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生
2021-11-12张文进
张文进
甘肃省作家协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月31日,即2020年最后的一天,母亲走了。这次她真的闭了双眼,在与死神争夺41小时10分钟后——带着十里八村村民良好的口碑走了,享年86岁。
写下“母亲”两个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一停再停。我心里想,母亲何以让我思考这么久?脑海里涌现出的都是母亲与家庭的事情。
母亲是一棵树,遮风挡雨,让儿女有所依靠;母亲是一盏灯,指明方向,母亲是温暖的港湾,无论孤单寂寞,只要有她就有家。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留给了我太多的回忆,临走之前,她还念叨着儿孙的家庭事务,做为长子的我没有尽到自己当儿的职责,没有伺候一天老人,感到内疚。
说母亲平凡,是她出身卑微,生于乱世,长于贫困;且没有文化,严守妇道,身材中等,一米五六的样子,身单力薄,弱不禁风,积劳成疾,到后来双脚不能走路。限制了他的自由,母亲一生没有什么惊人作为,一直忍辱负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忠实履行着家庭主妇的职责。她没有伟岸的身躯,但有着坚毅的品格。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她总是把该做的做到自己满意,别人放心,无可挑剔。她的言行如同路标和红绿灯,无声地导引着后人前行。她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但她的内心柔情似水,胸怀博爱。母亲的一言一行,始终激励并指引着我前行。
母亲没出过远门,她一生所踏过的足迹,遍布家乡的角角落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母亲嫁给了我父亲,帮助照料上有久痨不愈我的奶奶生活,还供我的两个叔父上学。在生活困难时期,最难能可贵的是,母亲在和婆婆兄弟一家十二三口共同生活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母亲待人仁慈宽厚,和左邻右舍没有一个合不来的。每当别人有事,她总是第一个赶来帮责任,为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母亲说,吃点眼前亏,往后都是福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母亲是大队的妇联主任,农村生活非常艰苦,少吃没穿,母亲白天走村串户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晚间帮助家里干农活,尽到了一个大队干部应尽的职责。七十年代,生活条件同样艰苦,母亲在大集体参加劳动生产后,还在家养猪、养驴、养羊、养兔等,每天要到山上割草,还要下到深沟里挑水。没柴烧到深沟十米多高的柳树上砍树稍,将砍下的树条背到家里已满头大汗,精疲力尽了,没烧炕的柴火到五里远的城关乡二园园山上去扫衣子喂坑。母亲为人和善,人缘很好,村上原老支书曾对我说,上世纪70年代,他当兵时,我母亲起早送他入伍,给他顺手给了两元钱,老支书到现在念念不忘,感激不尽。即便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在村上遇到生活困难,手头拮据,需要帮助的人,她总能献上自己一点绵薄之力,受到乡民们普遍崇敬。
母亲一生做得一手好针线,好茶饭,什么绣鞋、剁花、纺线、织布、擀单饼、擀面条无所不能。我家大人多,上有老下有小,衣,全凭她缝补勾连,食,全凭她调剂安排和续火添柴。夏末秋初,早早地缝好了棉被、棉衣。身上穿着棉袄棉裤,总有邻亲啧啧称赞“针线活真好”。半夜三更,经常是她一人在煤油灯下飞针走线。全家人的针线活路都是她一人所担,家里所有的畜生,基本上是她喂养,推磨、推碾家常便饭,脊椎弯了,眼花了,无怨无悔。有了她的勤奋,才使得我家缺粮之年未逃荒,少衣之时不露体。母亲在临终之前还在绣花,绣鞋垫,时常把绣上的刺品送给儿孙,还送给了看望她的亲朋好友,儿媳看到她刺绣都说您老人费眼睛,力不从心,好好安度晚年,但都被母亲拒绝,也就是说母亲在六十岁到临終这二十多年间,忙于刺绣成了她人生的乐趣,受到人们赞不绝口,称她为巧婆婆刺绣能手。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深知读书有用,只要孩子能读下去,一定让孩子读书。不能再作“睁眼瞎”,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所以母亲供养我们兄弟姐妹读完初高中,怪我们不争气没考上大学。
母亲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精打细算,日子安排得妥妥档档,计划合理,我们姐妹吃穿上如果贪图浪费,肆意铺张,母亲时常会从严说教,以身示范,但孩子学习所需,从不为难。再破的衣服洗干净后还可以缝缝补补穿一年,大人小孩的衣服坚持混搭着穿,混搭着补。在粮食供应紧张生活困难的上个世纪六七年代里,父亲在县上工作,家里挣工分全靠母亲一人,每年人均分不到150斤粮食,分到的口粮大多数是粗粮,母亲把推下的麦面保存好,一般都给父亲带回的工作同事,或亲戚吃,给我们吃的是杂粮。母亲宁让外人吃的高兴,她才心里踏实,这种良好的家风直到现在我们谁也做不到,一直是我脑海中的念念不忘。
母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生命,最重要的是养育之恩,那份伟大的爱,我想用一生难以报答的,也是无以回报的,我知道形容母亲的词语很多、伟大、宽容、亲切、慈祥等等,我也找不出比这些更为准确的词语来形容母亲,但是我懂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淳朴道理。
2019年三月的一天中午,我在家里干农活儿时,行路中不慎被绊倒,致使右脚受伤,不能动弹。在这期间,幸亏三弟开着小车把我急速拉到县医院,一番拍片检查后,我的右腿骨折。几天的医院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出院后的第三天我在村的街道养病休息,母亲又来电话,问长问短,唯恐遗漏一句,拳拳爱心,如同甘霖一般洒在我柔软的心里。半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坐着弟弟的小车专门到我的住处,来看望我,手里提着从村民家买来的老母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母鸡熬鸡汤喝着补补身子,比吃药都好。听着母亲意犹未尽的絮叨,望着她如雪的白发和沧桑的脸,我一时语塞,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语无伦次地附和着母亲,心生愧疚。母亲和我交谈了一阵,在弟弟的搀扶下上了车,她那蹒跚的步履,佝偻的身影成了我抹不去的伤痛……
风风雨雨数十载,含辛茹苦几十年。如今,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伟大的母亲李龙英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母亲,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