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影流年的时光河流

2021-11-12

火花 2021年3期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好多事好多人,被时光的流水冲刷掉,但四十多年前家乡青翠的竹林,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爱,我心中的竹林依旧。闲时找出横卧于抽屉中的竹笛,那婉转悠扬的牡羊曲又一次回荡在耳畔。小时候,少华山下,绿竹千顷,一片片竹林荡绿韵,竹林幽处轻漫,陶醉在幽幽的绿波之中,静静地在竹林中穿行,看竹身在风中摇曳,体味着这种自然的绿韵。放眼碧波荡漾的少华竹海,青翠欲滴,微风拂面,宁静幽雅间回旋着清新的竹香。

环绕小山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连片的竹林把少华山下的孟家河村妆扮成翠绿欲滴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微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那一根挨着一根的翠竹,挺拔而又笔直,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么生机勃勃,清翠欲滴,仿佛在用一节节身躯,丈量着漫长的岁月……“月扫曲梢烟蒙胧,风惊晓叶如闻雨。”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在外的日子,我总是思念家乡的竹林,不仅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世纪轮回,而且更重要的是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艰难成长,竹林里留下过我无数的欢乐。

小时候,不知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那些赞美竹子的诗句,只记得踏进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满眼就是一片湿漉漉的翠绿。脚下的竹林小径,弯弯曲曲,时而高,时而低,走上去颇有风味。两旁的竹子,都还隐藏着一份翠绿。那些已经长高了的竹子旁边,还有几棵小小的竹笋。要是不仔细观察,在这朦朦胧胧的雨天,或许还发现不了吧。那光滑的竹子上挂满了初春的雨滴,从鲜嫩的竹叶上滴下来,又顺着竹竿,飞快地滚进了泥土里。我十分高兴,我这个自小在这竹林的孩子,每年亲眼目睹所谓“雨后春笋”的画面。雨后的竹是清新的。太阳一出来更清香。宁静的夜晚,玉轮渐渐上梢,凉风拂过脸颊,我独自在竹林之中其乐无穷。皎皎月光带着清幽泻了一地碎花,几滴冰水打着竹叶,都融入了一片月色。置身这青绿时空,纤巧清秀、柔弱飘逸的小竹子,它修长妩媚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挺拔粗壮的高大翠竹,它的姿态似威武的坚强战士。竹叶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一阵微风拂过,竹叶飘动,沙沙作响,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时不断摆动的手指。竹子全身的异色已渲染上这绿意之趣。迷失的双眼饱受着这绿意清新的缠绕,轻柔绵长的清风中偶有劲风挤入,使得竹枝上端不时轻盈地摇逸,并着青叶的妖柔舞动,演奏出悠扬顿挫的沙沙韵律。沉静于这风起竹舞的沙沙之乐,让凡尘撩乱的心境融入这舒缓悠扬的梵音之中,得以宁和,好似空灵。轻风中调和着竹叶的淡淡清香,清新扑鼻,深吸一口,让肺腑的每个角落沁入这神清气爽的清新。

一大片竹林,成了我童年的乐园。白天,竹林是小伙伴寻找快乐的好地方,一起捉迷藏、挖竹笋、爬竹竿、搭秋千;每到夜幕降临,全村的小伙伴会聚在一片大的竹林里一起摇竹,每人抱着一棵,一边使劲地摇晃一边唱着儿歌,然后,笑声一阵阵,闹声一阵阵。放学归来,我和村中几个小伙伴,在竹林间玩打仗的游戏,追逐、嬉戏,真是惬意之极。累了,我们就漫步在竹林间,沉思、遐想,细听门前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流打着欢快的漩涡,如痴如醉。竹林中映下了我们快乐的生活剪影,留下了我们纯朴的欢歌笑语,更记载了我们辛苦的汗水,用竹子做成弓箭、弓环、射水枪、竹刀、竹笛、盛水工具等。每年冬天过去,“轰隆隆”一声惊雷,一场春雨后,新笋就悄悄破土而出,直指云天。当春风拂去她们一层层有细细麻纹的笋衣,她们便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清明节前的笋难以成竹,它又嫩又鲜,更无污染,是一道“绿色”美食。每到这季节,勤劳而又善良的母亲,扛把锄头,提着竹篮,到少华山小敷峪的竹林挖笋,周末时,我也陪着母亲一起挖笋,特别是那种深埋黄土的“黄苞”笋,笋梢出土不多,挖时小心翼翼,生怕挖疼、挖破它,但挖出来又大又嫩,黄的笋壳、白的笋肉,煞是好看,如一件艺术珍品,吃到嘴里,又甜又香。除了送些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外,还晒不少笋干,留给秋冬季节享受。

春天,茁壮的新竹拔地而起,高高地向上伸挺,一派箭破云雨的昂然气慨。偶尔,还能发现幼竹竹节处没有消退的白霜,衬托着稚嫩的新绿,不由得感到一股强劲的活力。夏天,在炎炎的午后,走进那绿荫如盖的竹间小径,立时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顿时成了清凉的世界。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小鸟飞入林间,飞溅出的啼鸣也是脆脆的、清清的。我总爱在清晨伫立于竹林看书、朗读,宁静、坦然、优雅、美妙的环境让我忘记时间、忘记疲劳、忘记辛苦。空气清新,竹子清香,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又是一种怎样的韵味,任晶莹的露珠从竹叶尖上滴滴答答落在大地上,滋润着我年幼的心灵。到了秋冬季节,万木凋零,独有那竹子依然风度翩翩,苍翠欲滴,笑迎风霜雨雪。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年复一年,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甜润无邪的儿歌在竹林中荡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考入县城的咸林中学后,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如童话世界的竹林。

离别家乡的竹林,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年懵懂的孩童,参加工作后,面对留存着我天真烂漫童年的欢笑、快乐的竹林,已不是当年那么简单的认识,我不仅更加钟爱竹子,而且更深刻地懂得和理解了竹子的秉性。竹不是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芬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为竹的万般风情给我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有时出门在外,夜静更深时,实在是怀念那片竹林和潺潺的流水声,那潺潺的流水声,那片竹叶片上袅绕的一抹淡淡的温柔,给人一种如风轻盈、如痴如醉的感觉。自己的心早已被家乡那竹林流水声所感染,心中涌出无限的遐想,想象着自己住在家乡的土屋中,远离喧嚣,远离尘世,平日里弹弹琴,下下棋,闲暇时在竹林中休闲地散步,就算下雨也不怕,那参天的枝叶会帮你遮挡住雨水的侵袭。每当置身于家乡竹林之间,向外望去,密密层层的竹叶映着阳光,明翠而奇秀,顿时觉得生活在仙境之中,令人悠然陶然。如果是雨天,雨雾潇潇,竹叶沙沙,约朋友几个,闷一壶少华山的山葡萄酿的酒,醉卧于赏雨土屋,竹枝轻舞,雨落寂寞,给人一份淡然,竹叶上的水珠还不时滴落下来,空气特别清新、湿润,散发出竹林中特有的清香,使我心旷神怡,心情无比开朗,完全陶醉在这美妙的大自然里,平时的惆怅、烦恼、寂寞、忧郁一扫而光,我忘情地在竹林中穿梭。

《述异记》载:“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协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立斑斑然。”这段美丽动人、哀怨凄婉的关于“斑竹”的神话传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我自然相信这个神话传说,也因此为当时我的家乡被竹林环绕而感到自豪。故乡的竹子,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它全身都是宝,不但竹叶可入药,竹笋是美味,而且竹身可加工成农人劳作用的竹笼、竹架等工具和竹席、竹垫、竹椅、竹床、扫把之类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据县志记载,华州竹编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千余年历史。秦汉以来,华州从事竹编的艺人很多,晚清至上世纪初,华州有“十里红杏,绿竹千顷”的优势,竹编遂成为农户的家庭副业。华州竹编主要分布于秦岭北麓的沿山乡镇和高塘塬区,系利用单竹破为细竹篾,有的还以小竹做骨架、再经传统手工编织而成日用竹编制品和竹制工艺品,按用途分为日用竹器与工艺竹编两类。日用竹编主要为箩、筐、篓、筛、箕、庆、椅、篮、席、书架、沙发、竹笼等;竹编工艺品主要有挂帘、屏风、竹箱、花篮、果盘以及各种竹编动物,如青蛙、兔、金鱼等。华州竹编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竹编工具主要有小锯子、篾刀、刮刀、匀刀、夹子、锥子和竹尺。竹编的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然后采伐竹子,采伐后,把竹节削平,用篾刀剖开,再剖成细篾,剖篾是篾匠的基本功,篾条剖好,然后刮去表层,刮得大小均匀。华州竹编制品,结构严实,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平整光滑,线纹优美,经久耐用,古朴素雅,端庄大方,牢固不拙笨,精巧不单薄,产品畅销全省和邻近各省。

新中国成立后,宁折不弯的竹子在华州竹编艺人手中巧夺天工,编织出了美好生活的花环,圆了创业致富的梦想。1960年,华州民间竹编艺人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制作了竹沙发五十四套,产品曾在北京、西安、广州、天津参加展览和展销,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等国。2015年7月,华州竹编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破篾到编织,一根平凡无奇的竹子,在华州竹编手艺人独具匠心的打造中,细细薄薄纵横交织的竹篾,翻飞穿梭的都是致富的梦想,凝聚了一代代艺人们的智慧。但是,和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华州竹编也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以前这些竹编器具都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所以需求量大;现在是知识信息时代,时代进步了,筛子、背笼,都被塑料、不锈钢或者其它新型材料的东西替代了,人们对于实用性竹器的需求越来越小,纯手工的竹编收入相对偏低,年轻人学习热情不高,不少技艺面临失传。然而,幸运的是,华州竹编面临的困境已经得到区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区政府多次组织竹编艺人外地研修学习,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依托少华山生态旅游、华州红色旅游优势,让传统竹编精华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原有的平面竹编基础上,将竹编与生活实用器具相结合,将民族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意融为一体,创新出一系列立体精细的竹编工艺,赋予华州竹编工艺新的形式与活力,组织成立竹编产业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购买竹编工具,将竹编艺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吸引更多贫困户加盟,以“专业合作社+公司+竹编艺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扩大产业扶持链,加快竹编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步伐。目前,全区竹编产业的从业人员达一千余人,年产值约两千万元,竹编撑起了华州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大自然就是这般厚爱华州这方宝地,特意在少华山脚留下泱泱渭河水,家乡的竹林是我最爱的地方,是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时常在竹林中流连、徘徊,感受竹林幽寂清新的意境。家乡翠绿的竹林,它虽无蜀南竹海的雄姿,但家乡的绿竹青青,根根相连,各自独立向上,相互依存,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它是谦让大度的典范,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它葱绿不改,无论严寒酷暑,它总是枝青叶翠、生机盎然。它还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砍伐后又能复生,只要有一团竹根、一场春雨,便可以重新抽出新笋。在潺潺流水间听着竹林的声音,明媚的是心情,携带着说不出的轻松;温暖的是诗意,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生活中渲染着几分浪漫,绕过我心头,别有一番韵致,叫人回味。竹林里那些童年的欢笑依然闪耀在我的眼前,只是妈妈的白发却是有增无减,此刻想起了村口竹林边翘首盼望我回家的妈妈。家乡的青竹林啊,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外面的风景有多美,却依然走不出你那抹青翠的绿,时刻温润着我向往而又甜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