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分析
——以B站纪录片为例
2021-11-12崔玲
□ 崔玲
选题
网生纪录片选题的包容性更强。纪录片自发展以来,经历了政治化纪录片时期、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平民化纪录片时期、社会化纪录片时期四个阶段。无论哪一个时期的纪录片,由于受播出平台以及播出形式的限制,众多纪录片都是展现宏观的大国题材,人物和事件的表现也是倾向于大而全。这样的选题常常会远离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做到“接地气”,因此这些纪录片的受众很少,纪录片的传播范围以及影响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20年,在B站播出的网生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一经播出就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豆瓣评分9.2,B站网评分达到9.8分。能够获得这么多的观众收看的原因之一是这部纪录片真正做到了“接地气”。纪录片在拍摄之初将主题定位在了“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创作者采用长期蹲守拍摄的方式,记录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事件。纪录片聚焦出生、上学、工作、买房、当兵等12个人生断面,从事件和细节中致敬每一个努力且乐观地生活着的身边的你我他,描绘出中国人鲜活的生活场景。因为纪录片所展现的是每一个家庭中都会经历的事情,因此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例如在《长大》这一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诗歌可能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这句话的温度、温暖和温情引发观众的思考,他们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反思自身受过的教育或者自己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等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选题视角年轻化。纪录片是媒体向大众宣传和传播国家形象和事件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内容除了要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之外,还要考虑到播出之后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险起见,纪录片的选题视角多数是以保守为主,在内容的讲述方面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观众对于整个内容也只能是宏观的把握。久而久之,这种宣传说教式的方式让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群。
2019年播出的网生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是以书籍为主题进行内容的展现,就主题而言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旧。但是这部纪录片选择的讲述视角却一改往日书籍类纪录片的沉闷无聊,采用了当代年轻人喜爱的视角,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创作者根据受众向往高品质内容的需求,抓住受众知识焦虑的心理特点,制作出了类似于《但是还有书籍》这类轻松而富有文化气质的纪录片,让观众重新认识到自己对于书籍的热爱和渴望。纪录片相较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来说,其故事性略差,因此以书籍为主题进行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读书的人的大都是平静、稳定的状态,无非就是买书、读书。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将视角转移到了隐藏在书本后面的理想主义者,让受众了解到更多形形色色的做书人、卖书人和读书人。目前的年轻群体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00后为主,所以他们对于学习、读书的渴望更加浓烈。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忙碌,读书这件事情慢慢远离了他们的生活。而这部纪录片的播出,又重新唤起了他们对于读书这件事的向往。因此纪录片在选题方面,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进行内容和视角的设置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
叙事
叙事方式新颖。历史类纪录片以往大都是将严肃的配音、恢弘的画面相结合。为了烘托历史的厚重感,大全景,男解说、带有历史感的金色和红色等是这类纪录片的标配。因为叙事方式老旧,播出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联性,再加上氛围的沉闷,导致这类纪录片的受众少之又少,在当下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中更是难以生存。
为改变历史类纪录片无人收看的窘境,B站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改往日这类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收获了观众的喜爱。这部纪录片每一集只有五分钟,在这五分钟之内聚焦于一件国宝,以点带面将这件国宝自身的历史以及背景展现给观众。这种方式既让观众了解了一件国宝,也了解了发生在国宝身上的传奇事件。带有故事性的说明,既有干货的同时也不乏有趣,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在解说内容及讲述方式中也进行了创新,例如在《唐代仕女俑》一集中,是以观众的角度进行介绍:一千年后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时的你,真是羡慕嫉妒爱。在观众的角度进行讲述代入感更强,也拉近了自身与国宝之间的距离,仿佛那些放在博物馆里的仕女俑就是朋友般的存在。这种叙事方式借助年轻群体对虚拟世界的认同,将国宝转换成活灵活现的真实存在的人物,让两者之间没有了距离感,并且在短时间内亲近起来。
叙事时长较短。通常来说,纪录片的时长不定,长则一小时以上,短则十几二十分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变得日常化,制作较短时长的纪录片,符合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形态。
B站推出了时长五分钟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及时长六分钟的《故宫100》都是符合当下人们收看习惯的。这些纪录片的播出形式与电视剧相似。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整部纪录片总共有100集,分为四季播出,每一集大约在五分钟左右。这种短时长的播出方式,适合在互联网平台播放,贴合受众的观看习惯,更有利于纪录片本身的传播。时长虽然短,但是内容丝毫不会打折。每一部纪录片向观众传输的知识信息并不会因时长的约束而减少。例如在《唐彩绘十二生肖俑》中,从十二生肖讲到十二时辰,再讲到生肖与人类的共生关系。时间有限,但在短时间内向观众普及的知识却远远超出时间的限制。
语态
语态表达内容现代化。多数人对于纪录片解说词的印象都是中规中矩:不会让人听不懂,但也不太符合日常说话方式。在任何情况下播放都可以,就像是中央空调式的存在。这种方式没有错,但是要想在年轻人的世界里争得一份地盘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年轻群体具有独特的表达和讲话方式,要想将这些人“拉拢”到纪录片受众群体,就得先从语态表达上向他们靠近。这一点,B站出品的一部实验性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儿》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例如在第一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中,仅名字就与往常的历史类纪录片大相径庭。在正片中,纪录片还采用了B站主流受众喜爱的说唱、漫画等方式,将严肃沉闷的历史知识变得潮流起来。大量解说词例如“他游历赤壁做一词两赋,引来了无数点赞收藏投币。自此‘东坡居士’成了北宋文学史上的大IP。”都是采用站内“行话”进行说明。原本印象中严肃的历史知识与当下流行的嘻哈说唱这两种看似没有交集的形式产生碰撞让观众产生一种新奇感。书本上沉闷的知识以年轻人喜爱的元素为载体进行表现,成功进入年轻观众的视线。
表达方式更符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对于受众来说,观看纪录片是一个不断输入、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输出表达和评论的时候只能等视频播放完之后在评论区发表的自己看法。对于这种方式,无法满足观众想要立刻发表当下看法的要求。因此,B站的弹幕功能赢得了年轻群体的青睐。B站设置的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弹幕使得观众与视频内容之间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实时性、参与感等都大大增强。也正是因为弹幕的存在,B站从一个单向的视频播放平台,变成了双向的情感链接平台。这种实时发表看法、说明感受的方式,也正是B站等视频平台根据受众的需求而设定的。例如《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当解说词说出“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时,弹幕纷纷回复“已查收”。这种互动方式让纪录片与观众之间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密密麻麻的回复更是说明了观众对纪录片观看的参与度高。
结语
快速浏览决定了网生纪录片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创作者在选题、内容、表达等方面倾向于观众的需求。现在收看纪录片的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因此他们对于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也较为严格,既需要高质量的内容,又需要轻松的表达方式。这也给纪录片的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