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山》中海棠人物形象及经典唱段分析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沂蒙山唱段无情

(济南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民族歌剧《沂蒙山》概述

(一)选题缘由

自习主席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我国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步走上勇攀文艺高峰的道路。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应运而生,于2018 年12 月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首演,场面非常震撼,获得了一致好评。创演团队均由国内顶尖人才组成,作品被选为2018 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是全国入选该项目的五部剧目之一,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是现代民族歌剧创演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民族歌剧的爱好者、学习者,笔者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剧情简介

《沂蒙山》讲述了抗战时期,崖子村村民林生与海棠正在举行婚礼,日军突然袭击崖子村,崖子村的村民们顽强抵抗,危难之际,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救了村民们。这让海棠的新婚丈夫林生决定报名参军,起初海棠是不情愿的,但为了替亲人报仇雪恨,海棠还是应允了。日寇又一次袭击崖子村,村民和八路军伤员一起被堵在山洞里,有奸细告密,为保护受伤的八路军,海棠的舅舅和几个村民代替八路军英勇牺牲。亲历了这一切之后,对敌人的仇视和对亲人的爱,使海棠迅速成长起来。在斗争中,海棠与夏荷相识,两人又都怀有身孕,便成为了知心姐妹。夏荷生下女儿后体力不支失去了生命,在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了海棠。海棠带着夏荷的女儿小沂蒙和自己的孩子小山子在山中艰苦度日。一天,日寇满村追踪八路军的孩子,海棠带着两个孩子逃跑,不料扭了脚,情急之下为保小沂蒙周全,海棠让自己的儿子独自逃跑引开敌人,却亲眼目睹儿子死在敌人枪口之下。战争结束后,赵团长回到崖子村,同时也带来了林生牺牲的消息,海棠悲痛万分,并将小沂蒙交还给赵团长,得知经过的赵团长感激涕零,海棠虽悲痛万分,却也无怨无悔。整部歌剧表现了一种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三)海棠人物形象分析

海棠这一角色,在剧中有着很强的戏剧张力,把坎坷的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海棠的形象贯穿始终,有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等多种唱段,承担了大部分戏份。这一角色塑造的成功,是《沂蒙山》整部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剧中海棠角色由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丽达出演。王丽达吸收借鉴了多种演唱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的声音柔情中不失大气、舒朗中不失精致。

海棠是个苦命的人,从小历经风雨。很小就与舅舅相依为命,与同村的林生青梅竹马,婚后林生想去当兵,海棠却因为怀孕不太愿意他去,直到看到舅舅带着村民们替八路军葬身血泊才被深深地震撼。八路军夏荷因伤势太重,生完孩子后体力不支,将孩子托付给海棠。后来,为了引开敌人,保护好八路军的孩子,海棠让自己的孩子小山子引开鬼子,亲眼目睹孩子葬身血泊。她的舍己为人,足以对得起她对夏荷的承诺,更能证明沂蒙人的一诺千金!随着剧情发展,队伍打了胜仗回村,而海棠却永远失去了林生。从头至尾,海棠目睹亲人一个一个离去,她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支撑起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如此波折起伏的命运,却没有把这个沂蒙的女儿打倒,也正是如此强大的戏剧张力,才能把这样的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海棠经典唱段分析

(一)《无情的风雨》唱段分析

《无情的风雨》这一唱段,出现在第三场第二十二曲,是第三场的结束曲,也是整部剧的一个小高潮。该唱段充分吸收了音乐剧的元素,是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海棠在目睹了舅舅和几个村民为救八路军伤员英勇牺牲以后,感叹世事无情,悲痛交加。开始部分,海棠深陷在失去亲人的悲伤之中,“无情的风雨,就这样冰冷飞落……”,“冰冷”和“无情”足以印证海棠的心情,风雨交加,无情飞落在死去亲人的血泊之中,内心得是一种怎样的悲伤呢?“无悔的抉择,就这样取代诉说……”,虽然亲人死于非命,但对这份抉择无怨无悔,甘愿牺牲自己为革命赴汤蹈火,展现了沂蒙山的村民们敢于为革命牺牲一切的精神。“最爱的亲人,就这样转身别过……”,海棠再次为失去亲人痛苦悲伤,无法自已。“无情的风雨无情冲刷着我,无情的风雨不停洗涤着我……”,无情的风雨一次一次洗涤着海棠的内心世界,使她面对将来的艰难险阻时,更加敢于拼搏。“无情的风雨,哪怕阳光陷落,我挺身像你一样,再不会躲,我挺身像你一样,你就是我!”这一句海棠再次表明态度,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起初海棠对丈夫去参军还有些犹豫,但是看到舅舅和村民们的牺牲后,她化悲愤为力量,对革命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此也要像舅舅一样,坚定革命信仰。

(二)《苍天把眼睁一睁》唱段分析

《苍天把眼睁一睁》这一唱段,出现在第五场第三十五曲,是整部剧的高潮部分。该唱段充分吸收了戏曲的精华,无论是在音乐素材还是演唱韵律上都是如此。从谱面上看,宏观的情绪变化就有5 次,速度变化更是有37 次之多,足以见得作曲家对于艺术的极致追求。该唱段主要描述了海棠的失子之痛,面对鬼子的追杀,在没有办法带着两个孩子逃跑时,只能让跑得快的儿子先引开鬼子,不料,儿子却惨死在鬼子的枪声中,海棠目睹了这一切,几近崩溃。第一部分,呼天喊地,“苍天啊,把眼睁一睁……”此处运用八度跳音来展现海棠崩溃的情绪,戏曲的散板使演唱者有极大的发挥空间,结尾处紧拉慢唱的板式,更是可以完美诠释人物内心。“一声枪响如霹雳,刹那时间地裂天崩……”和“电在闪,雷在鸣……我恨无能”几句,节奏紧凑又规整,很明显运用了戏曲里的垛板,演唱时需要强调字头,用一种类似说唱的感觉来表达海棠内心的愤怒之情。小山子两声哭喊,更加丰富了作品的戏剧性,喊出了娘失去孩子时撕心裂肺的痛。第三、四部分,运用散板的形式将娘的内心充分展开,娓娓道来,告诉孩子娘的苦衷,情感细腻丰富,旋律曲折婉转。虽没有太多高音,但是情绪上很难把握。最后一部分,再现开头部分,将全曲再一次推向高潮,此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要强调的,直到结束在强音上。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海棠的失子之痛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心!

(三)《沂蒙山,永远的爹娘》唱段分析

《沂蒙山,永远的爹娘》这一唱段,出现在第六场第三十九曲,也是全剧的最后一段。该曲的前半部分是海棠的独唱,后半部分是海棠、赵团长、乡亲们、八路军一起的大合唱,也只有大合唱才能有足够的气势、足够的情感来表现强收尾,给整部剧一个完美的收官。该段充分吸收了《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元素,新的旋律与经典旋律交相呼应,展示了作曲家栾凯老师对艺术极致的追求。开头海棠深情地诉说,“都有自己的爹,啊都有自己的娘……”大家都有自己的亲人要供养,但是粮食在那个年代是很紧缺的,村民们都省吃俭用,省下粮食供应前方,只为打胜仗。“都有自己的儿呀,都有自己的女……”村民们包括海棠自己,都有自己的亲骨肉,很多孩子们年纪轻轻就奔赴战场壮烈牺牲。第二段旋律依然是大线条娓娓道来,“都像花样的美,啊都像火样的旺……”是海棠对逝去亲人们最真挚的赞美。“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此处就是和《沂蒙山小调》的完美结合,完全抒发了感情,将这些年的经历、感受汇成一首歌,将沂蒙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所付出的一切一一诉说。最后一段便是大家的合唱部分,在气势上更加磅礴,前面是个人的宣泄,后面是全体抗战人员的心声,“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做强收处理,将整部剧推向最高潮。虽然经历了众多磨难,但是海棠和沂蒙人民无怨无悔,誓死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三、个人演唱感悟

《沂蒙山》这部歌剧,除了序曲外共有曲目39 首,分别由男声独唱、女声独唱、混声合唱、对唱、重唱等形式构成。海棠作为女主角占了大部分的曲目,仅独唱就有五首,分别是第一场的曲目5《封坛酒》、第五场的曲目31《等着我,亲爱的人》、第五场的曲目33《就在山水间》、第五场的曲目35《苍天把眼睁一睁》、第六场的曲目37《等你一辈子》。由海棠领唱的混声合唱也有很多,如《婚礼歌》、《无情的风雨》、《孩子,快跑》、《八路军打胜仗》、《沂蒙山,永远的爹娘》等。还有部分重唱也有海棠的戏份,所以海棠这一角色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笔者也是女高音,所以对海棠的每一首曲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想完美地诠释一部作品,必须要有强大的基本功做支撑。前面说到海棠的角色非常有戏剧张力,因而不仅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做支撑,完美的表演更是重中之重。失去舅舅的痛,失去儿子的痛,失去丈夫的痛,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倒下,又要坚韧不拔地活下去,这样的感情是非常难拿捏的。无论是现场的演出,还是视频版的演出,笔者都反复观看了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触,每看一遍都有一次提升。遇到这种新时代里程碑式的文艺大作,是我们音乐爱好者之大幸。

《沂蒙山》这部优秀的民族歌剧,给我们带来了正能量,传递了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去抗战的爱国主义情怀。相信沂蒙精神会在祖国大地上世代流传,时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沂蒙山唱段无情
沂蒙山小调
绵绵古道连天上
沂蒙山小调
一弯新月挂半天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火呀火呀
无情最是有情人
有情何似无情
未曾深爱已无情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