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11-12苏州市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力模型家庭

■徐 芳/苏州市职业大学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展开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日常活动已经从户外活动逐渐转为户内活动。学龄前儿童的活动区域已经明显变小,这一现象导致学龄前儿童呈现出身体素质不高,容易患病等问题。社会生态学作为研究动物和人类的社会组织及社会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当前从社会生态学理念下入手实现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探索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发展现状,并且能够提出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从本质上提升学龄前儿童的体力能力。

一、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展开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概念

(一)社会生态学模型

社会生态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组织机构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专业理论,其主要是基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展开对人类的各种行为的分析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形式。社会生态学模型主要是由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体的发展模型。该模型中强调个体发展是由周边一系列的环境系统所影响展开的,在这一系统中,个体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家庭属于直接环境系统,社会大背景属于间接环境背景,每一个环境系统都从小到大分别微、中、外和宏观系统四个维度。环境距离个体的生活越接近,则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越大。在社会生态模型下,个体的行为活动是受到个体的内在环境因素,如,个体的动机、信念等;外在环境,如,政策、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

因此在学龄前儿童的相关行为研究中,其行为活动深受幼儿个体因素、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二)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主要是指在基础的代谢基础上,各种活动所产生的能量消耗的情况。体力活动一般分为职业劳动、交通性的体力活动、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以及家务性的体力活动。在展开对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的现状研究中,由于学龄前儿童社会身份的特殊性,致使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主要后面三个方面。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足够的体力活动能够维持促进学龄前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问题,确保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现状

第一,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整体总量变少。在当代社会中,学龄前儿童一般是居家由爷爷奶奶养育,或是送到日托中心,而不论是哪一种形式,不可避免的都是采取观看电视、玩手机视频等活动为主。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都缺少能够与之互动的交往的对象。还有在城镇化过程中,学龄前儿童的活动空间不再是整个大自然、大社会环境,而是局限于套房内、小区内等小的社区环境中,因此整体上来说,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总量呈现出变少的趋势。

第二,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自觉性不高。相较于过去的学龄前儿童而言,过去学龄前儿童的同伴较多,可以展开的体力活动的形式较为复杂,因此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各种体力活动来消耗精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学龄前儿童容易被高科技、形式多样的玩具吸引走注意力,因此整体上展开室内的体力活动的自觉性较低。

第三,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的形式单一化。根据上述提到的体力活动四种主要形式可知,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主要是以后三种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这三种形式中,交通性的体力活动的几率大大降低,复杂的社会交通形式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学龄前儿童家长很少会选择步行等交通方式;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许多家长不愿意将孩子带动外界中,主要是采取室内运动锻炼为主,这大大限制住学龄前儿童展开体力活动的形式。

(二)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现状的影响分析

在社会生态学模型下,家庭和学校处于“直接”环境中的“人际层次”中,是影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最近的社会生态圈。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以及日托班,因此家长和学校起到主要的监护责任。当前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展开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促进分析。

第一,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分析。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更是学龄前儿童活动的主要环境和场所。家长的观念意识、行为习惯等对于儿童是否养成规律的体力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家长的教育理念同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如,拥有良好的育儿观念的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能够接触大自然,能够释放天性,由此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此同时学龄前儿童尚未形成独立意识和观念,其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的选择上受到父母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家庭因素能够带动学龄前儿童是否产生体力活动的内驱力。

综上,家庭环境因素对于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是最深远、最深刻持久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的不足,需要能够充分重视家庭环境因素,发挥家庭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幼儿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分析。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所处的时间较为漫长,从小小班开始,我国学龄前儿童的接受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间可以延长到4年左右。同时幼儿园中拥有年龄相当,兴趣相仿的伙伴,这无疑是为幼儿体力活动提供了充实的机会。当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其拥有体育活动课、课件休息课以及家务劳动课等教育形式,由此支持学龄前儿童展开体力活动。当前这些课程并不是完全能够展开体力活动的。一方面取决于幼教的专业水平,若是采用老旧的教学形式和活动内容,则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的个体环境则无法被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是取决于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等。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校园环境中,存在室外活动空间少,幼儿所能够展开的体力活动场所小等问题。总的来说,当前在幼儿园环境下对于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也并不是全部发挥促进作用,而是存在个别因素影响着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发展。

三、社会生态模型下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家庭环境促进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一,以身作则,鼓励并且支持幼儿展开各种体力活动。学龄前儿童的室外体力活动几乎都需要依托于家庭才能够展开。因此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幼儿进行一些家务性的体力活动。如,在家里帮忙爸妈扫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时有需要家长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尽量将体育锻炼当作是生活常态,能够在饭后出门散步而不是展开看手机,打开电视等静止的活动形式。当前只有家长积极形成体力活动机会,限制幼儿的电子屏幕时间,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体力活动发展。

第二,保证安全,告诫幼儿体力活动的注意事项。事实上,在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由于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愈高,家长对于幼儿的重视程度呈现指数性增加,这直接导致家长对于儿童的体力活动的安全性充满怀疑。对此要求家长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导向作用以及监护人的作用,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展开体力活动。如,避免孩子在马路上玩滑板车等体力活动。与此同时,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体力活动都是被允许的,家长要求能够告诫幼儿一些危险的、错误的体力活动。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展开形式多样的体力活动。

(二)学校环境促进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一,展开幼儿园的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的活动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初培养,要求能够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体力活动发展需求情况。由此展开高质量的体育活动课程。如,针对于小小班、小班、中班以及大班幼儿对体力活动的喜好偏向,采取不同的体育课程,劳动课程等,从而保证能够充分调动幼儿体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求能够改善学校环境,提供安全广阔的室内活动场所。室外体力活动是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展开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求能够营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确保幼儿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活动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接触复杂社会生态环境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学龄前儿童的各种认知能力、素质水平、生理条件等的发展都受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只有构建起良好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才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共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展。针对于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家庭、学校这两个社会系统是影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当前可以通过调动家庭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发挥幼儿园日托班的积极作用,为学龄前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力活动场所,提供形式多样的体力活动形式。

猜你喜欢

体力模型家庭
自制空间站模型
家庭“煮”夫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恋练有词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