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透过园林构成元素寻觅优秀传统文化之印迹

2021-11-12金白梧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拙政园苏州园林对联

■金白梧/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前言

在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中,有一处小型的建筑“与谁同坐轩”,它位于拙政园的西部,是一个过渡景观,因为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轩榭是无法和厅堂楼阁的地位相提并论,因而一般的人经过此处只是小憩一下,不太会注意其中包含的园林元素,但细看能发现里面有一副对联,题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这可不是一般的对联,它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律《后游》:“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到了,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花也绽笑,柳也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的景致与人的内心需求完美地契合起来,营造了一幅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美好画面,大自然毫无保留,人类当不能辜负这份心意。众所周知,江南园林就是在方寸之间营造了一种无限接近自然又高于自然,“虽为人工却又宛自天成”的景观。在拙政园中,哪怕是小到不引人注意的“与谁同坐轩”,园林主人都会借用各种元素留下文化的印迹,让游园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园林文化元素解读

苏州私家园林主人多为文人,园林布局和营造中往往渗透着文人精神,集中表现出标榜孤高傲世的士大夫情调。或者自我解嘲,或者淡泊明志,隐约透露其出世与人世、现实与虚无的矛盾心态。园林中的很多对联其实就是主人心境的写照。再看苏州另外一处名园——沧浪亭。大家知道,沧浪亭得名于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去过沧浪亭的,都知道在园子入门处的土丘上建有亭子名曰“沧浪亭”,而且亭柱上同样镌刻着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沧浪亭是建于宋代的一座园林,较之于后来的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等,沧浪亭因为建造时间最早,所以在园林的形制上还显得不那么精致,不像后来的苏州园林营造之时非常注意园中水的布局,能看到借助水池、假山来烘托浑然天成的感觉,而沧浪亭却是在园子的外面借助自然的水系构成了绿水绕园的景观,亭柱上的对联恰好映照了这样的场面。与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同样,对联取之于文人的诗句,一句来自沧浪亭的主人苏舜钦的诗中,而另外一句则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笔下。登临亭子俯瞰美景——这样浓郁文化氛围下的建构,本身得益于园林主人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于今天能够走进园林的游客来说,饱览美景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遐想和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直以来就这样浸润在中国人的骨子之中,绵延几千年都不曾中断。

回到之前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它虽然是一个过渡型的景观,但在这个轩的南面,有大片的荷塘,每到盛夏之际,盛开的荷花将园林映衬得格外绚丽活泼,令游人驻足。荷花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不只是被写写画画,它们更是高贵品格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荷花最完美的品格,这种人格化的传统符号意义被表现得清晰无疑。而在“与谁同坐轩”的北面,也就是轩中漏窗的背后,大家看到的是茂盛的竹子。松、竹、梅,自古就是人所皆知的“岁寒三友”,它们完全超越植物本身的范畴,代表着坚毅、挺拔。尤其是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眼中,竹子就是朝夕相处的挚友。同在苏州的沧浪亭,更是以栽植竹子闻名遐迩,楠竹、紫竹、黄竹、苦竹、湘妃竹、佛肚竹等,不一而足。植物的选种,在苏州园林中显得格外重视,银杏、梧桐、香樟、玉兰等乔木,以及牡丹、芍药、绣球、山茶等花卉,甚至于墙角处的芭蕉、藤蔓等,常常能看见。说到园林构成元素植物的作用,再以苏州留园的一景“古木交柯”为例。这是一处极其简洁的画面,内中种有古柏和云南山茶两棵植物,却强烈地传递出传统国画“化有为无、化实为虚”的意境,整个空间干净利落、疏朗淡雅,令人赏心悦目。很多园林都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譬如在拙政园附近的忠王府里,就有明代大画家文征明手植的紫藤一棵,历经500年之久,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有人曾将苏州园林复制到国内其他地方,看着也很像,但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什么原因?起码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树是没法复制的,少了这样的意境,恐怕文化的分数就要打上折扣。同理,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也都是几百年经营的皇家园林,除了在某些建筑样式上模仿江南私家园林外,其中的古木也是历史文化最鲜活的见证者。

大体今天我们所见的江南园林,都非常重视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通过造园家的“神仙妙术”,“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集自然之神秀,浓天地之精华,收到咫尺高山、勺水浩波之效。于是文人细腻丰富、敏感创新及借物寓意的气质就通过山石、水池、对联、植物、摆件、铺地、花窗等融入了园林。士大夫情调是江南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艺术的重要表现。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其《苏州园林》一文中写道: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动辄就是几千上万亩的占地,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就是拙政园,占地仅70 多亩,如何在方寸之间营造一份宛如天然的感觉,确实要花费心思。而这恰巧与江南文化的细腻、精致十分吻合,因为氤氲在这种文化下的人肯定会在形似自然的空间中添增人文的因素,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弹丸之地,却能移步换景,虚实相生,不产生重复的感觉。除了前面提到的对联、植物,还有常常被人忽略的园林花窗、铺地和摆件,实际上它们都起到了很好的衔接、点缀、补充作用。

花窗主要是指园林中安装在园墙、亭廊等建筑的四壁上,起框景、漏景和透景等作用的园林建筑小品。它是汉族园林中独特的建筑样式,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手段,尤其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应用得很多,如苏州园林中的花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透过这些花窗,窗内窗外之景相互借用,特别是墙外的水榭楼台、花草树木,一目了然,似隔非隔,似隐非隐,妙趣横生,可谓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花窗上的设计大量采用百姓熟悉的吉祥图案,表现出士大夫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掺和渗透。文人们虽然竭力显示自我的高雅脱俗,但他们毕竟生活于人间,有生活期盼和理想。所以,图案中有可如人意的“如意”、万德吉祥的“卍”字、象征多子的“石榴”、多福的“佛手”、多寿的“松鹤”、多禄的“柏鹿”等。而园林中的铺地,既考虑到它本身的交通道路作用,还着重考虑它的景观价值,园路与景致紧密相连,二者的配合达到了“出人意料,人人意中”的效果。且在园林中,不同花纹的地砖图案寓意也不一样。例如留园中有蟾蜍花纹的拼贴铺地,寓意财源广进;更有精美的“凤凰灵芝”、“五福捧寿”地砖,寓意美好与长寿如意。而回纹图案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几何纹样,内涵无穷尽的反复旋转会再生自然规律,启发人生哲理,在园林铺地中多以青条砖为原材料,图案以上下、左右连续纹样出现,如拙政园中游廊的铺设就用了很典型的回纹。总之,不管是花窗还是铺地,它们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皆具吉祥如意的含义,也许不怎么起眼,却是园林不可缺少的小品。至于摆件,就不能不提江南园林中常见的桌、椅、几、凳、榻、书架等,因为要满足园林主人的物质享受,所以用料及制作都十分考究,一般都采用花梨木、鸡翅木、黑檀木等,俗称红木家具。苏州网师园中有琴桌,并置空心砖于其上,弹奏时可以产生共鸣。另外还会陈设屏风、瓷器、字画、盆景等,如留园五峰仙馆的屏风就选用天然的大理石,其条纹犹如写意的山水画,瓷器选用以古远为尚,显示主人的身份与品味。字画多以名家为主,盆景虽小也寄寓了园主的情怀。凡此种种,无不彰显造园者或园主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事实上,这种细致入微由园林还延伸到江南艺术品中的刺绣、绘画、雕刻、丝织、昆曲、扇子、家具等,无不风雅精致至极。

三、结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江南文化孕育下的苏州园林,沉淀着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绘画、建筑等内涵,是当之无愧的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造园者调动心里的诗情画意是营构园林永恒不变的主题,用当今拙政园里的一句题联来概述就是:“有情有景有景有情情思万缕,如诗如画如画如诗诗留干载。”

猜你喜欢

拙政园苏州园林对联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风雨拙政园
巧出对联
江南古典园林生态文化研究
荷花节
贴对联
论经济、文化等要素对园林设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