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改进探析
2021-11-12陈金龙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陈金龙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管理的普遍短板
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于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施、现场作业人员以及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在当下的现场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普遍短板。
1.1 安全管理意识缺位
虽然不少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法人与施工项目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拟定了具体的安全管理实施措施及责任制度,但在实际的项目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重视度不足,安全管理意识缺位等问题,且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管理”,在抢工期阶段更是随意性施工等各种违规及违章作业现象频发。另外,不少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成为纸上文字,安全管理“口号紧、现场松”更是成为建筑工程现场的常态,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及单方面追求效益导致安全管理这根弦不能时刻的紧绷。
1.2 施工作业不够规范
在施工现场,受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不少一线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低,加之施工作业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不够到位,导致作业人员对施工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不甚了解,以致实际操作时违规现象常有发生。例如,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立杆基础不平、排水设置不畅通、支撑垂直度不达标等现场不规范现象已成为常态,更有甚者出现钢材与木材进行混支、违规拆除外部设施等,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
1.3 现场监管流于形式
除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之外,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及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疏漏。首先,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纳入监管的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管失控及执法意识不强;其次,部分建设单位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及程序办事,将工程变相肢解发包,随意拖欠工程进度款或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垫资等,以致施工项目安全经费的投入相对趋紧;另外,部分监理单位的监理从业人员多为分支机构人员,专业技能及相关业务知识匮乏,不具备现场独立监理的能力;此外,有的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违反强制性标准,施工图纸审查后存在擅自变更或者降低要求等行为,都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留下了安全隐患。
1.4 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经调研发现,部分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未按照规定进行计提和使用,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未配置到位,不少安全防护设备长期使用,老化严重,更有甚者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极低,警示标识缺失较为普遍,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为现场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
2 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举措
2.1 切实提升安全管理责任意识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及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须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并从以下两个方面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意识:
①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首先,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部须按要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配置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确保在职责完备的基础上,将主管单位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进行层层分解。其次,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操作问题要及时要求施工项目部进行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严肃追责。另外,在施工项目严格推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出现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在项目绩效兑现时予以适度核减。例如,施工企业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时要将相应考核指标落实到各层级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在责任书中明确事故处罚措施。
②营造安全管理氛围。施工项目现场应积极营造安全管理工作氛围,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工作会议,积极利用“安全生产月”及各项安全培训,将施工安全作为工程企业的常规性教育。同时,施工企业要积极推进作业人员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维转变,树立安全责任及安全防护意识。例如,施工项目要严格配置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安全警示牌,对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进行上墙,也可设置违章曝光栏,对于违章作业的施工队伍或作业班组进行曝光处罚。
2.2 构建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首先,在安全管理推进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监理及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厘清各方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对依法纳入监管的施工项目要统筹进行监管。在监管中要敢于执法,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并将安全管理黑名单制度清单作为后续工程投标的门槛实行一票否决制。
其次,建设单位也要审慎选择施工单位,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发生安全事故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吊销的施工企业严格禁止后续工程的投标及施工。例如,建设单位可通过设置优秀供应商名录清单,实行黑名单管理,通过安全指标的设置对未纳入或不符合优秀供应商条件的施工单位进行资格限制。
另外,工程设计单位也要按照工程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施工项目安全防护的设置及安全操作的可行性,对于涉及安全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施工部位要在设计文件中进行明示,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设计要求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此外,工程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现场旁站制度,发现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要及时提醒,必要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进行整改,对于拒不停工整改仍然继续施工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情节严重时将依法予以取消资质等级证书,并纳入黑名单名录。例如,对于施工企业安全经费投入或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督促施工企业做到专款专用。
2.3 紧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
首先,施工企业项目部要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及目标要求,在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规范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施工方案。在编制时要结合施工项目的地质及环境特点,通过现场实勘,编制吊装施工、脚手架、施工用电及拆除施工等全过程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易于出现安全事故的建立应急救援预案,配置救援器材,并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演练。
其次,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脚手架要与建筑物牢固连接,对于锈蚀和弯曲部位要进行硬化处理,质量不达标的应及时予以更换,外围要用网罩进行封闭,竹脚手板在操作层必须满铺,以防高空坠物而导致的人身伤害。
另外,施工现场从二楼开始要设置安全网,超高作业要配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现场的全部预留洞口要用混凝土板盖进行防护,在临边的洞口或楼梯口等部位架设围栏,所有的照明设施也要安装到位并可用。对于在施工过程的模板工程支撑要牢固,以有效规避混凝土大面积坍塌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且模板的拆除作业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拆除工序进行。
此外,施工用机械设备也须严格遵守安全施工要求,其中,塔吊应按照“十不吊”原则要求,未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合格证书的不得使用,塔吊的维养须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操作。施工现场用电严格落实三相五线制,用电设备执行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例如,施工现场要单独安置漏电保护装置,用电设施要专人保管,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消防器材及便道要布局合理,对于雨雪天气等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以充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
2.4 构建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密集型的专有特性,且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施工单位要在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及培训力度上下功夫,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对进入施工作业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例如,施工项目部可通过一线员工业余学校推行一线员工准入制度,对于未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未获得上岗证书的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一线作业。同时,也要积极提高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并将安全技术交底作为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层级进行有针对性地课程设置,对于班组作业人员要重点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用好安全防护用品。对于项目部人员要将安全法律法规等作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不断的警示教育。对于关键或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好交底记录备查。此外,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进行落实,并以安全管理责任书为指导,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安全管理全员有责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 结语
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建设施工项目的第一要务,须予以绝对重视。在项目建设施工及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循安全管理规范要求,落实标准化、专业化操作规程,建立检查、督查、整改责任机制,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宣传,在项目乃至企业营造“人人重安全”的新局面,多措共举,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减少与规避作业现场安全事故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