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高研班每月一课教学大纲
2021-11-12周啸天
周啸天
一 诗教与诗性的人
孔子是从事诗教的第一人,但他本人没有留下一首诗,孔门弟子也没有留下一首诗。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可见诗教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写诗的人,而在于培养温柔敦厚的人。但孔子又说:『诗可以怨。』西人曰:『愤怒出诗人。』因此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推行诗教第一人。孔子见学生,劈头就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回家又对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性的人懂得母语的魅力。读诗可以得到与做诗同等的快乐。这种快乐在于一个诗性的人对另一个诗性的人的发现。作者读者,诗性的人也参与了创作,并分享到与作者同等的喜悦。诗性的人有不写,写必真矣。
[设题创作]
题材:言情,体裁:五绝(小古风),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具有时代精神。
例诗:双眸荷静电,单衫杏子红。偶然堂上见,万一孤岛逢。(《今子夜歌》)
二 写什么和怎么写
诗有一个永恒主题,即人生况味,或生活的味道。陶渊明之欣慨交心,弘一法师之悲欣交集,都是指这个。不管流连光景,还是发挥幽郁,或偏于欣,或偏于悲,张问陶说:『好诗不过近人情。』历代诗可与唐诗并称者,宋诗而已。曹学佺说宋诗『取材广而命意新』(《宋诗选注》)。每一首诗词都应该成为一次美的发现。要新题,不要滥题。一本诗集,观其题多一时登览、又逢佳节、浮华交会、闻风慕悦、送往劳来、步韵奉和之类,则其诗可知。灾难性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人性的善和恶。人性的这两个极端方面,都能集中释放出来,非常震撼,非常迷人。当代诗人须强化创作意识--写个人经历,从自己跳出来;写社会题材,把自己放进去。做到取材广而命意新。
[设题创作]
题材:时事,体裁:五言古诗,篇数:二首,篇幅:不超过二十句。
要求:参考古诗十九首、杜甫、白居易等,反映当代社会生活。
例诗:病非查不出,人就医而死。扁鹊以为功,蔡桓被暗示。岂必入膏肓,浅表在肠胃。一麻令人酥,再麻令人醉。三麻遂不起,吾恸卢子贵。(《挽诗》注:卢子贵先生雅望非常。镜检肠胃,再施全麻,竟不起,享年八十七。)
三 兴会与好句
《文心雕龙·明诗》谓:『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训诂学谓之音训。但我更倾向于另一种音训:诗者,释也,语言释放。《毛诗序》说得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首先,诗人受到了来自外在的刺激,产生了感动,接着,还要浮想联翩。我把浮想联翩定义为形象思维的状态。这时,想像力活跃起来,联想不断发生,感觉全都打通了,语汇、形象纷至沓来,正是左右逢源,于是就有好句。好句是诗词的种子,尽快写下,它就会按照内在韵律的指令生长,或者说,作者会按这种韵律去编织、结构或组合,最后就会创造出一个作品。
[设题创作]
题材:民生,体裁:七言古诗,篇数:二首,篇幅:不超过二十句。
要求:参考白居易诗,反映社会底层生活。
例诗:世间废物多不死,天生俊彦天丧之。媛媛抱子不忍别,马华辍操缘数奇。噩耗又传愚人节,海湾惊尘犹溅血。港岛沙士方流行,股市迷魂招不得。星运几经浪淘沙,焉能轻辞旺角月。遗书家人不得披,非花非雾一团谜。古诗虽云歌者苦,如君岂伤知音稀。陆海歌迷共垂泪,旋见光盘涨如飞。楼头坠絮已无语,帘外冷风继续吹。哥哥不复为情困,万里云霄一蝶衣。(《悼哥哥》注:哥哥,张国荣也。)
四 意象与联想
诗有赋比兴,比兴不直说,赋就直说。殷璠说:『适诗多胸臆语』,高适就习惯直说,名句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便是直说。一般情况下,当然是不直说更好。所以诗要有意境,有意象。狭义的意象,是指诗意的象征符号。远不是所有的诗歌形象都能称之为意象的,如青山、绿水、黄鹂、白鹭等常见词语多为眼前景,可称为形象,而不能称为意象,因为它们不见得是象征物。意象与眼前景也没有截然的鸿沟,而且常常可以由眼前景触发,一时凑泊,而为名句。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就是好例。
[设题创作]
题材:军旅,体裁:七言绝句,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王昌龄、李益等,反映当代军人风貌。
例诗:天寒地冻阵云高,河谷风尘晚更嚣。雪域高原人守土,共将碧血许神雕。(《天葬》注:二○二○年六月十五日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四勇士壮烈牺牲。)
五 比兴手法
中国诗词在构思上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不直说,就是含蓄。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故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致陈毅》)形象思维,说穿了就是联想和想象。浮想联翩,则是联想和想象的活跃状态。联想和想象就是寻找意象,最后表现为比兴手法。『比兴手法』除了比喻这种情形而外,还有以下一些情形。一、可以是双关。二、可以是比拟。三、可以是寓言。四、可以是咏物。五、可以是囫囵话。『囫囵话』就是话中有话,就是不直致的话。六、可以是作者无心,读者有意。谭献说:『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等等。
[设题创作]
题材:山水,体裁:七言绝句,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李白诗,反映祖国大好河山。
例诗:秋游若个似春游,草木未凋碧玉流。秀色快餐八百里,绝胜白也在轻舟。(《江淮行八首录一》)
六 构思与想象
诗固然是『缘事而发』,但创作不是实录。『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创作须有构思,构思不是实录,而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虚构。构思是从一颗种子(好句、意象、命题)开始,按照某种指令或思路,建构起句子之间的有机关系,使之成为一个作品。所以,诗也可以从一个好的构思写起。一个好的构思,也可以成为诗的种子。而构思这件事,是和想象联系在一起的。
[设题创作]
题材:田园,体裁:七言绝句,篇数:四首。要求:参考范成大诗,反映新农村生活。
例诗:犁罢江村一片田,归来晌午日炎炎。铁牛不用缰绳系,放在浓阴古树边。(郭定乾《犁手》)
七 清词与丽句
诗词是语言艺术,极而言之,写诗就是写语言。诗词语言有两种,一种是语体,一种是文言,二者本无高下之分,然各有妙与不妙之分。杜甫说『清词丽句必为邻』,清词即语体,丽句即文言。周济说:『毛嫱西子,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譬喻语言,严妆即文言,即丽句,淡妆即浅近文言,粗服乱头即白话,即白描,亦即清词。『自作语』的说法来自黄庭坚,『自作语』即原创语,多为口语;『来处语』即来自读书受用之语,多为文言。韩愈《进学解》说:『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来处语』即用典用事,好处是有文气,有文采,有文化含量,好看,耐味。好的作者能在清词、丽句中自由来往,在语言上有一种潇洒气派。
[设题创作]
题材:亲情友情,体裁:五言律诗,篇数:四首。要求:参考大历十才子诗,反映当代亲情友情。
例诗:有缘千里会,无缘一面难。小别还托梦,相交莫问年。素心持低调,幽赏转高谈。时月逢花令,但凭短语传。(《有缘》)
八 关于格律
外在韵律是一种美声之道。格律和调声从本质上讲,则是平仄的思维。简单说,诗句的出现,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平仄相间、周而复始,『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沈约)。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唱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毛泽东建议『春天』改成『春色』,这就是平仄的思维在起作用。格律不可不讲,也不可太讲。写古诗赏析的人,大都不会去谈作品的外在律,因为是ABC。鱼都得到了,筌就不重要了。凡是在格律上斤斤计较的人,不会有太大出息。宋人陈与义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九方皋相马,思在骊黄牝牡之外。做诗也是这样。林黛玉说:『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设题创作]
题材:旅游,体裁:五言古近体诗,篇数:四首。要求:参考中晚唐诗,反映新中国新面貌。
例诗:飞车过蜀北,一路饱看山。长风吹白日,大道出雄关。雌帝作今古,边城堕水湾。故人忽邂逅,惊定复开颜。(《广元作》)
九 内在韵律
至于内在韵律,那是释放过程中的情绪消涨,存在于任何诗体之中。《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盖周时宗庙奏乐,一人唱歌,三人赞叹而应和之。语云:『四川人,爱高腔,前头唱来后头帮。』道理是一样的。清人据此发明一辞,曰『唱叹之音』(恽敬)。郭老说:『内在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种韵律非常微妙,不曾达到诗的堂奥的人简直不会懂。这便说它是'音乐的精神'也可以,但是不能说它便是音乐。』前人谈绝句作法是『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杨载)说的就是内在韵律。钟振振教授以排球喻诗,说七绝的前二句好比一传,三句好比二传到位,末句须是扣球得分。
[设题创作]
题材:咏物,体裁:七言律诗,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中晚唐及宋诗,托物言志。
例诗:漠漠水田凭尔翔,争知稠院隐回塘。三餐不素偷为乐,独腿常拳佯忍伤。观赏鱼劳贼惦记,珍稀鸟待客端详。主人抓拍成惊扰,一片孤飞雪打墙。(《天泰园白鹭》)
十 关于章法
前人对于章法有很多讲法,作者大体将感触最深的诸点一一列出,既是序列,须分主次。先声夺人者,宜置篇首,然后即入主笔——刘熙载谓作字须有主笔,主笔不立,余笔皆败,然余笔亦不可忽也。做诗也一样,所谓章法,不过尔尔。起句好比第一颗纽扣必须扣对。或开门见山、或先声夺人、或作大的笼罩,总要先占地步,为全诗提神。至于中幅以下,可以是发散思维,随兴之所至,然而,精气神又凝聚在几个点(关捩点、亮点、兴奋点)上。对关键词与关捩点——是三个、是五个,还是心中有数的。其先后的排序,则主要依据感情跌宕和平仄转韵而定。
[设题创作]
题材:感遇,体裁:五七言古诗,篇数:二首,篇幅:不超过二十句。
要求:参考唐诗,献给生活中遇到的贵人。
例诗:简从岂有高轩过,漫劳轻车驻沙河。大堤高树以诗喻,根深叶茂自婆娑。际遇寻常行处有,一卷新诗伴车走。京都文章称巨公,我诗何幸上君口。在心为志发为诗,兴趣佳处得句奇。含英咀华入唱叹,解用即为绝妙辞。天下几人诗肩耸,庞眉何能荷殊宠。百年诗客总寂寥,润之犹恐传谬种。挥斥謦欬气如虹,人间握别太匆匆。早晚更盼轩车至,使我学子坐春风。(《高轩过》注:二○○五年十一月一日晤王蒙先生于成都望江宾馆,归而作此)
十一 关于填词
为什么要填词?或曰:清真是这样写的,白石是这样写的,玉田是这样写的。夫子哂之。或曰:因为有一个曲调管着。夫子喟然叹曰:吾与汝也!什么是词?词是歌词。歌词须有好句。所谓好句,即听众过耳不忘之句。填词的不二法门是:后找词牌,先得好句,所谓『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根据所得好句,回头去找适合的词牌。关于词体特征,夏敬观说:『风正一帆悬』是诗,『悬一帆风正』是词。柳永是将领字大量运用于慢词的第一人,以其词可歌。慢词的诀窍是,以领字为关纽,它使句群保持着一气贯注到押韵处的语气。一首好词,应该是语语可歌。唱起来好的,就是好词。
[设题创作]
题材:节令风俗,体裁:词体(小令、中调为主),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唐宋词,反映传统节日中的当代风情。
例诗:又值风清月白时,书传云外梦先知。绿窗惊觉细寻思。亭合双江成锦水,桥分九眼到斜晖。芳尘一去邈难追。(《浣溪沙中秋作》)
十二 关于改诗
有人说,『好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如果写了一首诗,意趣真切,只是有些粗糙,构思、措语、音韵不到位、不够味,那就改吧。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改诗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有可无的句子,要尽删。未工未稳之句,要尽改。可有可无的字,要易以更有意义的字。诗贵乎兴会,在起稿过程中,最好一无依傍,以免败兴。到了修改、收拾、字斟句酌的阶段,韵书类书方可派上用场。改诗须重视受众意见,不得自必。惠洪《冷斋夜话》记载,白氏改诗,必听取老妇人的意见,直到她听懂了,才能定谳。齐白石论画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改诗一定要人能懂,但不必媚俗!一定要独持己见,但不可欺世!
[设题创作]
题材:讽刺,体裁:令曲(或自度曲),篇数:四首。
要求:参考张养浩、王磐等,结合当下讽刺人性的弱点,贴近口语。
例诗:类踏空、头皮麻处心儿乱,犹拍胸、口称不怕声儿颤。干青云、高处难习惯,正三观、努力朝前看。兀的不弄煞人也么哥,兀的不弄煞人也么哥,啥声儿活像来自阎王殿。(《正宫·叨叨令·玻璃栈道》注:栈道设有晶体破碎的音响机关。)
【诗词学习资料三种】各大网站有零售
一、《我怎样做诗》,周啸天著,商务印书馆2021.定价49元(半价25元)
二、《诗心与佛心——周啸天诗学话语》,周啸天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定价68元(半价34元)
三、《中国诗歌经典作品一百首系列》(包括诗经、古诗、唐诗、唐宋词、宋诗、元曲、明清诗、今诗、新诗各一百首,共九种),周啸天注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21.全套定价288元(半价144元)。
同一种购书十册(套)以上的读者,可联系18980668006周先生,半价优惠。
猜你喜欢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