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疏通,“文”“思”相随
——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实践
2021-11-12鲍小玲
鲍小玲
浙江象山第二中学
怎样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呢?笔者以为要“老老实实让学生多读几篇原作,扩大眼界,以资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单篇精读和群文泛读结合,在量和面上,加大加粗。
一、纵向疏通阅读,以史辅文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古代文学很多文篇关乎历史,要阅读这些文篇就要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在赏析和评价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纵向疏通史实脉络,了解前因后果。
《左传》的作者创造了言事相参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组成一系列故事情节,故事看似独立,实则前后联系。笔者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组织了纵向梳理式的群文阅读,把“这一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考察,进入当时的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权衡和智慧外交的情景,准确理解文意。
入文之始,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引导学生读《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配以直译为主的翻译。这样的扩展阅读后学生了解秦晋围郑的具体原因,进而理解了烛之武说秦伯所做形势分析和以利益说秦的有效性。
解文之终,在人物的评价环节,有学生认为秦晋围郑,结果秦郑盟,晋国一无所获,反失一盟友,然而晋文公却冷静分析“仁”“智”“武”,收方自如,真英雄。翻看教参:“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其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他日后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因。”笔者以为学生和教参对晋侯的评价都还客观,但把前提落在晋国在这次行动未得利却大损,这是不客观的。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此文后郑晋外交的史实和秦、晋、郑三国后来的利益纠葛。所以笔者引领学生本着联系、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念,阅读相关史实篇章。
《左传》在烛之武退秦师后有一条记载: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读相关史实记载如《史记·郑世家》:
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无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晋文公之过无礼,故背晋助楚。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僇。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原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为缪公。
由此可见,晋在这次围郑之事中收获不小:迫使郑国贤明的大臣叔詹自杀,立了一位倾向于晋国的太子,而当时的郑文公已在位四十三年,是位垂暮之君。后来子兰成了郑缪公。故《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显其隐忍冷静,更显其在复杂形势下权衡利弊的能力,对利益追求时适可而止的智慧以及计划长远的政治眼光。然后补充阅读《蹇叔哭师》和《殽之战》。
烛之武说秦师之前发生了什么,说秦之后各国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史实文本纵向群文阅读中清楚了各个利益团体之间的纠葛和消长。“烛之武说秦伯,是历史变革中的一个小事件,但小事件能撬动大历史,小事件可以暗示弱国也有外交的空间。这样做就把烛之武说秦伯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去关照,学生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入。”
二、横向比较阅读,以文辅思
古文是用文言记录的古人生产生活的智慧库。笔者以为文言文中语言的学习“这一篇”和“那一篇”是相近的,而“这一篇”的思想内涵却是独特的,具有意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在内涵上大都有相应的深度,深度带来的是理解的难度,若忽视这方面的难点,未能深入文本内核,是对文本的一种浪费和不尊重。而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思考视野、思维深化都将受到影响。南朝的颜延之说:“观书贵要,观要贵博,博而知要,万流可一。”是说读书要在大量知识之中得到精要。笔者尝试借助群文阅读来辅助一篇文本的难点突破,以文解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笔者把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和必修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放一起来教学。笔者以为,对高一新生,理解苏轼由现实艰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慨转入对水月变与不变的哲学解读,因悲生悟,最后传达超越物我,安乐自适的情思变化,是一个大难点。为解决这个关于思的难点,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安排了半个学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先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安排以“我眼中的苏东坡最——”为题写一篇读书笔记,包含评、引、联、启的内容。
然后在上课前两个星期安排自读课落实自读苏轼《黄州安国寺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分发的文篇都附有以直译为主的翻译文字及重点字词意义用法解读。先单篇阅读,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阐述“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在此文中读出了苏轼怎样的情感”,用5—10 分钟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然后安排比较阅读,就情感和抒情方式进行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并阐述同和异分别让你看到了怎样的苏轼,然后用一次连堂课来交流探讨,这样梳理之后再比较阅读《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后学生的学习感悟让笔者看到了文言群文阅读教学是可以让高一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的:苏东坡被贬黄州,身处逆境,那是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波折、内心的挣扎,最后却能保持一种豁达、洒脱、自适的精神状态,并从人生无常的感慨中解放出来,平和地面对生活。这不仅是苦难的教育力量,正如蒋勋说的“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还因为苏东坡是苏东坡,在困境之中从不放弃观察和思考,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时空之中,由大的空间和时间看见自己的渺小和无助,并真诚地接受这种无奈。又能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大的时空之中,看到生命的主动性和独一无二,他把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劝解、疏通自己,面对挫折由纠结走向通达,心宽了,于是时间宇宙都以水月的美好入他怀抱。厉害了,我认识的苏东坡!不过以人之常情,我以为苏轼的超脱之中,还是包含了抑郁、伤感和无奈的。(高一学生)
语言是工具,是获取知识“预备生活”(叶圣陶语)的凭借,文言文是学生获取古人生存知识和生活智慧的工具,学习文言文要把文本内涵和学情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内文本精读过程中,加强有计划、重关联、明任务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在粗放式的阅读中,把人安置在一个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中,“文”“思”相辅,另外,教师还要以任务驱动学生阅读进程,知之、好之、乐之。因为“如果学生发现他的努力有所得益,便可用评价任务的完成效果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能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他们必然会自卫性地减少学习时间。尽管学生受到程度不一的挫折,但我们相信,如果学生对一项任务极为厌烦的话,他们迟早都会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