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是场硬仗 经济复苏需要“绿色”
2021-11-11刘馨蔚
刘馨蔚
9月5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国际商会、世界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碳中和经济发展论坛(下称论坛)在2021年服贸会期间举办。论坛基于“双碳”目标远景,分享企業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开创碳中和解决方案,宣传企业在低碳领域的雄心和行动成果,分析中国未来产业革新和经济转型方向,搭建中外企业交流平台。
“双碳”目标既是硬仗,也是大考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论坛上介绍,中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30%,超过美国、欧盟与日本的总和。中国将完成全球历史上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双碳”目标既是一场需要各界配合、共同打赢的硬仗,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场大考。
从发展现状看,中国第二产业占比偏高,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四大领域的碳排放量约占国内总量的九成,生产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很大。从发展前景看,2060年实现碳中和共需约136万亿元。除政府出资外,需要引入大量社会资本,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
企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者,也是气候友好型解决方案的创新者和提供者,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对此,张少刚认为,首先应加强战略定力,坚定推动“双碳”目标。低碳发展不是能够快速盈利的行业,在转型进程中,各行各业将面临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改革的阵痛可能给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双碳”目标是倒逼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同时,碳达峰易而碳中和难,支撑碳中和的技术有60%仍在概念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基础研究支持。要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碳中和技术创新。“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路径,凭借技术创新建立一道‘护城河,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张少刚称。
此外,张少刚建议,应加强多方合作,推动产业链协调并进。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经济结构大转型进程中,行业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电力替代、固碳等降低碳排放的手段可能在转型初期增加企业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不能协调并进,有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一件产品在制造、运输、消费等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都会纳入统计,企业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管理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促进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合力。
张少刚表示,长期以来,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引导组织中国工商界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未来,将积极参与低碳经济转型进程,引导企业推行绿色规划、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流通,推动出台相关国际贸易规则。
应深化绿色金融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扰乱了经济和生活秩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对更可持续、更具弹性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疫情后的复苏重建为全球重塑经济和发展模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尼鲁达·达斯古普塔在论坛上表示。
阿尼鲁达指出,服务贸易对于确保绿色复苏至关重要,能够减缓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以避免气候变化产生最坏结果。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心位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2020年占全球贸易的15%,且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2019年,中国进出口服务贸易额超过8330亿美元,连续第六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意味着在引领世界向可持续、低碳经济转型方面,中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为了使中国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阿尼鲁达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深化绿色金融投资,让其成为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例如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再造林等。
“中国金融机构在开发新型绿色金融工具上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现在是时候将这些举措纳入中国不断增长的服务贸易主流中了。”阿尼鲁达称。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中国企业可以寻求与非政府组织和研究机构深化合作,共同创造、整合与推广追踪生产特定产品所需排放量的工具,如测量和跟踪碳嵌入。
“深化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加快从传统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例如通过‘一带一路等区域经贸合作,公共与私营实体可以共同推动伙伴国低碳、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建设。”阿尼鲁达说。
谈及以上途径在实践中如何呈现,阿尼鲁达认为,首先应通过粮食和土地可持续转型倡议。世界资源研究所正在与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合作,帮助中国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生产更多食物的同时减少排放。
“人类正站在十字路口。当下,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政策制定者、公司、金融机构、学术界和公众一道,立即采取行动。通力协作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减排,还将促使全球食品供应链向积极方向转变。”阿尼鲁达强调。
委员会推动中国工商界融入全球治理体系
此次论坛上宣布成立中国国际商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称委员会),邀请在行业内影响力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积极贡献的40家单位,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任主席单位。
“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工商界碳达峰碳中和倡议的发起,能够进一步拓展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和引导中国工商界深度参与、融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以综合行动协调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该委员会主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岗在论坛上表示。
作为加强国际基建合作的坚定践行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中国交建紧跟“双碳”步伐,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研究制定了2030碳达峰规划,构建碳资产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瞄准基建全生命周期减碳模式和技术瓶颈开展专项攻关,加快“双碳”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在装配式建筑、基础设施养护升级、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市政环保等领域形成一大批技术和施工成果,获得绿色技术国家专利218项。
“实现这一目标非一日之功,重在建设、贵在创新、成在持久。对企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文岗说。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承担推进“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晓东表示,中兴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性能、低耗能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利用5G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赋能产业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自身改革并与上下游行业伙伴通力合作,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助力“双碳”目标。
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事业部总监刘一峰认为,未来能源行业将围绕绿色可持续转型、提高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两大方向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提高风电、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尤其是生物质能,因其来源广泛、技术成熟、运行稳定,能与风能、光伏发电较好结合,形成多能互补的供电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率。
“碳排放约束时代已经来临,1.5℃控温目标将成共识。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碳贸易壁垒相关的国际争端日趋激烈,而‘破壁的钥匙在于拥抱碳中和。”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