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乐节目的语言艺术及节目创新
2021-11-12宋静
□宋静
广播是不同于其他传播形式的,唯一一种听觉类媒体,解放了受众的眼睛,尤其是音乐类广播为受众提供的完全是轻松的视听氛围,成为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类型。但是基于广播音乐节目由于主持风格的差异性也为受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优秀的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风格是多样的,在语言的表达上是优美的,为此更能吸引受众。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在资源、广告等方面存在的激烈竞争促使广播音乐节目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变革和创新。如何提高广播音乐节目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广播音乐节目的语言艺术
广播音乐节目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音乐的编排,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优秀的广播音乐节目主持能够凭借“说话”为老听众营造音乐鉴赏的氛围,也能够抓住新听众的耳朵,发展新听众。可以说,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决定广播音乐节目发展的未来,决定音乐节目的风格和档次。
主持人的说话艺术就像节目中的音乐一样是能够给听众带来听觉享受的,但不同于音乐的创作来自于灵感,主持艺术依靠的是主持人自身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幽默的表达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包括对各类专业知识的广泛涉猎,也包括对生活经验的细心观察。因此,优秀的主持人一定是生活的有心人,能够善于发现琐碎生活中的闪光点,一定是生活中的艺术家,能够用眼睛和耳朵感受世界的奇妙,用嘴巴描绘世界的美好。如果说音乐带给听众的是情感的陶冶,那么主持语言就是为了提升境界的情景塑造,如果听歌就像一段心灵的旅行,那么主持语言就是心灵的导游。总的来说,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更详细地为听众介绍了音乐的创作背景,营造了适宜的情景,更生动地为听众描绘了音乐的画面,创造了意向和情景,更具体地表达了音乐的思想感情,为人们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说广播音乐节目的本体是音乐,那么主持语言更像是音乐的前奏和尾声,让音乐本身更加绵延。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现状
音乐是听觉艺术,广播是听觉媒体,广播音乐节目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完美地展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思想性,表达了音乐的情感性。
广播音乐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呈现的新趋势。广播音乐节目形式多样化。在传统媒体时代,音乐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稀缺,主要是以录音带或者单轨音频的形式呈现,喜爱音乐的受众对于广播的依赖性较强。毫不夸张地说,在上世纪末以前,广播是人们听音乐乃至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不仅成本低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然而,到了21世纪,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变化,MP3、MP4、传统手机、智能手机等迭代更新,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再加上人们思想的不断多元化,文化的传播和全民素质的提升,音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广播这一听觉媒介的依赖性不断下降。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开发的电台类APP颇受欢迎,这为广播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比如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等都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在手机上开设音乐专栏,传统的广播电台开始转型入驻平台,作为新的传播方式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台的转型,单向的广播式传播实现了双向互动。
一是广播音乐节目受众群体年轻化。技术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动力。因此,新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必然是思维灵活、善于猎奇的年青一代。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技术催生的广播音乐节目在内容上更应该关注到新的元素和年轻人的需求。据调查可知,在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的受众主要可以分为15-22岁的学生受众群体以及22-35岁的青年受众群体,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播音乐节目的受众面,但是正处于青年阶段的年青一代在忠诚度及购买力等方面更具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广播电台的收益。
二是广播音乐节目形式多样化。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到技术的限制,广播音乐节目在思想上、文化水平上都具有相对的劣势,本土音乐的类型还不够丰富。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音乐制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类音乐库等丰富了音乐爱好者的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的传递和共享也更加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音乐主持人的作用,也对音乐主持人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新媒体服务意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新媒体设备,同时把握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接受心理等。
广播音乐节目面临的困境分析。基于前文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呈现出新趋势,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困境。一方面是广播电台的收入锐减。其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的丰富化导致广告收入的分散,再加上听觉广告在促进销售方面略显劣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青睐于可听可观可点击的网络短视频媒体,这更有利于消费的达成。另一方面,基于广播电台在传统媒体时代的体制机制,广播电台从业者比较适应“安逸”的生活,缺乏创新和危机意识,面对新技术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对于受众的分析不够准确,导致节目的吸引力下降。
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措施
树立创新发展的品牌理念。所谓广播音乐节目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当下的新闻发展潮流中,音乐的基数在扩大,在海量的音频资源能够脱颖而出的音乐电台媒体却为数不多,总结来看,更受关注的音乐电台依旧是内容有深度、传播有特色。比如《夜跑,Let’s go》,专注于年轻人夜跑的生活方式,契合受众的需求,带给听众有特色、优质的听觉享受。另外,专栏节目的策划,比如在春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期间,策划音乐专栏,为奔波在城市之中的年轻人、中年人带来有温度、有情怀的节目,激发情感的共鸣。总的来说,创设新时期的广播音乐节目应把握两点:其一,在节目制作期间,要充分凸显现代化的元素,完善节目的各个方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二,制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听众群体,做到精准策划。其三,要采取灵活手段,在节目中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始终保持进步,为受众带来新鲜感。
注重采编风格的个性化塑造。人们的审美需求包含对娱乐、情绪宣泄和情感需求的满足。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传播的便捷性使得音乐成为越来越容易获得的资源,购买版权的垄断行为不再具有绝对优势,从专业化的编排入手增强受众的粘度也成为一种选择。广播音乐节目编排需要透视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根据受众定位进行内容生产、节目设计。广播电台应借助自身的媒体经验,发挥专业优势,在现代化媒体比如喜马拉雅、荔枝FM等平台上生产创作更加高品质的内容,而非单纯对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平移和嫁接。比如,可以根据实时热点策划音乐鉴赏节目,使得每一期节目都具备一定的故事性、可读性和专业性,打造精品的音乐专栏,避免音乐内容的同质化,并且在媒介企业化转型后,媒介竞争压力增强,打造专栏内容,有利于品牌的塑造,有助于提升电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拓展人才,实现媒介融合的专业化生产。广播电台拥有成熟的创作团队,在内容生产上具备高度的专业性,但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于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广播电台的人才队伍要实现扩大化招才引智,主要包括新媒体人才的引进,可以提升新兴媒体的运作效率,还有对具有独特视角的主持人的引进等。总之,广播电台要在编排上进行创新绕不开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广播电台应该明确人才引进储备机制的定位,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人才引进标准,做到广播音乐节目制作队伍中人才的专而精。
保证听觉质量,构建良性互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听众对于产品的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广播电台节目的选取上也不例外。新技术为广播电台与受众的互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因此把握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加强与受众的双向沟通,根据受众对于音乐类型的需求和音质的要求等合理进行完善成为留住听众的关键。质量在当下已经成为核心的竞争力,新时期音乐广播节目要不断扩大与新媒体合作的范围,用富含丰富优质内容的APP聚拢受众,坚持线上线下和谐发展,利用好现有沟通渠道,不断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结语
广播音乐节目能够为听众带来美的享受。新媒体时代,根据时代的变革进行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必然。音乐电台在当下不仅仅是依靠音乐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还应该关注技术的运用,实现多方面的协作发展,确保音乐电台能够顺应时代而不被淘汰,推进其与时俱进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