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策略研究
2021-11-12何春雨张陆燕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何春雨 张陆燕/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盖兰德指出,心理危机是一种心理认知的体现,即当事人遇到突发事件后,自身认知水平和所掌握的的外界资源无法应对该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困境且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异常心理状态。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对某校学生进行调研,主要通过学生心理定期测评、心理晴雨表调查、日常心理帮扶三个途径,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准确有效识别心理危机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某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就业求职压力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在使很多学生圆了大学梦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毕业生会因为找工作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自卑,当自卑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将可能做出某些错事,心里逐渐产生严重的失落感。
对某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研了200名学生,其中108名女生,92名男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今后就业担忧,85%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出现过担忧,15%对今后的就业没有担忧。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担忧。关于父母对自己的就业期待,25%的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就业期待非常高,30%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就业期待较高,25%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就业期待有些高,仅有15%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就业期待是合理的。说明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过高期望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关于与父母就业看法的一致性,26%的学生表示与父母对就业的看法不一致,50%表示父母看法与自己部分一致,仅有24%表示父母看法与自己完全一致。说明对于就业观念,大部分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就业压力的解决方法,20%的学生表示会放任不管,50%表示会积极解决,正确看待,30%表示会做一些小的调整。说明大多数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会主动积极去解决自己的忧虑。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求职就业压力进行调研。并将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存在就业求职压力,同时多数家长也会对其有过高的期望,给学生心理造成较大压力。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和解决,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危机。
(二)存在人际交往问题
当代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室友和谐相处、如何与班级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某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研了200名学生,其中108名女生,92名男生。调研表中问题三:你认为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很重要吗?主要想了解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重要程度,结果统计,有75%的学生认为是很重要的,能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5%认为是有一些重要,5%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但还有少数学生未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调研表中问题四:是否为人际关系产生过担心?主要想要了解大学生对于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是否产生过担忧,结果统计,有75%的学生产生过担忧,25%没有产生过担忧。说明了大多数的学生为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产生过困扰。
调研表中问题五:是否可以处理好同室友的关系?问题六:是否可以处理好同班级同学的关系?主要想要了解大学生是否可以处理好和室友以及班级同学的关系。结果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但仍存在少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
调研表中问题八:和周围同学发生不愉快时,原因是?主要想要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主要原因,结果统计,50%的学生表示是由于一些小事所致,20%表示是性格不合的原因,20%表示是却缺乏沟通所致。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一些小事所致。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在校园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调研。并将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可以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给大学生造成了一些心理压力。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和解决,可能会造成心理危机。
(三)引发自杀事件
近年来,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5-30岁年龄段人群中,自杀已经成为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并且呈现出的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比例约为10.62%,大学生的自杀率是同龄非大学生的大约3倍。2005-2015年间我国共发生203例大学生自杀事件。可以看出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而大学生自杀现象大多是由于自身心理危机所致。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
个体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且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表现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性格孤僻,遇事易焦虑,易暴躁冲动等不良心理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消极事件时,不能够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导致出现心理危机。
(二)家庭因素
在诱发心理危机的家庭因素中,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共同起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为后两者。著名畅销书《孩子你最棒》中提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足以证明家庭成员为学生在孩童时期提供的教养方式对后期学生形成各种心理危机具有重要影响。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一个特殊原因。大学校园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需要与人相处、面临就业压力等等。他们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在这期间许多大学生都会经历适应性不良的情况,如人际冲突、就业竞争压力、考试焦虑等。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策略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也极大的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不易被发现,许多时候很难得到及时的干预,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常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多提供给大学生帮助和关注,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社会支持,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危机。一个有效的教育对策体系,有利于有效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及时发现并干预,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增强大学生抵御危机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家庭、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心理危机识别预警是指对心理危机进行的早期预测。通过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以减少危机发生的意外性和突发性。学生因心理危机问题而导致的自伤或恶性伤人事件,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预警系统,有利于有效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策略的建立
1、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根本的任务。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放在重要位置,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2、加强心理测评和日常排查
努力做好新生心理测评工作。每年在新生入校后,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测评结束后,对于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约谈。同时也可以采取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并建立档案,学院相关老师也对其进行着重关心,帮助其尽快摆脱心理危机,培养其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预防、发现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依据,也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切实做好日常排查工作,可以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做好宿舍日常心理晴雨表统计工作等,通过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尽量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建立家庭、学校、学生三方沟通渠道
建立家庭、学校、学生三方沟通渠道,能够为学校后续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奠定基础。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有利于较好的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实际作用,实现家庭、学校、学生三方携手,共促学生健康成长的全方位育人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策略的有效研究,能够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诱发的生命健康问题,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