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

2021-11-12民进中央

民主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医疗标准

□民进中央

2021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提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答复。答复中表示,感谢民进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一是持续完善数据标准体系,推进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提升数据联通共享水平,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二是及时总结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有益经验,推动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跨部门、跨地域、跨系统的业务协同,全面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与安全规范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等相关标准和安全监管办法,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完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我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丰富的临床病例,但是目前临床数据的整合、利用尚存在诸多不足和障碍,不利于智慧医疗的科学建设与发展。造成这一尴尬局面主要在于:

一、医疗数据缺乏统一标准

一方面,同一家医院有众多系统,不同系统之间术语、概念、数据类型定义各不相同,造成各系统患者数据自成体系,无法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同一系统如HIS系统,数据也各不相同。如血液钾含量低可能被记为“低钾”“血钾过少症”等多种形式。临床诊疗过程中缺乏高质量、标准的结构化数据。整体上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标准的医疗信息数据字典,导致大量患者诊疗数据不能高效服务于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从而导致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二、医疗数据系统不兼容

不同的医院采用不同的数据系统,不同的设备信息系统也差异巨大,这种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导致不同医院、不同设备无法做到数据共享。各医疗机构出于数据安全考虑对数据离院一概否决,同时各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割裂,壁垒森严,缺乏临床数据共享平台,科研协作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各专科域科研和临床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

三、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不足

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大多采用的是间接方式,界限模糊,权威性及威慑力不够,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和假信息泛滥。同时,各类网络攻击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隐蔽、功利性越来越强,而业界的数据安全意识和保护手段还很薄弱。

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和使用,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

一是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对目前全国现行医疗数据格式进行摸底调研,评选出最科学、最可行的数据格式、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分步骤分阶段在全国推广实施。目前可以以专科联盟为中心,整合临床专家、疾病分类专家、信息化专家资源,推动建立专科术语集及数据字段。如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正在推动心血管领域临床专家、疾病分类专家和信息化专家共同整理、编写胸痛、心衰、房颤、心脏康复、瓣膜中心和高血压达标中心标准化术语集,即将完成心血管领域数据字典,可以对其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二是强化技术支持,鼓励相关企业研究开发数据转换系统和设备,在最小限度内、用最小的成本改造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二、构建全国统一医疗数据平台

医疗信息大规模归集形成医疗健康大数据后具有很强的战略价值,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由中央一级政府部门管控。建议中央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平台,用于归集、管控全国的医疗信息,并严格管理和使用过程。明确患者数据的归属权限,明确数据使用保护负面清单,为患者数据的使用提供依据。

三、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医疗信息的归集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除了传染性疾病等涉及社会安全的医疗数据外,患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共享。信息调用方面可设立分级账户体系,明确各级别账号对应的访问权限。加强访问者的权限控制和访问后的行为追溯,对访问行为实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研究制定医疗数据安全相关条例,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医疗信息硬件和软件尽量国产化,并加强维护、监测,避免数据被窃取。研究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数据保护领域的应用,用先进的技术保护数据。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医疗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