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2021-11-12熊文艳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时代

熊文艳/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军,要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夯实基础,就必须对这群青年后备军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带给我们的实践反思和理论提炼让我们不得不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达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目的,从而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本文基于笔者已发表论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进一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日常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以求更好地完成笔者的在研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逐步形成了以“为人民群众谋美好生活”为实践指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上的反映。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新时代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以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力量为基本内涵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这三种互相联系的形态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也就是在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构筑中国文化支撑,进而为坚定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奠定思想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发展中展现的更加基本、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力量。新时代高度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在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力量上的系统认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考我国文化精神的内涵,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出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历久弥新,其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十八字,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一切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够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了解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的需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文化源源不断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前进。只有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我国不断增强的文化力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更高质量高层次的需求。提升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提升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它还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展现勃勃生机,最终为人类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熏陶,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让他们能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从而培养高校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各地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却仍然存在“道德建设被忽视”、“个人主义盛行”、“脱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中道德建设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建设的地位远比不上经济的发展,经济指标占据的地位更为突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道德的地位,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不仅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更要注重不断通过实践将知识转换为自己道德标准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进而促进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第二,个人主义盛行。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性的表达,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个体发展需求。但是,个人主义的盛行会导致集体意识与全局观逐渐淡化,如何有效协调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关系,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融入“和合”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所要关注的。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他们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青年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成才成长的自觉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高校要尽快完善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完整的教育载体,以丰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内容,全方位地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

第三,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各种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许多高校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脱离实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简单地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而不重视该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滞留在空泛的思想领域里,而非最终用于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重点在于实践,学校层面要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每位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去;学生层面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实际化。

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受到学校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家庭、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建设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网络平台,全方位、系统性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大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在实践反思和理论提炼两个方面影响最大,其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

第一,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加强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二,通过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机制,为高校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咨询与参考,为真正培育出新时代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与时代潮流相一致,彰显了时代特色,汇聚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人民群众同心声,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从而能够顺利地被当代青年大学生所接受。

第四,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本身的教育意义上来说,能够创新思政课堂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能够净化校园环境,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柱;能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养料和信仰体系,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将不断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及人文素养,培养出新时代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时代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