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是一种平静的感觉
——观看钢琴家本杰明·格洛夫纳音乐会后的感想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拉威尔前奏赋格

罗 愫

四川音乐学院

说起英国钢琴家本杰明.格罗夫纳 (Benjamin Grosvenor), 或许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如果听过他的现场音乐会,你一定会为之惊艳。这位被评为“当今最引人注目的”的“小鲜肉”拥有一份令人羡艳的履历:早在2003年,他便在三个比赛中夺得头奖 (The Southend 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 The Essex 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 The Emanuel Trophy and The EPTA Trophy);紧接着,11岁的他获得BBC年度青年艺术家 (BBC Young Musician of the Year)。此后,他跟随克利斯朵夫.艾尔顿 (Christopher Elton)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并在2012年毕业时获得女王杰出奖 (Queen’s Award for Excellence)。在与百代唱片 (EMI) 短暂的签约之后,2011年他正式签约英国福茂 (Decca) ,成为旗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签约艺术家。至今,他已出版三张唱片:包括为他赢得2座留声机大奖 (Gramaphone Award)的(肖邦,李斯特与拉威尔)。

本杰明于2018年10月15日在纽约卡奈基的赞克尔音乐厅成功首秀,全场的曲目几乎是由巴洛克时期的曲风延伸。开场的两首门德尔松”前奏与赋格” (Prelude and Fugue E Minor, Op. 35, No. 1 & Prelude and Fugue in F Minor, Op. 35, No. 5),稠密的音色以及流动的气息立马将听众带到他的巴洛克式仙境,紧随其后的巴赫 (布佐尼改编)的“恰空”(Chaconne in D Minor arr. Busoni,fromViolin Partita No. 2, BWV 1004) 维持了稠密诚挚的音色。令人惊喜的是,在这首无人不知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不少崭新的处理:他并没有在这首技巧性的乐曲中卖弄技巧,取而代之的是对作品透彻的理解以及在低音的伴随下,由始至终让观众屏息的张力。上半场的压轴曲目是弗兰克的“前奏,圣咏与赋格”(Prelude, Chorale, and Fugue, Op. 21) ,在宏伟的“恰空”之后,这首宗教气息极浓的乐曲又制造出一团神秘的密云。前奏的朦胧,圣咏的怡然,循序渐进的赋格都在短短20分钟表达了戏剧性的效果。上半场的3套曲目有着惊人的联系:在曲式方面,前奏与赋格在巴赫发扬光大又在门德尔松之后渐入沉寂;而弗兰克在两段中加入圣咏的想法也是源自于巴赫托卡塔中缓慢又充满怜悯的间奏曲。

下半场的第一首拉威尔 “库普兰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继续了本场主题——巴洛克时期曲风以及延伸 (Baroque Inspired)。拉威尔在1914-1917年间根据法国巴洛克舞曲的结构创作了这套性格各异的组曲。创作期间正值一战,作曲家不少朋友在战争期间去世,因此,这套作品中的每一首都献给作曲家的战友;库普兰则是法国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这套作品的创作手法贴近库普兰时期。因此,这部作品等同于双重致意 ——既对逝去的战友表示缅怀,又向法国传统音乐致敬。本杰明对这套作品的打磨胜过不少法国钢琴家——“前奏曲”的音色灵动,“佛兰舞曲”高雅的触键如同瓷器一般,“小步舞曲”柔软的音色透着迷人的光泽,而“托卡塔”仿佛是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月下滴落。整个曲子精彩到让人屏息凝视,仿佛忘记置身在音乐厅之中。

无法相信整场音乐会竟然有如此多的曲目。全场压轴在李斯特“威尼斯与拿坡里”(选自旅行岁月第二年 意大利 增补集)”(Venezia e Napoli(S.159/1 Années de pèlerinage II, Supplément)。“船歌”甜美,安详,伴有微微荡漾似的流动音形伴奏让人联想到威尼斯贡都拉小船,本杰明敏感又精确的触键折射出了他不同寻常的音乐修养。“塔兰泰拉”同上半场的“恰空”一样,本是听过太多次以致于不抱有任何期待,可本杰明技巧极度稳定,精巧诠释的演绎让这首“大俗曲”一气呵成,不带一丝的犹疑,在最后一颗落下之时,全场一片叫好声。

安可从来都是让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本杰明这次的三首安可让本来已经丰富到不行的节目单更丰满了一些。第一首是澳大利亚作曲家Grainger改编的格什温经典歌曲 “爱在此停留” (Love Walked In arr. Percy Grainger),它让纽约听众忆起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此曲收录于本杰明第二张专辑[蓝色狂想曲及圣桑])。第二首是匈牙利作曲家多南伊的“随想曲” ,最后一首西班牙作曲家摩普的 “溪水与钟声 (选自 景观集)” (La Fuente y la Campana" from Paisajes)。

从音乐厅到回酒店的路上,不禁感慨万千。想到了自己的练琴之路:像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这种级别的作品,没个半年的慢练,仅仅让自己满意都很难做到。但人生中又有几个半年呢?音乐或许能一直跟随我,但每一步都留下遗憾的跟随太令人不甘了。或许,创造“美”并不是艺术家的唯一目的。伟大的艺术给予我们一个对生活的解释,它使我们能够成功地对待事物的混沌状态,更好地与生活周旋,

这是艺术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拉威尔前奏赋格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