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建类专业开设BIM课程的研究

2021-11-12凌茹周海超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专业

凌茹,周海超

(1.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2.合肥市肥西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安徽 合肥 231200)

1 引言

我国自2011年5月住建部就印发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BIM技术从此在我国全面拉开序幕。接着2015年6月住建部又发布《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年底我国建筑业的企业在管理和相关信息技术中需掌握且实现BIM技术的应用。目前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有港珠澳跨海大桥项目、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安徽恒大中心等。这些项目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后期的运营阶段均使用了BIM技术,因前期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已优化,通过现场模拟解决关键性难题,施工能够连续快速推进,也利于成本控制,最终使项目的整体造价降低和工期缩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效能。

BIM技术人才不管在建筑行业的大型国企还是在小型微企的需求量都比较巨大,而国内BIM技术人才输出主要来自高校和社会培训。经高校培养的人才由于经过系统化学习,使他们毕业就能具备满足建筑企业的各方面要求。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因此作为主要输出BIM技术人才的高校,培养人才任务非常重,特别是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

2 国内外高校BIM技术应用状况

目前国外BIM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应用的比较早。其中美国的BIM技术的应用率逐年大幅度增加,且近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高校教学中,BIM技术在高校课程中的融入率在不断扩大,教学中的BIM应用及BIM创新教学也在积极探索与研究。比如奥本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等在课程中融入BIM技术。

我国在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护航下,对BIM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研究及应用也日趋成熟。BIM技术对许多重大工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节约造价、缩短工期及施工管理等。国内各高校也发现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及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开始进行各种BIM创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比如清华大学与广联达公司共同成立BIM研究中心,沈阳建筑大学各学院开设相关BIM课程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更应该将BIM技术融入课程中,以至于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土建类专业引入BIM技术的分析

虽然传统教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就目前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课程教学有些不足。比如:课堂教学往往仅在书本与黑板中学习,而且偏于理论学习,不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工地实习,往往由于时间紧而走马观花。课程设计,往往与现实中项目脱节,效果不理想。课程实训,往往因各方面的限制使之不够灵活多变,枯燥,且实训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在教育中融入BIM技术,能给学生更直观且可视化的认识,给学生提供全面的模拟建筑生产的全过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职的学生学习动力和习惯来说,学习BIM技术尤其适合,能积极推动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上岗之前能熟练掌握其技术要点,为毕业生日后就业提供竞争筹码。

4 工程管理专业引入BIM技术的措施

随着BIM技术广泛应用在国内各项工程中,建筑市场对这种新型建筑专业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以及国际社会市场竞争环境,迫使建筑企业从生产和发展的角度,产生对“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土建专业中工程管理专业便可以发挥本身的专业特色。国内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也开始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4.1 培养目标

为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业,就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将BIM技术融入课程体系中,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建筑工程组织,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通过节约时间和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按照要求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按照专业标准要求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同时还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2 BIM课程设置

考虑到如何培养BIM技术的专业人才,为谁培养BIM技术人才的问题,那么科学且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是完成教学目的的保障,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所以将BIM课程融入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一套适应,科学合理的土建专业课程体系,对加强建筑行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相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BIM课程按照不同培养方案在各学期的相关课程合理安排。

通过对建筑工程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岗位设置,结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体现“1”中的基础,“X”中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分析其岗位工作过程,得出其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并转换为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其支撑课程。形成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课程深度可以按照由浅入深,有简入难的循序渐进方式,先开基础课程,再开专业核心课程的顺序来开展。比如:针对大一的学生,可以先开设BIM专业的概论课程,让学生了解BIM是什么;BIM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应用BIM对建筑行业有什么优点;BIM目前的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同时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BIM的概念以及培养相应的识图能力,还要开设相应的BIM软件操作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和命令。由于高职的学制年限为三年,所以到大二应该开设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BIM技术应用为主的系统教学,主要让学生将所学的BIM相关知识应用到其相应的专业中,以此为基础,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这一阶段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目标,可以选择一些在建或建好的工程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一部分,以达到在学习中实操,在实操中学习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以及企业举办的BIM相关的竞赛、参加相关BIM证书考试等,借此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团队的相互配合能力。

4.3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融入BIM课程

虽说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并不意味着将来工作只是管理,也可以是具体的操作技术工人,那么对于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实际工程搬到讲台或是实训室,值得思考。如果在高校的相关课程中融入BIM,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比如在学习了BIM建模技术后,可以利用软件建立工程模型,将模型作为所有课程的项目化载体,因为BIM建立的模型是由二维到三维,也可以由三维转二维,那么建筑识图与构造和建筑结构课程就可以利用这个教学模型,在可视化的功能辅助下,直观的三维展现,培养学生的识图知图能力。

同时BIM技术可以利用其中的进度,也就是四维模型,此时的BIM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主要介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期目标和BIM施工进度计划、BIM施工平面图编制、BIM模板与脚手架专项方案编制与实施等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操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施工组织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转化,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施工、项目管理等各个岗位工作及长远发展。对学生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能力和对BIM技术在施工项目组织管理的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利用BIM技术里面的造价信息,那么BIM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就能实现在工程施工阶段自动生成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等资金明细表,对于学生上课理解工程成本的组成问题就容易得多,该课程将BIM技术植入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中,并且对于各课程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照一个模型,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沟通就没有障碍了,专业之间的碰撞和遗漏就能被及时发现,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5 总结

在BIM技术的大环境下,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BIM技术的推动和教育责无旁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和改革,教师必须担起这份责任。教师要积极参加BIM技术类培训,以便将更新、更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带进课堂,采用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案例引入等方法,将BIM技术结合专业课程提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为建筑业培养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