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的实效性
2021-11-12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白 珑/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从1984年开始,我国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经过26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文献检索课逐步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在高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和不断革新发展的教育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相对滞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学校文献检索教学的目的和我国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如何真正实现学校文献检索教育教学的培育目标,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文献检索教育教学革新中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检索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文献信息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特点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或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同时,学会熟练运用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培养信息思维,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成为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检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体验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多数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的。不可否认,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文献学知识,而且因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馆藏文献也较了解,能够熟练使用检索工具。但是,从事文献检索教学的图书馆老师多数并没有对这门学科有过深入的研究,大多数教师是通过自学半路出家,承担起了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他们并不是专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他们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虽然图书馆教师因为职业的要求,他们多数对馆藏文献以及检索方法比较了解,他们在图书馆可以凭借检索工具找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但对那些他们可以检索到的文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身并不清楚那些文献有何价值,也就是说,图书馆教师有很多人并没有什么学术研究的经验,他们对文献的利用没有亲身的体会和感受。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或者,他们讲来讲去,实际上仍是图书馆介绍和利用罢了。
总之,图书馆的任课教师因为工作关系以及学业因素等的种种局限,再加上他们面对的又是来自不同专业的众多学生,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又几乎不和任何一个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而显得枯燥、平淡、乏味、空洞,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局面无疑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这是当前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内容平面化,缺乏深度
我国教育部虽然要求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但对教材和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市面上的很多教材在内容上并没有严密的体系。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材的内容并不是来自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表面上标新立异,实际上陈陈相因,抄来抄去。不少教材的内容,以前的教材要一部接一部地介绍工具书的编排和检索法;现在的教材偏重了计算机和网络,就一个接一个地介绍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表面上看起来面面俱到,实质上就像几种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拼凑而已,缺少整体性的理解和规律性的研究、总结和提炼。
总之,文献检索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存在很多问题,与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有较大的距离,教学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实训
文献检索课本来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操作性较强,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需要检索途径和方法的实训。但不少学校的教学方法往往仍然是大课堂的“填鸭式”灌输模式,不仅缺少必要的实习训练,甚至缺少生动的范例展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受到教学方法陈旧的影响,课堂气氛沉闷,上课很难全神贯注,教师教授的东西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而且,因为教师局限于课堂讲授,忽视实践训练,结果常常导致学生为学知识而学知识,不会应用,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有的学生感觉这门课无聊,干脆看自己的书,之所以还能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要回那一个学分罢了。
三、加强文献检索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措施
(一)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组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图书馆要敢于大力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改善任课教师的待遇,要使他们成为专职任课教师,最起码也要减少其他工作,让他们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教好这门课。这既是对这门课的重视,也是对认课教师的尊重,更是对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的负责。同时要以在职培训或进修等形式,提高文献检索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创造机会,让任课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增强他们对文献检索和使用的实际感受和认识,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聘请学校或学界著名学者专家,给学生作讲座或兼职讲课,讲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检索和使用文献的经验和感受,他们的现身说法,他们对文献检索和使用的经验和体会对学生更有感染力,而他们事业上、学术上的成功对学生更有影响力。
(二)与时俱进,突出实用性,分层次革新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需要,高校文献检索教育要与时俱进,革新文献检索的教学内容。本着系统性、整体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着重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不断调整和改革文献检索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来改变当前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
(三)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践性极强,这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除应掌握和理解基本的理论外,更应该将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文献检索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训。可以通过项目教学、分析案例等方式丰富实训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种实训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有特殊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可单独采用,在必要时还可综合运用。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质上是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得当,就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以及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刻、灵活的运用文献检索技能。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如果方法正确,不失为一种值得效仿的教学手段。教案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遇到没有特定解决方法的教育中的两难情境时,教师通过角色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从而使学生受到鼓励积极参与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使得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加入案例教学法变得十分必要,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为学生安排一些案例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演练,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真实情况,以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调整,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训练除了对知识理论与操作技能良好掌握之外,同时还能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信息意识,对学生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能产生正向影响。
(四)课外实习,增强应用能力
文献检索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堂上完成,但实际能力的养成还需延伸到课外去实习和提高。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和调研工作,围绕某个问题或课题,展开调研,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成论文或报告,让学生在实践的调研工作中经受锻炼。这样,既有利于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又能在真实的调研工作中,将信息收集、检索和利用的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五)成绩考核,重在检验和衡量学生的信息素养
文献检索教学的综合结果,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思维,衡量文献检索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不是看受教育者了解了多少有关文献检索的书本知识,而是看他在实际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是否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是否具备良好的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和素质。考试要做到能有效测试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上可以采取三种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卷面笔试、实习作业和文献调研报告,根据所侧重的测试重点的不同,综合三者的成绩,作为学生的结课考试成绩。笔试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实操能力的考查可以通过实习考试进行测评,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设置有针对性的实习项目,结课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文献调研报告。报告的内容应体现出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思维、信息手段解决问题。这种三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能考核文献检索教学的理论知识,又能考核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创造、研究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而有效的考核方法。
总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献检索课理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唯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深层次挖掘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勇于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层次落实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让文献检索课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