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历程

2021-11-12刘博文师丽娜

关键词:气象台站气象局气象站

■刘博文 师丽娜

云南近代最早的气象观测始于1893年蒙自海关。1927年陈一得先生在昆明创办“私立一得测候所”,1936年在太华山创建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1938年5月正式观测),是全国开展地面气象观测较早的省份之一。

云南位于我国低纬高原地区,以“彩云南见”的气象特色而得名,以“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而著称,以丰富的生态气候资源多样性而举世瞩目。世界气象学的三大前沿课题——大地形、低纬度、热带海洋,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和交错。开展具有低纬高原特色的气象研究,一直是云南气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解明恩等对近代云南气象台站情况进行了综述,《云南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重点概述了云南气象台站的建站历程,刘金福对云南近代气象事业先驱陈一得先生及其创建的昆明测候所进行了介绍,而有关云南气象台站观测设备及观测技术历史沿革的文献少见。本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和回顾了云南地面气象观测事业的历程,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提高对地面气象观测重要性的认识。

1 云南气象观测站网沿革

云南近代最早的气象观测始于1893年蒙自海关。1927年陈一得先生在昆明创办“私立一得测候所”,1936年在太华山创建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1938年5月正式观测),是全国开展地面气象观测较早的省份之一。1950年3月云南和平解放时,原国民政府和空军所建的9个气象观测站(昆明、太华山、大理、丽江、玉溪、昭通、蒙自、沾益、保山)被军管会所接收。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地面气象观测站建设始于1950年,大规模建设始于1958年前后。经过70年的建设,鼎盛期曾发展到133个站(20世纪80年代,1980—2003年撤并了8个台站),基本覆盖了云南所有县(市、区)。

目前,云南气象部门拥有12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0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91个国家一般气象站),5个高空探测站(昆明、思茅、蒙自、丽江、腾冲),9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昆明、昭通、文山、普洱、德宏、丽江、大理、临沧、曲靖),5个辐射观测站(昆明、景洪、腾冲、蒙自、丽江),6个酸雨观测站(昆明、丽江、思茅、腾冲、楚雄、砚山),14个GNSSMET站,22个三维闪电定位监测站,2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昆明、沾益),36个土壤水分站,2个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站(呈贡、祥云),1个大气本底站(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1个气候观象台(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20个负氧离子监测站、35个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站,3200余个区域站(其中国家级天气站445个)。

2 改革开发后云南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地面气象观测与全国同步发展。1982—1999年,云南地面观测业务采用PC-1500袖珍计算机,观测资料的计算、统计、编报实现了自动化。1999—2008年,完成了自动气象站建设和应用,形成了以自动气象站为主,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人工观测方式并行的地面观测业务体系并实现观测信息的自动化传输。70年来,云南地面气象观测经历了目力及定性观察、人工仪器测量、自动化观测等三个阶段。

云南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得以正规和正常开展,70年来经历了观测资料从间断性到连续性、观测项目从单一性到综合性、观测手段从人工到自动、观测站点从稀疏到密集的发展历程,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在以自动观测为主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展现出科技含量较高的数据采集速率、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传输效率。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观测资料时空连续性更紧密、数据准确度更可信、数据传输更具实时性、数据格式更标准,可实现与国际上的无缝隙接轨,为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高效的观测资料。

以气象数据处理的发展为例,1950—1985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全靠人工读数记录、查表订正换算、编制各类气象电报、抄录制作月年报表,辅助工具是各类纸质订正表和算盘,过程繁琐、时间较长、容易出错。1986—1992年,借助PC-1500袖珍计算机及相应的测报软件投入业务应用,将人工观测数据录入到PC-1500计算机中,即可自动计算、编报气象电报,但月年报表仍需人工抄录。

1993—2002年,286型、386型DOS操作系统计算机及相应的业务软件投入业务应用,特别是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及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AHDM4.1》投入业务应用后,使数据运算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类气象电报编报及月年报表制作均由计算机完成。2003—2013年,进入自动气象站时代,配套的测报业务软件《OSSMO 2004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除了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需要人工观测录入外,其他气象要素均为自动采集、自动计算、自动编报,各类气象报表(包括辐射、酸雨月报表)制作功能更加完善。

2014年开始,进入新型自动气象站综合观测时代,接入的观测设备更多,诸如地面自动气象站、辐射自动站、能见度仪、降水现象仪、自动日照传感器等,运行也更加稳定。2015年11月开始,地面月年报表、辐射月报表先后由云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完成制作、审核。

3 云南省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员队伍

云南省气象局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1950年3月—1953年10月隶属军队建制,1953年11月由军队建制转省人民政府建制和领导,由云南省军区司令部气象科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气象科;各地气象站改属当地人民政府建制和领导,称“云南省XXX人民政府气象站”,归口当地人民政府建设科管理,隶属云南省人民政府气象科业务领导。1954年10月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气象科基础上成立云南省气象局。

1950年3月云南和平解放时,全省仅有气象测候员39人。1950年8月1日成立云南军区航空站气象站,云南区气象台站人员为55人,至年底增至64人,其中技术人员30人(主要是观测员)。1954年云南省气象局成立时,全省气象职工约200人左右。截至2019年8月全省气象部门共有在职职工2045人,其中综合业务人员约占60%左右。云南气象台站除部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外,绝大部分始建于1958年前后。各地气象台站建站之初人员短缺,最少1人,最多6人。云南早期的地面气象观测员是由中央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班(北京)、西南军区气象干部培训班(成都)、云南军区气象短训班、社会招工和1950年前原测候站留用人员为主构成的。1960—2008年则由云南省气象学校、成都气象学校、南昌气象学校、湛江气象学校、兰州气象学校等气象类中专毕业生和社会招工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构成。2008年前后入职气象部门须具有本科学历,逐渐有各高等院校气象类、农林类、理工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气象观测员队伍之中,提高了观测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深入阅读

刘博文, 师丽娜, 2018. 云南省地面气象站站址环境与变动情况分析. 气象研究与应用, 39(3): 109-111.

刘金福, 陈一得, 2016. 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事业先驱.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5-55.

秦剑, 琚建华, 解明恩, 1997. 低纬高原天气气候.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秦剑, 解明恩, 刘瑜, 等, 2000. 云南气象灾害总论. 北京: 气象出版社: 32-59.

王宇, 2006. 云南山地气候.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15-35.

解明恩, 和文农, 2019. 云南近代气象台站创建历史述略. 气象科技进展, 9(5): 63-67.

解明恩, 张万诚, 2018. 云南气象研究概览.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3-25.

云南省气象局, 2008. 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评估报告书. 昆明: 云南省气象局.

云南省气象局, 2013. 云南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5-35.

云南天文台, 云南省气象局, 1995. 云南省志·天文气候志.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45.

王亮, 2019. 从有到优, 从量变到质变. 中国气象报, 2019-11-19 (1-2).

猜你喜欢

气象台站气象局气象站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心灵气象站
基于基层气象台站预报服务的几点探讨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新形势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初探
政府在基层气象台站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中的作用分析
敢问天公脾气几何?——宝山气象局参观记
自动气象站应该注意的一些防雷问题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