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倾听,让学习真正发生
——浅谈一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2021-11-12

散文百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习惯交流同学

赵 芳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中心学校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我们的课堂气氛比之前“活跃”了许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愿意回答问题,但自己回答完之后并不关注别的同学怎么说,当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甚至和自己的同桌小声说话,或一个人偷偷做小动作。有时候教师在提示重点问题时也有一些同学并没有抬头与老师目光交流。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只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而真正的学习并未发生。

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而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也提到“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为重要”。

的确如此。我们的课堂是师生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而有效对话、顺畅交流的前提是明白对方在说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地倾听对方的心声。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做好倾听的榜样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弯下身子,以真诚的、礼貌的、温和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以及他们的表情、身体所传达的信息),并及时对学生表示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被接纳、被理解。当学生的发言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时,教师不要打断,要耐心地等待学生完整地表达想法,切不可一边倾听学生发言,一边考虑怎样推进教学。同时,当课堂上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学生的发言时,课后应该进一步追问。即使学生的观点有失偏颇,教师也要表示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或观点。

二、在课堂上进行刻意的“倾听训练”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而言,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到了老师说了什么,“我”说了什么,对于其他同学说的话并不会过多关注。作为教师,只是给学生强调要认真听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要怎样做才算认真听课。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刻意的“倾听训练”。

1.倾听的姿势的训练。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一年级的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老师讲解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并示范倾听的姿势。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课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做到神情专注。同学发言时,要做到不插嘴,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发言完毕再发表看法。这样的姿势训练每节课上课伊始都要进行,在每节课中间,教师还要刻意提醒。

2.以游戏或比赛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训练学生倾听能力的游戏,比如“传话游戏”: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把相同的几句话分别悄悄说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后,几组同时开始传“悄悄话”,经过几个同学传话之后,看哪一组更接近于原话。类似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让倾听训练变得更有趣味。

语文课上教师还可以进行“重现故事”的比赛。教师可以亲自读或讲一个故事,也可以利用音频文件呈现故事,让学生听过两遍之后再重复故事,尽可能地“重现故事”。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比赛的方式训练学生地倾听能力。教师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读给学生,让学生听写,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应能力。

3.开展合作学习,让倾听常态化。要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常态化的练习。一年级的学生采用同桌两人合作练习非常便利,一人讲,一人听,分工明确,每人都有发言和倾听的机会。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假定,也有利于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家校合作,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的倾听训练,教师应呼吁家长一起关注孩子倾听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可以制作或搜集朗读或讲故事的音频,也可以家长帮助学生自己参与录制音频,发到班级群中,利用睡前几分钟,闭目凝神,用心倾听。第二天到校后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提问交流。这样以来,学生的倾听会固化成一种习惯,倾听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自我的存在和声音,对回荡在我们四周的生命之维充耳不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并呵护学生的“倾听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倾听能力”,让倾听成为一种课堂习惯,为课堂助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习惯交流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上课好习惯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好习惯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