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与突破: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发展走向

2021-11-12郭嘉宁姜楠

声屏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广播剧广播电台广播节目

□ 郭嘉宁 姜楠

融媒体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手机、电脑等为终端的新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充分利用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供了能够实现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融、内容兼容的平台。融媒体呈现出高效性、碎片化、互动社交、受众细化等特点,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资源有限、覆盖面小的界限和创收空间的局限,并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发挥出来,为媒体行业打造了全新的理念。

广播电台发展现状

广播电台类型和节目类型。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台以栏目化电台和类型化电台为主。栏目化电台为传统广播电台模式,节目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不同的节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区别,听众按照节目时间表和个人喜好进行收听。最早的类型化电台为音乐电台,出现在美国。随后,旅游电台、新闻电台等类型化电台相继出现。类型化电台淡化了节目界限,凸显电台整体风格和定位,针对目标听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节目设置和安排,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呈现出循环化和伴随性的特征。广播细分听众群体,从“媒体本位”到“听众本位”,再到“目标听众定位的主流化”,这是一个与时俱进、更加符合市场的过程。

栏目化电台从节目类型来看,主要为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服务类、情感交流谈话类、专题类和文艺娱乐类为主。交通节目的实时路况播报,音乐节目、广播剧的伴随陪伴和直播节目的亲民性、地域性、现场感仍有一定受众群体。即便在电视和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广播电台仍有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仍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广播电台面临的困境和瓶颈。新媒体出现后,广播电台在传播速度上出现了滞后,传播方式也表现出明显不足,这使广播电台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受网络电台和自媒体的冲击,广播被重新定义,传统电台的节目样式、语言风格、感官感受无法贴近当下受众的需求。听众的收听方式从收音机扩大到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的广播节目不断呈现出个性化、个人化、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受众的选择性更多,针对性更强。相比广播电台节目,自媒体平台的节目体制更自由开放,话题更广泛,主持语言更口语化。新媒体平台的广播节目往往没有大量的广告植入,而传统电台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在节目中播放广告。广告的过度插入打破了节目的完整性和节目节奏,时长过长和内容的无趣让听众的注意力大打折扣。在广告品牌的选择上,品控把关不严,拉低了广播电台的品味,使听众的好感度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受众进一步被新媒体分割,广播电台竞争力明显减弱。

人才的缺乏和流失也是制约广播电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广播电台更好适应融媒体的环境,需要复合型人才打通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的多元壁垒,搭建能够促进二者融合共进的方式和桥梁。同时,广播电台的优秀人才由于发展空间有局限性、待遇偏低且薪资增长速度慢、用人机制过于死板等原因,不断被新媒体的市场化、灵活性、自由度所吸引,投入到新媒体行业的大潮中。丧失了人才就等于丧失了核心竞争力。面对这样的困境,只有发现和留住人才,才是改革和发展的根本。

广播电台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策略

强化与新媒体的合作。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端的飞速发展让听众在收听广播节目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收听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网络的普及把新媒体的及时性、多样性、丰富性带给了传统媒体,在冲击传统媒体发展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可能。近年来,广播电台与直播平台的入驻合作,使听众从单一的感官感受变为视觉和听觉双重盛宴。广播电台视频化打破了听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感,视频的动态感不仅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还进一步扩大了节目播出范围。这看似是传统广播调频和移动终端的一次联姻,实际上是广播电台这个传播媒介走向更宽广空间的开创性拓展,可谓意义非凡。

打造品牌影响力,联动跨界合作。市场经济下,各行各业都注重品牌发展。明确广播电台方向,找寻品牌定位是当下广播电台创新发展的又一途径。精良的节目内容和专业的主持人是广播电台的绝对优势。广播电台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打造一批属于广播的“网红”主播,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在直播中放大主播个性,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扩大受众范围。加强多方的跨界合作,如邀请艺人入驻电台制作常态广播节目等形式,明星主持不仅自带话题、流量,还能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可听性。同时打造自家广播电台的明星主播,加强主播品牌塑造力度,使主持人自带明星光环,扩大节目效果和影响力。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2018年就进行过战略合作,将剧本朗读活动多次进行广播直播,实现了广播听众和话剧观众的资源整合,“台上线下”互动。何炅、谢娜、易烊千玺等明星联合打造的电视综艺《朋友请听好》以“陪伴与倾听治愈人生”为理念,将电视综艺巧妙的与广播节目进行了跨界融合,把广播搬上了电视。换个角度来说,既然广播可以融入电视节目,那么也能实现电视节目落户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可进行多元的跨界合作,将歌曲、配音、情感交流类电视节目做成联动的、衍生的广播节目。

整合线上互动线下活动。在提升听众体验、加强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有创意的线下活动,让听众真正参与到频道中来,有利于扩大广播电台知名度,提升品牌效益,拓展创收渠道。长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近年来的联动合作,既促进了汽车销售额,也为听众谋取购车福利,给商家和听众打造了购物和沟通的平台,并在会场直接设立直播间,听众在观展的过程中也能一睹直播间和主持人的风采成为博览会的亮点和特色。

设立线下实体可视直播间也是增加电台与听众互动的途径之一。韩国、日本等很早就有实体可视直播间。长春UFM88.0在长春摩天活力城商场推出实体情景直播间,将节目内容和商场品牌理念相结合。主持人和嘉宾在做节目的同时,能够隔着玻璃和听众、粉丝进行面对面互动,提升广播节目和主播知名度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直播氛围。主持人从话筒后走向台前,和听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能够增强听众黏性,将主持人的神秘感转化成亲近感,要做到不仅声音让听众认可,形象也能让听众所熟知。

重燃有声读物和广播剧等传统电台节目。有声读物和广播剧是我国广播电台传统节目样式,是极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广播剧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节目的样式不断丰富,广播剧市场一度陷入低迷。随着新媒体的技术发展,给广播剧和有声读物带来了新的机遇,涌现出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有声平台。这些平台聚集着大量的、新生的广播剧和有声读物作品,弥补了广播剧和有声读物在广播电台领域的空缺。由于创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职业界限模糊等因素,很多“声音”爱好者做起了声音自媒体,广播剧和有声读物又重新成为了年轻人追随的新潮流。有很多广播电台有声读物节目已经在开发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两微一端”产品,借鉴网络电台的内容生产模式,利用社交媒体的微传播,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之路。相对于长剧来说,碎片化、短而精的微剧更有发展空间,更容易被当下听众所接纳。广播电台应正视自身优势,积极融合新媒体,在具有听众基础和专业技术支持的优势下积极开发新型有声项目。在剧目内容的选择上,可选择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IP项目,与出版社签订热门小说版权。现阶段,很多热门的电视剧都是根据小说改编搬上电视的,从电视又衍生成广播剧落户在各有声平台。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改编自网络小说《蜜汁炖鱿鱼》,在电视剧热播之后,其同名广播剧在喜马拉雅FM播出后深受书迷、剧迷的喜爱。广播电台可以借鉴此模式,和热播电视剧进行联动合作,扩充广播剧类型,延伸广播剧产业化发展。在广播剧和有声读物演播者的选择上也可以进一步解放思路,不只局限于电台自身的主持人,可以请明星入驻和电台主播共同演播或和网络知名声优进行跨界的合作,实现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直播,依托收听付费可实现市场商业化模式。

结语

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发展进程中,广播电台的升级转型离不开对传统观念、思想意识的转变,要打破常规、抓住机遇,全面升级业务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坚守传统媒体底蕴、扩大自身影响力,更好地满足大众的生活娱乐和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走好广播电台新征程。

猜你喜欢

广播剧广播电台广播节目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