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21-11-11李明
李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生德育教育越发受人重视,而且教育部也提出了“育人大计,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倡导各个高中学校及教师要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高中德育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品质还无法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故此,如何正视高中德育教育的既有问题,探索实效性的改进对策,已经成为广大高中学校亟待面临的问题。文章以高中德育教育为论点,就其实践运行中的既有问题与改进路径做了细致分析,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一些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教育借鉴,共同推动高中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高中德育;既有问题;成因及对策
素质教育理念下,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并坚持“以生为本”,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加入到德育教育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一、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工作
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以学生为主,并加强对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还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要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如果学生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学习课本知识,长此以往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以朋友的关系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意见,其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
(二)没有采取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在實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所以依然采取的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如此有些教师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划分他们的等级,这样对学生的认识过于片面,而且对其也是不好的引导,容易使学生过于看重自己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
(三)缺乏心理教育
高中生的身体虽然已经趋于成熟,但是由于其处在青春期阶段,所以心理的发展滞后于身体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给予充分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是教师需要调整的方面。由于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造成了对学生的片面了解,导致其心理出现了问题。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使其具有责任心,以及敢于承担错误的品质。
二、高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措施
(一)革新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推动学生健全成长方面,其对于我国社会建设的良好推进、国家的繁荣富强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当实现自身德育观念由传统向新式的转变,切实发挥好自身在德育教育中指引者的角色作用,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指明方向,为社会繁荣与发展添砖加瓦。首先,学校及教师要正视德育教育的意义所在,要以园丁的姿态来培养“祖国花朵”,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致力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中将他们培养成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人才。例如,学校可立足于高中生德育需求,制订详细的德育教育计划,适当性地增加政治课程的占比。同时,学科教师也要依据教学内容,加强德育的教学渗透,丰富学科的教学内涵。其次,要重视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学校要致力打造实效化、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积极要求相关专家,举办德育研讨会、德育教研会等多种性质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德育观念,丰富其德育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重视自身德育素养的提升,可依据互联网之便,开展网络化的德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学习,观摩优师名课,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也要对德育教育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归纳出与高中生自身情况相契合的德育方法,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以充分提升。
(二)丰富德育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加强多种德育方法的教育渗透,从而丰富德育的形式与内涵。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德育教学内容加以革新。新形势下的德育内容应当与高中生的生活相贴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德育学习热情,进而为其道德素养与品质观念的正向化发展奠基。因此,教师在德育教学时,可将政治问题、社会事例等渗入到教学中来,依托正反案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和深刻地领悟到德育知识的内涵精髓促使其价值观念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若想实现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就必须保证教育方法的合理性。所以,在进行德育实践时,教师应当以生本教育观念为支撑,加强多种趣味化教学方法的渗透,例如,教师可依据信息技术之便,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德育案例,从而形象化地展示德育知识,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运用,如可与学生一同进行爱国基地参观、公益环保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地渗入德育教育,从而在增添德育教育趣味性的同时,为学生正向道德观念的塑造提供良好助力。
(三)实现家校联合
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家庭力量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所以,若想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我们应当积极牵线学生家长,打造家校联合性质的德育教育体系,以家校之共力来提高德育教育的全面性。首先,要在德育教育内容方面实现家校互补。对于家庭德育而言,他们的教育内容往往不够系统化和规范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德育家校联合体系,教师与学校应当以家长会等活动为契机,向家长们传递一些规范且系统的德育内容,确保家长在践行德育教育时能够合理得当,从而与学校德育形成有效互补。其次,要在德育方法方面实现家校互补。教师应当积极牵线家长,和他们分享一些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让家庭的教育促进效能得到有力彰显。例如,教师可通过微信、QQ 等网络软件与家长组建德育教育群,定期与他们进行德育方法的交流,分享德育教育的事例以及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深化家长们的德育教育认知,还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延伸,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四)重视环境创设
对于德育环境氛围缺失的问题,学校及教师应当从两方面着手准备,不但要重视物质德育环境的创设,而且还要打造良好的精神德育环境。首先,学校应当为德育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如在各个班级中设立读书角,并在其中放置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德育养分。又如,学校可在走廊或者校园张贴名人名言,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其次,学校要重视精神德育环境建设,既要制定明确化与细致化的校纪校规,又要通过编写校歌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定期性举办德育文化活动,如社会公共实践、红歌比赛以及传统美德作文大赛等,以此为基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切身地体悟到德育知识的内涵,塑造其优良的品质与道德。
结语:为了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要从当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入手,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逐步改进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建.关于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教育的积极探索[J].才智,2020(15):140.
[2]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0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