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民致富奔小康
——以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黄庄村为例
2021-11-12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张 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黄庄村基层党组织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和劳务就业,快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我曾两次带领三名学生利用暑寒假时间,前往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黄庄村做课题调研。
一、抓党建,脱贫攻坚有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彰显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战略魄力和坚定决心。”黄庄村党支部近年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主线,以“选派+回引+激励”的方法,向上级请求选派优秀在职在编干部到黄庄村任村党支部书记,配强村级扶贫工作力量;回引本土人才,定向招录招聘本土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激励本地有识之士回村投资,有效激发地方创业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村级党组织创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拓展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黄庄村地处霍邱县西南部,为大别山余脉延伸带,地势南高北低,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该村距乌龙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人口2565人,耕地面积4856亩,下辖8个村民组,党小组8个,现有党员91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黄庄村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拓展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好“一村一品”肉鸡养殖合作社,鼓励142户贫困户入股,获得了分红效益。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计划,因村制宜,通过引入投资,大力发展100亩蔬菜种植和50亩稻田养鳅等产业。
为了打造人居环境,从2018年4月起,黄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精品村打造要求,村两委会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拆除违建、清理卫生死角,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利用毛竹、卵石等材料,制作了竹篱笆、石坎、石桌椅等,安放生态垃圾桶18只,在显要位置还设立了“三角一区”:党员议事角、乡风评议角、村嫂文娱角和农耕体验区,绘制3D生态立体画以及诗画黄庄系列墙画,硬化公园内道路800米,让党建主题公园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健身、议事的好去处,也成为了黄庄村甚至乌龙镇党建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路、二水、三产业,这是黄庄村脱贫致富的法宝”。黄庄村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村公路建设,启动金土地项目,让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创办企业;二是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龙潭水库为依托,结合上级重点水利项目、砖砌化田坎、农村人饮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黄庄村以科技养猪场为依托,大力扶持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以六个村民组为基础,建1000亩水稻制种基地,实现年产值300万元。黄庄村党支部正是在镇党委的推动下,通过双示范一体化创建,以党委带支部,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群众,全身心的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二、搬新居,夯实脱贫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异地搬迁扶贫是扶贫任务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但是要保证,搬得出去,也要就得起业,富得起来。
黄庄村以“联盟+政策+资金”注入促富强心剂。搬新居,换环境,就是夯实脱贫的根基。村党支部运用扶贫资金,大力整治乡村,突出人居环境建设,为产业破局解困。黄庄村的移民搬迁户以前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村干部兵分四路,包片到户,逐村逐户调查,把村民懂技术、会手艺联盟到一起,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落户。就拿黄庄村老党员梅利华和张嘉宾两家来说,他们搬迁前住在偏远山区的三间土坯房,全家六七口人挤在一起生活了多年;而如今,梅利华、张嘉宾两家搬进黄庄社区,两家都是上下两层四间楼房,外加一个庭院。这两家2016年都被识别为贫困户,致贫原因就是交通条件落后。2019年两家搬进黄庄社区后,两个会木工和漆匠手艺的人联盟在一起成立了装潢公司,去年全家纯收入超过10万元。梅利华的儿子梅正富,今年已经在四川大学读大三。
龙潭镇为了解决搬迁之后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问题,探索了“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新形式: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集中搬迁安置区中配套建设工厂,解决搬迁户离开土地后的生计问题,让他们过上“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拓开新空间就业更多元。在黄庄社区,就有4家社区工厂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称心,住得省心、舒心,霍邱县移民搬迁办公室及时拨付各项资金,中央投资资金拨付率100%,省级承接资金拨付率85%,资金拨付实现应拨尽拨,补助实现应享尽享,确保了黄庄村搬迁群众如期顺利入住。
三、精准扶,摘帽脱贫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再三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如果把扶贫作为‘形象工程’,实施一些华而不实的扶贫项目,势必会产生巨额的‘扶贫债务’,留下扶贫‘后遗症’。”黄庄村在扶贫项目策划时,深入到贫困户家庭了解民意,倾听贫困群众心声,真正把贫困户的迫切需要、贫困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纳入扶贫范围,让扶贫项目成为贫困户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之源、致富之源。
2016年4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就亲临霍邱视察,第一站就来到黄庄,走进这座农家院落,与村级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他对村干部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党组织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毛细血管”,你们一定要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黄庄村强化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X”三种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充分挖掘本土民俗风情,规划实施一批文旅创业项目,帮助贫困户变“荒山”变“宝地”;二是支部领路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特色产业工程,累计种植优质茶叶4000亩,大肉姜3000亩,杉树8万亩,实现扶贫产业到户到人全覆盖;三是集体领办搭建就业平台,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龙头,建成竹编、家具等7个“扶贫车间”,吸纳240多名群众就业,创办农民工创业园,签订入驻企业19家,吸纳群众就业200多人。
久困于贫,冀以小康。67岁的黄光成曾经是黄庄村脱贫户,前几年,他为了给患病的儿子治病,家中负债累累,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镇村两级帮扶下,他申请到了6000元产业帮扶资金,积极参加产业技术培训,掌握了种植技术,种植黄瓜50亩地,一年获利十二万元。老黄尝到甜头以后,干劲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他与其他贫困户成立了合作社,手把手的教他们技术,将他们也带上了种植黄瓜致富路。现在,老黄家中积蓄超过了四十多万元,一跃成为乌龙镇脱贫致富的领头。
黄庄村党支部突出扶贫重点,加强对特困户的点对点帮扶,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增强获得感、得到真实惠。
四、兜底线,阻断贫困代传递
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黄庄村脱贫户戴广红一家就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的一批。她夫妇以前守着几亩茶园过日子,家庭经济非常拮据。2016年丈夫缪德华又患上了尿毒症,一个星期要去县城做3次透析,一个月医疗费就要花去1万多元,生活相当艰难。而如今,缪德华享受大病救助,一年下来也只需花3000元,其他的都可以报销。由于政策兜了底,家庭脱贫有了底气。这几年,戴广红夫妻俩发展茶旅融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霍邱县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确保贫困地区孩子义务教育有学上,乌龙镇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勠力控辍保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78人,60多万元。龙潭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了全覆盖,黄庄村就有两名大学生享受这一优惠政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句话得到了印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调研归来,我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黄庄村脱贫攻坚的经验:以夯实农村党建为抓手,以双示范一体化创建为切入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党建责任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