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资”词源流变考

2021-11-12李雨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情调小资阶级

■李雨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今天“小资”是有钱有闲的符号。“小资”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小资”是“小资产阶级”的简称。“小资产阶级”被中国接受运用经历了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等通道与流变,是一个主要从经济和阶级内涵上阐释的词汇,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小资”是审美和品位的代名词——“小资情调”,一种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上与普通大众相隔的阶层。

一、作为经济与财富占有的“小资”

最早“小资”是作为经济财富的占有量来界定一个社会群体,这一概念要追溯到英语词汇The petite bourgeoisie(小布尔乔亚),小笔资金创业可能雇佣少许员工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即小资产阶级或小资阶级。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作为资产阶级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可见马克思是从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的上划分其在生产关系中的处境和地位。他们本身是劳动者但占有生产资料“小”,经济地位不稳定,要么上升为上一阶层要么坠入下一阶层。因此马克思分析出小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思想“反动的”“空想的”“两面性”。1903 年,梁启超提到“自机器大兴,生产力骤增,小资本家纷纷倒闭,大资本家亦綦惫矣。”列宁1905 年《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一文对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性格做了分析,认为小资产阶级是空想与落后的群体。1918 年《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列宁对小资产阶级的论述更加复杂,“言词上的狂热和实际行动中的畏怯”。对没有生产资料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如何判定阶级属性呢?马克思在分析法国社会阶级时论述过“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等状况也可以用于对阶级的划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等与小资产阶级相同,因此这一群体也属于小资产阶级。

二、作为政治作用与性格的“小资”

20 世 纪20 年 代 陈 望 道 将英文版《共产党宣言》“petty bourgeoisie”译为“小资本家”“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开始在中国频繁出现使用。1921 年2 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我认定全国人民除极少数的军阀财阀资本家以外,其余不是全无产阶级,就是小中产阶级,而小中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的候补者。”蔡和森对“小中产阶级”的“候补者”定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小资产阶级”的作用与地位的常用表述。1921 年6 月,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张太雷参会,在发言中提到中国农民:“他们之中有许多殷实户,头脑里充满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这时“小资”是借助无产阶级来定义。早期共产党人看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表现和作用,在概念和现象的表述中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连带现象。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一份文献中,批评知识分子“把无产阶级当做是很无知的、贫穷而又软弱的阶级,”陈独秀等将“小资产阶级”视为可以联合的力量,但对之有戒备“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任何阶级的革命运动中,他都做过不少的革命功劳,也做过不少反革命的罪恶。”1926 年3 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他从财富占有程度上把小资产阶级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左翼是经济不稳定并下降的一群,中间派是经济上能自给自足的,右翼是有余钱剩米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论及小资产阶级是与农民并列的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特指。马克思分析城市小资产阶级性格时多次论及“他既迷恋于大资产阶级的豪华,又同情人民的苦难”,具有两面性,在历史斗争风云中“他们摇摆不定,时而信任和支持无产阶级,时而又爆发绝望情绪”,没有固定不变的政治立场和稳定的政治态度。1925 年,中国共产党发现“几百万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的智识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内涵开始出现向“知识分子”转换的端倪。1942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从小资产阶级的幻想、软弱、人性、自由、民主等特性上来定义知识分子。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强弱关系到党的战斗力,认为知识分子是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并开启了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和行动彻底的内在和外在的革命教育过程,对小资产阶级的改造也顺势变成对知识分子的改造。1951 年毛泽东关于“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我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一起被纳入政治教育和批判的行列,并不断对知识分子进行教育与放逐。

三、作为生活姿态与品位的“小资”

市场体制和消费经济环境、大众传媒与视觉文化的引导以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加快,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色彩逐渐褪去,“小资产阶级”迅速成为文化和审美品位上的身份区隔——经济稳定、时尚个性、旅游休闲、孤独忧伤,经常出入酒吧与咖啡馆,具有明显的精神贵族的气场。“小资产阶级”转变为一种消费方式,“概念化的‘情调’正在转变为对现实生活和自我的‘调情’”,‘小资’由坚硬变得柔软,迅速汇入当代消费时尚的潮流。”从这时开始,小资产阶级的内涵成为“小资情调”的指称。“小资情调”又是什么呢?“小资情调”是一个社会学和文化范畴的审美概念。在中国,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唯美主义社会思潮。1924 年,张竞生成立“审美学社”,提倡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以美为依据,日常衣食住行、职业、身体、性都要体现出艺术。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更是在文学创作上表现日常生活的美,在审美沉思中传达出忧郁、孤独、自恋的情绪。到20 世纪90 年代,大众传媒兴起,视觉审美、形式审美、形象包装兴盛,“小资情调”成为视觉图像和符号消费的狂欢,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干净整洁有品位的居室及精致的家装摆件,穿棉质衣服,天然配饰,品红酒喝咖啡,吃哈根达斯冰淇淋,听蓝调音乐,在办公楼上班,出入打车或自驾,喜欢村上春树和画展,追求时尚和潮流,对待感情极具浪漫色彩,拒绝政治深度和宏大话题,是一个有闲有钱有品的社会群体。在文学作品,尤其是上海作家卫慧的《上海宝贝》《蝴蝶的尖叫》、棉棉《糖》等小说和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等散文中得到大肆体现和宣扬,“小资”成为中青年群体很长时间的追捧和效仿对象,形成文本与现实互相建构与助力的新景观。但是在对“小资”现象繁复的物质符号的分析挖掘中,会发现“小资”现象背后是一种中西文化碰撞的迷茫和犹豫,一种物质压抑下精神的单调和贫乏,是一种把消费、品牌当身份的拜物性,是一种“为小资而小资”的行为艺术。

综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政治意味浓厚的“小资产阶级”到早期中共的革命候补力量、毛泽东偏重的思想改造利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再到新时代政治意味淡化而审美趣味浓厚的“小资情调”,“小资”概念具有相对的时代稳定性和变动性,在经济发展与历史变动中,经济地位、政治性格、文学文化与社会现实的沟通碰撞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影响和推进的关系。

猜你喜欢

情调小资阶级
情调是生活之花
别有情趣的夏天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丝绸情调
魏大勋:活力妖娆
和“小资”一起私奔
小资情怀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