虽艰辛,但呈现传播效果令人惊喜。

四、磨笔力:注重文本逻辑,坚持新闻语言

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需要通过笔力体现出来。笔力,从字面上看是下笔成文、妙笔生花的能力,实质上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组调研报道并未过多采用语言技巧,更注重文本逻辑,坚持新闻语言特色,让文本形式更好地主题思想服务。如:

善于设问。在四篇稿件中,每篇主题都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天门与湖州比究竟差在哪?赤壁轻砖茶怎样迎来第二春?汉口茶市该向广州芳村茶市学什么?传统茶企该向新茶饮学什么?围绕大主题,根据采访内容,我们在每个小标题中,层层设问,引导读者通过用案例和观点,启发思考、自主探究,最终形成讨论、热议,实现传播过程。

挑出亮眼新闻方开头。 亮眼的开头,是稿件吸引读者的重要一环。在首篇稿件中,在湖州陆羽阁,有一座高耸的陆羽雕像矗立其中;而天门陆羽故园,也有一座同样的雕像。两座雕像遥遥相望,代表两座城市的隔空对话。对!就以此为画面,引出一连串思考。同样,在《赤壁青砖茶迎来“第二春”》一稿中,我们选择了一条运转半个多世纪的半自动制茶生产线,从而引出赤壁青砖茶的古老与创新。《“东方茶港”待复兴》一稿,以“东方茶港”纪念碑的碑文开头,写历史与现状、问题与希望。

探索媒体融合传播。《湖北要尽早泡出一杯“网红茶”》见报的同时,我们开展部门协作,由融媒体中心根据报道核心观点,制作成新闻海报,直观、精炼、有趣,在朋友圈广泛转载,探索深度报道一“鱼”多吃。未来,我们将坚持移动优先原则,采写深度报道的同时,推出更多有思想的新媒体产品,满足更多受众需求。

猜你喜欢

陆羽湖北日报湖州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陆羽弃佛从文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陆羽弃佛从文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言论的诗意化表达——以湖北日报“汉水北上”言论写作为例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