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质量提升探究

2021-11-12赵保平胡正友陈云亮

关键词:育人师生体系

赵保平,胡正友,陈云亮

(安徽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面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党和国家实施了包括组织育人在内的高校“十大育人体系”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凸显了组织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在党的坚强统一领导下,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的内涵与目标任务,研究构建组织育人政治保障和协同体系,创新组织育人方法途径,提升组织育人质量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准确把握高校组织育人的目标任务

组织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具体表现,是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强调高校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和功能。一般来说,高校组织育人是指以高校党组织为统领,带动其他组织,通过构建丰富的育人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型组织在育人中的合力,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过程。高校组织育人的核心目标在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 发挥高校组织育人的新动能。

二、科学分析高校组织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过程中的内涵式发展,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育人途径的融合日益加强,高校在组织育人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受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学生身心发展和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高校学生大多个性特征明显、思想观念复杂、价值取向多元、行为功利务实,给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对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梳理总结,一定要对其境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审视,既要总结扩大优势,更要正视其运行和实施环节中所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各类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政治引领效能不高,组织育人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高校党委在领导与开展组织育人工作中,存在校、院(系)二级架构纵向落实不力、责任传递不畅的问题,缺乏对组织育人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与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未能将组织育人工作充分落实到对师生个体的教育管理与组织服务上,在引领师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上还存在着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各类组织在育人中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在育人工作中的合作还不够充分,组织育人的协同体系还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等现象;组织育人的方法还比较传统,渠道还比较单一,形式还不够丰富,与高校组织育人“落到实处”“不走形式”等期待相差还比较远。

三、提升高校组织育人质量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政治建设,为组织育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由此可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党委的重要责任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党组织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承担着对师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能力拓展、文化熏陶等育人任务,形成了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优势。做好组织育人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高校党的政治领导,把准办学方向;就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高等教育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就是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是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各项工作,推动人才培养事业内涵式发展。

(二)压实责任,为组织育人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

为提升组织育人成效,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中的院级党组织在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工作。首先,院级党组织要推进党政协同机制建设,着力将组织育人工作同学院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充分融合。要切实加强院级党组织政治建设,切实承担承上启下的主体责任,指导与督促师生党支部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育人工作体系。要着力构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结合院级专业设置,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统筹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此外,还要发挥好师生党支部在组织育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师党支部要团结带领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党支部积极参与班级、年级、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引领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要积极发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要完善政策措施,在干事平台、发展空间、工作条件、待遇保障等方面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通过政治上引导、专业上培养、生活上关心,激励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撑。

(三)同频共振,为组织育人构建完善的体系保障

高校中的组织类型多样,层次复杂,既包括党政组织,也包括群团和各类大学生自治组织等。在组织育人中,应明确各级各类组织职责,通过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形成强大的组织育人合力。高校组织育人要立足“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组织育人的完善体系,强化育人的总体效应。要在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学术组织、社团组织等在联系服务师生、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独特优势,发挥它们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做到在育人中,各级各类组织定位准确、职责明确、团结协作、紧密联系、优势互补。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其他类型的组织建设,要深入研究各类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要加强对它们的工作联系和指导。要切实落实干部联系服务教师、学生和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制度,充分发挥好干部群体“火车头”示范带动、日常帮扶的模范育人作用,进而全面推进组织育人工作主渠道主阵地深度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校组织育人体系。在按院级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按年级或院级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团组织、创新团队等建立师生党支部。探索以师生结合、专业联合、跨年级整合等方式成立学生党支部,以促进支部育人功能的发挥。

(四)创新形式,为组织育人提供丰富的平台保障

高校应积极培育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组织育人阵地,增强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形成组织育人合力,促进组织育人向纵深发展。要加强群团组织和学生班级建设。高校学生组织中,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长期存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工作的指导,将其纳入年度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动。要依托社团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将学生社团作为组织育人的有效触角,积极探索、不断延伸、全面覆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发挥各级党校的育人功能。要构建完善的党校培训教育体系,丰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体系,建设专业化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切实促进组织育人效果在党校教育工作中得以体现。要拓展好“互联网+”组织育人模式,运用好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提升组织育人工作质量。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

(五)协调联动,为组织育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起着主导作用,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要各司其职,厘清各自的育人功能,实行统筹协调、相互配合、有机联动。学校、社会、家庭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占据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育人的内容、方法、效果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家庭教育具有较浓的感情色彩、社会教育具有多样性、实用性。高校除了建立各种形式的联系学生机制与渠道外,还应抓住传统节假日、寒暑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重要契机,加强与社会、家庭的配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取得良好的育人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育人师生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