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的跨文化交流传播与发扬

2021-11-12王敬楷

名家名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舞跨文化中华

王敬楷

一、引言

在当今国际社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典舞作为能够打破诸多外界因素限制,并且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精神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一重要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中国古典舞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典舞的诞生与跨文化交流雏形

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并不是偶然事件。从国际角度看,当时一些具备超前视野的舞蹈家相继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弱势地位。于是,他们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养料,并结合自身西方所学,构建出了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中国古典舞。从国内角度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在学贯中西的奠基者们的指导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舞台舞蹈艺术形式,很快在国际社会上脱颖而出,为塑造国家形象和使中国舞蹈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当时已经有了芭蕾舞、新兴舞和少数民族舞蹈,但在欧阳予倩看来,当时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风格色彩的舞蹈太过匮乏。所以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这个专业名词,并且提出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建设完善可以从戏曲等传统艺术门类中借鉴的想法,因为戏曲中浓缩着的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

(二)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逐步找到发展方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多元文化影响的香港地区成为中国古典舞对外传播交流的先行地区。中国古典舞通过在香港地区的一系列展演活动,获得了香港受众与世界舞蹈圈的真实反馈,此后中国古典舞日益完善,逐渐找到了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

北京舞蹈学院在1980年第一次招收中国古典舞教育系本科生,并在该班开始 “身韵”雏形——“身段”的训练,学生从入学开始进行身段练习,并逐渐涉及身段的相关服饰道具、舞蹈组合的拓展训练,最后在编创中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将训练与教学编创紧密结合,编创出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1984年,唐满城和李正一受邀赶赴香港负责排演相关舞蹈晚会,当时著名作家肖铜先生在文章中第一次采用了“身韵”一词,至此,“身韵”便成为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的代名词。

(三)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完善并走向成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国际社会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为中国古典舞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传统并具有丰富当代性的中国古典舞一经登场就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的对外传播成功,是对中国古典舞的对外交流优势的肯定。

随着教育方式与相关科目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国古典舞自身也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古典舞始终坚持对外交流,同时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文化艺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也对中国古典舞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让中国古典舞真正走进国际社会受众群体的心里。这就需要让外国观众更多地了解蕴藏在中国古典舞中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古典舞来说,在走出国门的同时又让国外受众领会舞蹈中的深厚文化内涵,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发展现状及传播对策

(一)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受到不同舞种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在诞生和完善自身并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两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舞蹈家根据戏曲艺术中的一些元素和史料的相关记载建立起了中国古典舞学科,并借鉴了西方芭蕾舞的一系列训练方法;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舞蹈编导家借鉴了当时传入中国的现代舞的编舞技巧,创作了一系列相关作品,为完善中国古典舞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古典舞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者发现虽然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沉淀使得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政治制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国外受众群体在理解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不小的阻碍。而且国内对于相关舞蹈市场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对于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缺乏仔细的研究与探讨。

(二)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对策

在中国古典舞的对外传播中,需要注意的是因文化背景不同,观众对于舞蹈中蕴藏着的文化和情感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精准诠释是首要前提。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传播中可以更加注重象征符号的塑造,比如将中华传统水墨、太极、戏曲等元素引入舞蹈编排中,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在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将国外先进编创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创作中。

在现阶段的中国古典舞对外传播中,舞蹈演出一般通过单一媒介传播,这让观众只能通过舞台演出认识中国古典舞,并不能让观众更好地体会蕴藏在舞蹈作品中的浓厚感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持续性增长,传统舞蹈产业链的剧场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用多媒介打造舞蹈高效传播的媒介平台,即舞蹈影像等多样式的舞蹈创作、展示、传播形式等已成为当下的新兴途径。中国古典舞在跨文化交流中要根植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核心,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致力于讲好本土故事。

四、中国古典舞的跨文化交流对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启示

(一)不忘本来,始终保持民族性与传统性

中国古典舞不仅具有“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传承与深厚艺术底蕴”和“传统的现代化”等对外传播重要元素,还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艺术美、柔和的情感语言和思想、隐秘的意境等潜移默化的特点,提高观众的接受度。

在中国古典舞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当代性的含义进行解析的同时必须立足传统并且回归传统,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如果脱离传统去单一理解和分析当代性的话,这样所得出的当代性将毫无历史根基和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确定对于传统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死学传统,不知变通,而是需要不断汲取其精华之处,并进行丰富与发展。

(二)吸收外来,广泛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领域总是有统一标准的趋势,也有文化融合的趋势。跨文化交流之间现存问题的核心不是比较得失,而是寻找一条能够双赢的道路,使中国舞蹈与世界舞蹈文化更好地共存,而这种方法的探索也是当前努力的方向。

(三)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在不断发展完善其自身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世界观众都喜欢听、喜欢看的艺术形式无声地传递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对外交流的良好进程离不开那些具有超前视野并且精通中西文化的人们的反思,正是他们发现了当时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所占的狭小空间,促使他们认真仔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艺术的新发展方向。同时,在古典意蕴和高雅风格的审美情趣和品格的引导下,中国古典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形成了它独特的舞蹈元素,这些使中国古典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界观众的审美。目前,中国古典舞在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还未被完全发掘,对外传播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古典舞虽还有待完善,但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它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中国古典舞确立的原因和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使其成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也会促进舞蹈类型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

猜你喜欢

古典舞跨文化中华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