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五点纲领》分析纳粹党阶级属性
2021-11-12李硕勋
李硕勋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 《二十五点纲领》简述
希特勒制定和宣布的纳粹党纲领,有思想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大德意志主义”“复仇主义”“种族主义”“专制独裁主义”和“生存空间论”。贯穿和充斥纲领之中的这四个“主义”和一个“论”,构成了纲领的核心,也可以说这就是希特勒制定和宣布这个纲领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1.1 《二十五点纲领》的发展过程
1920 年2 月24 日,希特勒在一次有近两千听众的集会上宣布了由“安东·德莱克斯勒”“戈特弗雷德·弗德尔”和他本人合伙拟定的《二十五点纲领》。同年4月1 日,德国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时,《二十五点纲领》便成为该党的正式纲领。1926 年希特勒并宣布此纲领“不能改动”,直到1945 年希特勒法西斯专政覆灭时,这条纲领才随之消失。
1.2 《二十五点纲领》的主要内容
二十五点概括起来,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广泛而全面。从具体条文来看,它似乎又是各种不同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大杂烩,一方面,它包括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条款。“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只有日耳曼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德国公民,反对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精神。废除《凡尔赛合约》并要求为德国人取得“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它也包括一些反对资本主义和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如砸碎利息奴役制、没收一切战争利润,对大企业实行国有化、工人参加企业分红、实现土地改革,废除地租,把大百货公司充公或廉价租借给小工商者,等等。”可以说,纲领对社会每个人都有对应的承诺和保障。
2 从《二十五点纲领》分析纳粹党的阶级性
关于德国纳粹党的阶级属性问题,是法西斯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普遍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纳粹党始终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它始终是中小资产阶级的政党;第三种观点认为,纳粹党的性质,由一个从小资产阶级运动到垄断资产阶级政党的演变过程。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学者对于纳粹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大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因政党的政治纲领对该党一定时期的行动起到方针和目标的作用,并且由于纳粹党纲领本身在希特勒确立领导地位和未来的时间并没有做出实质意义上的修改,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对纳粹党党章《二十五点纲领》为唯一出发点,对纳粹党阶级性进行研究。
2.1 对于《二十五点纲领》中的“反资本”条款的分析
对于纳粹纲领的这一个貌似超阶级的特点,国内传统的观点和思维都会认为,纳粹党反垄断阶级的纲领条款,都是为了赢得选票和拉拢民众的手段,而本身仍然受到背后垄断阶级的操控和干预,或者说是其本质就是垄断阶级的代表。我认为这个观点首先是片面的,缺乏有效的证明手段,没有说明德国当时的群众是如何受到欺骗,所以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部分学者引用纲领的起草过程作为证明的出发点。他们认为在纲领中列入反垄断资本的内容,并非希特勒本意,“只是迫于党内的普遍情绪,希特勒未敢将德雷克斯和弗德尔起草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改革条款贸然删除”“而且纲领刚出台不久希特勒就着手篡改它,证据是:1920 年8 月,他在一次私下谈话说,纲领决定得过分仓促,不应该打击产生财富的工业资本,只有犹太人的资本,食利性资本应该达到。”
一个出身下层,经历过底层生活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站在上层的角度对待问题,并且进一步反对本阶级的利益诉求。后续对容克贵族以及军官团的鄙夷和不信任,以及在大资产阶级面前表现无所谓的态度,包括后续对美宣战时对罗斯福总统的出身戏弄,都是来自小资产阶级的真诚流露。所以,希特勒之所以没有删除这些社会改革的条款,不是对垄断阶级的有所顾虑,恰恰是同在党内的中小资产阶级一样具有反资本主义的情绪。所谓“篡改”的问题也并不存在,就在上述谈话后的一个月,纳粹党就张贴了带有党的主席德雷克斯勒签名的传单,并宣称:“一切资本,不论是犹太人的还是德意志人,如果不包含生产劳动,只是唯利是图,不劳而获者,我们都反对。”针对当时希特勒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权力的情况,我们可以断定,不反对“生产性资本”并不是希特勒个人为了拉拢或者本身就是垄断资本所作的主体表现,而是纳粹党当时主要领导人的共同看法。
2.2 对于《二十五点纲领》中的支持和安抚中小资产阶级条款的分析
在纳粹德国统治时期,早期的纳粹公共工程大量兴起无数资本借此机会蓬勃发展,借用国家公共项目的各种投标资本产业也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萧条落寞上升到国家的依赖产业。在德国空军元帅戈林的“四年计划”以及“欢乐就是力量”的大范围国家经济建设运动的风向和旗帜下,中小资产阶级被纳粹党的地方大员们封为座上宾,政府官员中经济顾问的比列呈现出爆发式的上涨。放眼整个第三帝国在战争筹备期间,得益于帝国尤其在纳粹党领导下的经济政策,中小资产阶级得以快速复苏并且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德国也从经济危机中的举国衰败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的资本主义强国。如果竞选时的口号和党章只是为了迷惑中小资产阶级所炮制的烟雾弹,那纳粹德国经济建设时期围绕着经济复兴的以中小资产阶级为主导的各种扶持政策足以证明,对于中小资产阶级的安抚条款不仅不是纳粹党为了赢取选票的口头支票,而是更长久的维持本阶级的利益,为了稳定大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所释放的政治烟雾。
2.4 对于《二十五点纲领》中本质特点的分析
纲领所反映的绝非单独是普通中小阶级的愿望,而是在当时社会所有阶级中那些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人的共同需求,纲领中所提出的民族主义不仅是纳粹党的所提出的,在当时很多的右翼政党和共产党都有提出,如: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该党就支持极端民族主义,并且部分成员在与其他党派合并后,占据主要的领导地位,继续宣传和支持极端民族主义。纳粹党所追求的国家社会主义正是其政党愿望的诉求,也是希特勒本人在《我的奋斗》中的诉求。国家社会主义是抛弃阶级观念,日耳曼民族至上的民族主义。本质上的政治追求正是纳粹党作为中小资产阶级面对德国根深蒂固的贵族地主阶级和日益兴起的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一种妥协与希望。作为中小资产阶级在德国难以缺乏立足的地方,只有借助国家社会主义,抛弃和取消阶级观念,把民族问题上升到国家问题,整个德国甚至泛德区域都会视民族问题大于阶级问题,而中小资产阶级正是借助国家的方向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本质上的国家社会主义观念和种族等级观念都是中小资产阶级政党——纳粹党为了稳定其统治,转移国家注意力的政治手段。更应证了纳粹党作为中小资产阶级政党在德国错综复杂的阶级环境下为了生存而形成的无数区别于常规国家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观点。
3 结语
针对以上对《二十五点纲领》的分析,笔者认为把纳粹党定性为中小资产阶级更符合历史事实。第一,纳粹党纲领制定的领导人多数是中小资产阶级,纳粹党运动开展的不同时期的主要参与者多数是来自于社会下层的德国人民,而其早期和后期的领导人占据主要领导阶层为中小资产阶级。第二,纳粹党的纲领虽然覆盖多数群体,但就其社会要求的实际情况,和纳粹党政治参与的基本诉求,可以分析出纳粹党的纲领主要反映的是中小资产阶级的愿望。第三,虽然纳粹党奉行的是极端民族主义,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作为阶级属性的判断标准,因为同时期许多政党,除了工人阶级以外,许多阶级都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第四点,纲领中并没有严格地反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条例,这为后续与垄断资产阶级的联系产生了条件,所以在后来得到垄断资本家的支持并不是因为纳粹党代表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而是纳粹党为了政治资金和政治支持而作的必要手段,垄断资本主义对纳粹党的支持也是迫于政治形势的需要,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放弃从而选择支持纳粹党,而纳粹党最为重要的力量还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的支持。“当然必须指出,它又不是普通的中小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员是由那些受经济危机打击和大资产阶级排挤而对资本主义制度绝望,但又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企图在民族扩张中为自己寻找出路的人组成的。正是这一特点,它不仅具有一般中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狂热性,而且还具有极端的反动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