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沙江畔护林人

2021-11-12雷露

一带一路报道 2021年2期
关键词:护林金沙江天然林

文:本刊记者 雷露

从成都出发,路过烟雨蒙蒙的雅安,走过阳光灿烂的西昌,便到了攀西高原第一城——攀枝花。这里是长江上游重要水系金沙江、雅砻江交汇的地方,也是四川的南向门户,是巴蜀大地通往南亚、东南亚最近的站点。

漫步金沙江边,清澈的江水从远处的山谷奔涌而来呼啸而去,宛如一条舞动的玉带。隔江眺望,对面的山坡“披”满一身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郁郁葱葱。其实,20年前的这里是另一幅光景——荒山秃岭,漂木满江。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攀枝花蜕变新生。山绿了,水清了,城美了!

不赶漂要种树

众所周知,攀枝花是著名的工业城市,也曾是中国重要的木材产区。

攀枝花木材运输多采用“水运”,工人采伐木材后,将木料抛入水中,让它们顺着江水漂流而下。成千上万根木头浮在江面上,场面十分壮观。

此时,“赶漂人”就穿梭在沿江两岸,将搁浅的木材重新赶回水中,或者收集上岸。其中,继续顺江漂往下游的木头,被交易制成枕木、房梁或家具。就连美名在外,被联合国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也有枕木及隧道支木出自攀枝花。

“我曾是一名赶漂人!”1966年5月,四川省雅砻江木材水运局建立,严梁的父辈成了雅砻江第一代“赶漂人”,后来他子承父业,风里来雨里去,和工友们“赶”走了不少木材。

几十年间,攀枝花市累计生产木材近600万立方米,在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由于集中过度开采,加上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977年,我最后一次进山收木材,山坡上基本被采伐一空,只剩下光秃秃一片。”让严梁印象最深的是旱季伐木,随着断木滚下山坡,山腰腾起一片尘土。随着植被减少,荒山上再难见到动物踪影,曾经清澈的江水也变成了浑浊的黄汤。

1998年夏天,一场肆虐大半个中国的特大洪水,为生态保护敲响了警钟……洪水退去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举措,在全国试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四川省立即响应号召采取行动。1998年8月23日,召开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大会,下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定》,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乐山和雅安等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同年10月,四川雅砻江木材水运局增挂“四川省长江造林局”牌子,近6000名像严梁一样的“赶漂人”放下撬杆,拿起锄头,踏上了添绿造林的新征程。

经过多年植绿,截至2020年底,攀枝花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0.04%增加到61.99%。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枝花!现在的攀枝花已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担起了“中国康养之都”的美名,还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

“三堆子样板林”

说起攀枝花的天然林资源保护,绕不过攀枝花的“三堆子样板林”。

三堆子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两江交汇口的一片坡地上,曾经也是“赶漂人”的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的护林员张体建和他的工友们当年就在这里参加植树造林大会战。

“每天天都还没亮,大伙儿就扛着锄头,背着树苗上山了,一天要干10多个小时,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回忆起当时造林的情景,年过五旬的张体建颇为触动,他说山石坚硬,有时铁钎子反复下去几次,手就开始起血泡,时间一久,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

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没有人退缩,山坡上随处可见身着“长江造林”工作服、挥舞着锄头铁锹的身影,他们借着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干粮、草帽等简单的工具和装备,克服缺水缺土等困难,硬是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种满了小树苗。

“每棵树苗都带营养袋,又湿又重。男职工每次背40棵,女职工每次就背20棵。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从来没有干过。”张体建直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2003年,总面积3115亩的“三堆子样板林”成果初现,但生态保护工作并没有到此结束。由于攀枝花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干雨季分明,金沙江、雅砻江两岸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独特的气候条件,造成该地区易发森林火灾,因此造林工程结束后的护林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不少“赶漂人”在经历了“造林人”身份的转变后,又转行成了“护林人”,张体建就是其中之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体建和同事们手持登山棍,身穿迷彩服,戴着印有“护林员”的红袖章,奔走在大山中,对江边的林木进行日常巡护。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看不见人影,只听得见来自林子深处的一段山歌。

“如今,走进林区,听得见鸟叫声,看得到满山绿油油的植被,从心里感到自豪,因为这里有我种下的树,这片林子也是由我来守护的。”张体建骄傲地说道。

岁月轮回20载,三堆子旧貌换新颜,半山腰上矗立的“长江造林”四个洁白大字,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更显夺目。

“‘三堆子样板林’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极大地鼓舞了长江造林人的斗志。”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中心主任黎治福接受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天保工程一期(2000年—2010年),四川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04.81亿元,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8061.73万亩。天保工程二期(2011年—2020年),全省投入达340.2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入8.11亿元,中央财政投入307.50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4.62亿元。

护林,任重而道远

“赶漂的木材,直径逐年变小,伐到后期,只剩下十几厘米的小木材。”这是严梁曾经看到的。

“原来听不到鸟叫声,走在山里一片死寂。”这是张体建曾经听到的。

“如今,每天穿梭在森林里,满目苍翠,心情更愉悦了!”这是现在,漫步在金沙江畔的“天然氧吧”里,大家感受到的。

攀枝花市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色,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随着《攀枝花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攀枝花市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役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出台,为攀枝花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推进联防联控联治,也是攀枝花保卫金沙江流域一江清水的重要方式。

2020年12月4日,攀枝花市、云南省丽江市联合开展金沙江巡河调研活动,期间召开了共同推进长江(金沙江)管理保护治理工作协调联动座谈会,就加强联防联控助推长江(金沙江)管理保护工作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携手联动,促进长江(金沙江)水生态修复,共同维护长江(金沙江)生命生态健康。

近年来,攀枝花先后促成川滇两省金沙江河长共同开展金沙江巡河调研,制定《川滇两省共同推进长江上游河长制湖长制工作“1+3”方案》,编制《2020年川滇共同推进长江(金沙江)管理保护治理工作清单》,细化与云南省丽江市、楚雄州共同保护金沙江工作举措,明确联防联控管理保护责任,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

随着“赶漂人”变身“造林人”“护林人”;随着三堆子漫坡的剑麻扎根黄土;随着各方携手涵养长江上游水源……绵延1560公里的长江上游河段金沙江畔一点一点披上绿衣,一江清水滚滚向东流。

记者手记

携手打响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卫战

金沙江穿行于中国西部,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注入长江。

推动长江大保护,上游是关键。金沙江区段作为长江流域首道生态屏障,在长江全流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着下游多个省份的生产、生活和用水安全。

“十三五”以来,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省份和金沙江主要流经省份,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打响了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卫战。

2017年3月,西藏召开了金沙江西藏段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汇报会,明确要求实现金沙江上游生态环境大改善。2018年7月,四川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划定雅砻江、金沙江等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大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19年,云南提出进一步加快实施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全力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5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5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5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青山,守护绿水!

猜你喜欢

护林金沙江天然林
我是金沙江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柬埔寨护林官员宣誓保卫国家森林资源
AC313首次进入南方航空护林市场
北渡金沙江
仿生蜻蜓护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