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探究

2021-11-12刘禹杉

散文百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刘禹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许多大学生毕业时都会感慨“毕业即失业”,所以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创新创业课程在我国发展得较为缓慢,现在仍在探索研究当中,但我们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不仅需要其具备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创新课程时,要兼顾学生的思想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仍以传统的文化知识教授为主,主要考察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创业创新课程在我国开设的本就相对较晚,传统的授课模式及授课内容根深蒂固,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几年来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革新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但未能在根本上发生转变。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开设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学校形式化严重,创新创业课程所占课时极少,且缺乏专业的教师,未能与校外实际相结合,因而无法保证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学成果。

2.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虽然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创新,并在资金、政策上对毕业生给予创业创新支持,但学生对创新创业并没有高度的热情。在学生看来,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再加上没有家长的大力支持,大学生在毕业后仍是更倾向于稳定安逸的工作和生活。当代高校学生大都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他们安于现状,享受生活,在他们眼里创业只是无奈之举。他们也会对马云、马化腾等成功的企业家产生敬佩之情,但也深知这些成功企业家创业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对这些挫折困难避而远之。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倾向于按照定向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培养,所以学生大都专注于所学技能的熟练度,对创业创新不抱太大的兴趣。

3.学生对创新创业带有功利性。

我国自古代隋朝开创“科举入仕”以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发财,为了得到更加轻松的生活,所以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后都想快速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而创业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充满了吸引力,激发了他们创业的激情,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愿意接受这份未知的挑战的。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获得创业成功后所带来的财富,他们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成功,因此他们在选择创业行业上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选错方向误入迷途。这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或者只关注创新创业的风险程度,或者只关注创新创业带来的财富,这都不利于学生很好地进行创新创业。

二、思政元素对于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府的不断宣传和呼吁,创新创业热潮逐渐兴起,高职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要注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当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在校期间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认知,正确的价值认知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大局意识,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树立创新创业为社会、为人民的意识。

2.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思政元素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加强思政元素的融入对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大有助益。第一,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思想并未成熟,此时加强思政元素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挑战新事物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二,创新创业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付诸努力,并要具有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意识,思政教育中有一重要的部分就是锻炼学生从旧事物中发现新事物的能力,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强这一部分的思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3.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是各大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国外院校相比基础较为薄弱,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在此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是国内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的一大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众多创业者中崭露头角。创业综合素质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力等,其中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来培养的。学生要想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这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须要具备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能力,这正是思政教育所能发挥的优势。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时存在的问题

1.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相剥离。

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当中并未被重点关注,没有在师生创新创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的思政教育课时不够,也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创新成果,没有很好地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未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导致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互剥离,缺乏统一。在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师还是重在学生技能的培养,考查内容也以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为主,并未将思政元素纳入学生考核标准当中。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思政元素不仅不能很好地融入创业创新课程中,反而会造成学生对思政教育更加松散怠慢,结果适得其反。

2.学生对思政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高职学校的学生比较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思政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学习成果无法直接体现出来。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思想教育这种政治理论类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存有偏见,认为这种课程是多余的,对于自身的发展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是为了解决今后的就业问题,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更大的成功,没有意识到思政元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所带来的认知偏差,高职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为社会培养定向人才,对学生的教育多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思想层面的引导,长此以往造成学生重能力轻德育的思想偏差,给思政元素的融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教师忽视创新创业中的思政元素。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支持创新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对此也提高了重视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并未从大局出发对创新创业进行剖析,没有从思想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缺乏顶层设计意识,导致了对思政元素的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人为本”,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例如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经常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或者因急于求成而走上歧路,这都是在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的错误行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元素的重要性,那么对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融入是不利的。

四、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中的对策

1.探究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课程的相通点。

思政元素不能很好地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政与创新创业是相分离的。所以高职院校应根据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中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容,将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以思政教育作为出发点,将思政元素中的创新性思维、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加以融入,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思想高度,让思政意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只有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学,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

2.将思政元素纳入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当中。

思政元素在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包括课堂考核机制不健全。要想让师生对思政元素加以重视,首先要将思政元素纳入日常课堂的考评体系之中。这其中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评,更包括对教师的工作考评,要从学生教师两者入手,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要想不让思政教育成为一句空的口号,就要想办法将其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思政方面的教育,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更深层次地融入思政元素。

3.转变教师教育理念,重视思政教育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只有教师深刻意识到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当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所以教师要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育思维模式,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重视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思政元素的影响下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思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贯彻到创新创业课堂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五、结语

随着创业创新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逐步增多,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在稳步推进。但高职院校还应将思政元素加入到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中去,加强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所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应继续完善,努力将思政元素更好地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才高行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