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化研究
2021-11-12周京娴
□ 周京娴
人类的艺术史既是艺术发展的历史,也是艺术媒介发展更新的历史,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信息化媒介快速地取代传统物质媒介的地位,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重塑、改造、更新着传统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游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全新的传媒艺术形式。艺术作品从现实扩展到虚拟现实,从单一的感知延伸到全方位的全景感知,从跨屏幕的传播发展到多媒体的融合传播。
数字时代艺术的跨屏融合与裂变
艺术传播方式的融合。为了应对数字时代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影视尝试并推出跨屏及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将传统的电视、电影屏幕与电脑、智能手机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屏传播的媒介传播新思路。这正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实施的跨界融合的重要一步,以跨屏的方式扩大影视节目的传播范围。但由于不同人群使用媒介的方式不同,对节目内容的要求也不同,简单地将影视节目用网络媒体或移动媒体传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时代艺术传播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影视传媒实施了新的融媒体战略,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以“中央厨房”方式来重新整合编排内容,并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精准的矩阵化传播。以江苏广电推出新媒体平台——“大蓝鲸”APP为例,“大蓝鲸”与传统广播节目形成有效互补,前者是后者的延伸,后者为前者引流,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多种媒体融合传播的态势。
艺术传播内容的IP化。当前,有资本将IP概念夸大包装,但IP概念的实质就是影视节目内容的泛媒介传播,影视IP既可以影视剧的形式传播,也可以文创产品、网络游戏的方式传播,通过多种媒体的共同传播增强相关IP的影响力。实际上,近年来大量的影视艺术作品都是通过IP化传播的方式进行热推热炒,比如红极一时的《花千骨》就是一件成功的IP化传播代表作,从网络文学起步到影视剧再到网络游戏,形成了影视节目传播的裂变,以矩阵式传播方式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数字时代艺术媒介化的特点
数字时代对艺术媒介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艺术形式在受到猛烈冲击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技术是艺术媒介化转变的基础。一、媒体的技术演化。新媒体技术在数字时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迅速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这其中,动态感应、声音感应等感应技术夯实了新媒体艺术交互的基础,给予了新媒体艺术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舞台;大屏幕、LED屏幕甚至360度环幕、球幕等投影形式的使用,为屏幕化媒介空间提供了可能。
二、对艺术的再塑造。艺术媒介化的艺术是运用先进技术对现实的一种再塑。在传媒艺术的特点中,技术性既包括各类创新的技术手段,还包括运用艺术语言与手段对现实的重塑。艺术家用技术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并使这种技术烙上自己的个人印记。因此,在艺术作品中能够看到艺术家的思想与技术的汇聚。
三、对艺术创造力的释放。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及智能终端的发展,艺术创造的空间不断拓展,数字影像技术与传播技术的引进能够激发甚至能改变艺术家们创作的思路。技术在艺术领域同样能够发挥创造性,众多的艺术想象能够通过技术转化成可见的形象并真实地展示出来,甚至能够与受众感知并互动。技术推动了艺术媒介化的改变,并诞生了传媒艺术及新媒体艺术这两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融合是艺术媒介化发展的形式。一、媒体的融合。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深化,推动了不同媒介的兼容与融合,如声音媒介对图像媒介的补充形成了有声电影,影像媒介则是补充了图片媒介的时间性。传统单一性质的媒介在这个推动及补充的过程中实现与其他媒介的兼容与发展,电影媒介的出现使传统的视觉媒介发展为视听媒介,电视媒介的出现使媒介具有了远程实时传输的功能,互联网媒介的发展又赋予了交互的功能,使艺术媒介同时具备了图文信息传播、影视实时传播及双向交互等众多功能。数字时代具有融合功能的微信、微博、自媒体等迅速发展为最具吸引力的社交网络及融合媒体。
二、艺术的重组。传统的艺术往往都属于单渠道传播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是听觉艺术,文字是阅读艺术,绘画是平面视觉艺术等,不同的审美媒介赋予艺术不同的价值形态。数字时代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艺术实现了跨界与融合,比如电影不但融合了听觉与视觉艺术,还将戏剧、舞蹈、文学等众多表现方式带入其中深度融合后,形成了属于电影自己的艺术语言。数字时代的艺术融合功能不断加强,全新的数字媒介几乎重组融合了所有的艺术形式。
三、表现的融合。正是由于艺术媒介与艺术形式的重组与融合,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艺术已经不再是固化的、平面的,而是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像→从图像到影像→从屏幕向界面→从界面向多维空间转化的过程。数字时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在网络媒介中实现自由互动、转换,为用户提供多维度的艺术赏析平台。并且,随着VR技术的发展,用户的全部感官都被高科技艺术媒介所调动起来,全方位地感知新媒体艺术。
交互是艺术媒介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交互的前提是实时传播。为了更好地克服信息交流中存在的障碍,人类不断地创新传播交流的工具,人类早期文明继承和延续的核心基础就是文字,信息通过文字被保存下来并传播至今。而影视媒介的发明则解决了信息传播共时性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影像信息的动态观看。但这些交流都是单向的流动,未能实现实时互动。数字时代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互动传播,实现了艺术媒介化的交互性。
二、大众的普遍参与。数字时代为艺术创作、艺术传播提供了更为开放与交互的网络平台,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与传播过程之中。以电影《大鱼海棠》为例,公众以“众筹”的方式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之中。而独立纪录片《我的诗篇》也是借助网络众筹的力量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机会。更不要说豆瓣等影视剧评分网站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实际上,社会化已经成为艺术媒介化的必然趋势,一个由网络媒介所组成的社会化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无缝对接,社会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大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时代艺术媒介化的思考
生活就是艺术。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深化,艺术与艺术创作的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艺术媒介往往不仅仅承担媒介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本体性的意义,是艺术的一部分。正所谓“艺术即媒介”,不同媒介的艺术往往有其不同的代码。但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是融合的多元的,这使得艺术表现出更为宽泛的文化历史与艺术表达之中。美国艺术批评家罗琳莎·克劳斯指出,数字时代的艺术存在于不同艺术媒介之中,媒介成为艺术、精神、理念的重要载体。
人人都有表演的欲望。数字时代传媒艺术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大众参与性特点,使得整个社会都成为艺术媒介,艺术在社会中以不同的媒体实现矩阵化传播,电影、电视等众多的艺术形式都已经融入生活之中,生活与艺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的存在。
自我表演与群体围绕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景观,从早期电视媒体的“真人秀”火爆、“九宫格”的朋友圈自拍泛滥,到网络自媒体的大爆发,互联网成为大众表现自己的最佳平台。直播网红大多无需过高成本就能通过网络直播一夜爆红。比如在执勤时跳舞走红的泰国警察等,都是因为一段视频就成为网络红人。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拍摄功能的不断完善,一种媒介的多点围观方式成为常态,有多少人在现场就能够有多少个拍摄视角,构成全景式的实时展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数字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艺术创作的技术不断升级优化,表现出人性化与拟人化的特点,计算机就能够完成不少艺术创作的环节。
艺术家不再局限于那些掌握艺术天赋的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够成为“艺术家”,艺术作品可以引入大众的参与来共同完成。比如游戏艺术形式,受众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受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完成整个作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只是艺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行为创作者。
结语
艺术就是运用技术重塑现实,呈现人类的精神与思想,并使之能够源远流长。艺术的媒介化改变着媒介社会与艺术观念,改变了承载和传播艺术内容的介质,改变了艺术的审美取向及传播形式。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化打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拓宽了艺术传播、传承的表现形式,是对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发展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