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周城扎染的体验设计研究
2021-11-11汤力李洪峰
汤力 李洪峰
关键词: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刚需”后,对精神愉悦需求随之上升,此时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个性化”消费,愈发强调行为中的体验,同时消费者的侧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更多地转向其消费过程中附加的体验价值。在此趋势下,文章对大理周城扎染进行体验设计研究,以此加深对大理周城扎染本身的解读,同时强化体验者与扎染之间的行为在情感上的联系,探讨对大理周城扎染活态传承的新角度,以丰富扎染设计创新的新思路。
1 大理周城扎染概述
扎染作为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源于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扎染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篇章,在唐朝扎染发展到鼎盛的状态,随着朝代的更迭扎染开始衰落,当时仅在偏远地区还有所保存,大理地区便是将这门手艺保存下来的一隅之地[1]。大理周城坐落于大理古城以北,全村人口以白族为主,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地,村落保有完整的白族语言、习俗、服饰、民俗活动[2]。因此,大理周城扎染在白族人民的审美和文化影响下,产生了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扎染文化,其作品充分表达着白族的人文气息、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
2 体验设计概述
体验设计的概念源于体验经济,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又一新的经济类型。其主要突出顾客的感受性满足,在消费行为过程中以顾客的心理体验为核心。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体验式营销、体验教育、体验设计应运而生。谢佐夫最早对体验设计进行定义,他认为体验设计是将体验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是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体验过程的设计[4]。体验设计试图通过交叉学科,多方面来呈现其丰富性。体验设计应用广泛,涉及产品、信息、交互、环境、服务等多个不同领域[5]。体验设计在其过程、服务、事件和环境实践中,与注重设计主体功能和外观的传统设计不同,它更加注重产品的情感需求,让消费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对自己的设计成果产生惊喜感。
3 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现状分析
大理周城扎染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白族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问题。基于大理周城白族扎染在老派手艺人、新时期传承人与青年一代身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反映出不同群体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扎染体验设计的差异性选择[6]。多数扎染坊主要以文旅结合的模式坚守扎染技艺的发展,间接凸显出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不高、从事扎染技艺的人群专业性不足、从业者对扎染产品的定位模糊等问题,导致白族文化与扎染产业的脱节[7]。在体验过程中文化的缺失阻隔了扎染所代表的白族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形成扎染体验严重程序化、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局面,进而影响了整个周城扎染體验设计的发展。
如前所述,现将周城扎染问题整理如下:第一,体验经济下大理周城扎染的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扎染体验中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种类屈指可数,并未结合扎染产品的实用性,多为简单的扎花染色作品,未能在扎染的设计作品中增加产品的概念,大大减弱了体验者体验需求的积极性;第二,体验场所中虽有为数不多的扎染产品种类供体验者选择,但体验者在扎染体验时受诸多因素的相互制约,对扎染技艺不能做到详细熟知,导致产生“快餐式”的体验感。诸如此类耗时短、制作粗糙的“半体验”式设计,实则是一种未完善的扎染体验设计。大理周城扎染依托白族独特的传统扎染技艺,体验者虽然通过间接的途径对扎染工艺有初步了解,但并未对扎染工艺和文化有系统理解,此种体验对体验者而言无关痛痒,没有沉浸式的体验是很难在情感上留下深刻记忆点。相较于情感的满足,体验者对扎染工艺的体验和感受存在严重欠缺;第三,扎染作为周城村的特色产业,无论是在功能上、情感上、工艺上的需求,白族文化都是大理周城扎染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然而,面对市场上的扎染体验普通扎染坊,大多数则为东施效颦的从众行为,更多的染坊更加注重扎染体验的经济价值,并未担负起白族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在扎染体验设计相关经营活动中,对文化的传承亟需解决。
4 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意义
4.1 满足情感需求
扎染的体验设计是将扎染体验作为设计对象,被设计的内容则是特定人群在特定场景中的一段特殊经历[8]。周城村传统老派手艺人虽说对扎染有坚守或维持,但在扎染传承的实际成效上大打折扣。通过借助体验设计的手段,既丰富了传承扎染艺术的途径,又增加了保护白族文化的形式。这种有明确统筹的设计行为,强化和改变了体验者接触大理周城扎染最初的目的性和感受度,促使体验者在整个扎染体验过程产生多维的情感刺激,进而在扎染体验的消费行为中激发情绪、情感、经验、价值、愉悦等不同的情绪反馈[9],满足扎染体验的情感诉求,同时兼顾产品的实用功能。在发展扎染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体验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强调工艺表达
在文旅结合的传承发展模式下,周城村众多染坊的扎染体验多为一种较为死板的流程,体验者走马观花式的参与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对扎染工艺的深入体会以及触觉感受上均有所欠缺。扎染作坊利用体验设计的创新模式,在扎染体验过程中对工艺的解读层层递进,体验者根据一针一线的制作来体会扎染,能更深入地让体验者了解扎染工艺中的制作步骤,更好地让他们感受到制作工艺之美。体验设计对扎染工艺的生动表达,在大理周城扎染的传承中发挥出推波助澜的现实作用。
4.3 推动文化延续
周城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地区,大理周城扎染在人文精神、情感寄托、现代设计等方面,对传统扎染手工艺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一辈返乡继承传统扎染手工艺,他们运用新手段、新合作、新模式、新理念,使得扎染以各种形式快速传播开来。扎染体验的相关参与者在体验设计的带动下,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又很好地保护和传递了白族扎染的文化基因,使之能够更深刻地领悟白族文化,展现出体验设计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及传播的现实意义。
同时体验设计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诠释了大理周城的扎染体验,在大理周城特定的民族聚居环境中,体验行为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大理周城扎染技艺和白族文化,促使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让扎染赋有多元的传承形式,切实地做到对大理周城扎染的活态传承,为保护和发扬大理周城扎染拓宽思路。
5 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原则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思路上应顺应潮流,把握体验经济时代对大理周城扎染传统手工艺产生的影响,从满足功能、体现工艺、传承文化三个原则上凸显体验设计的能动作用,将体验的理念融入到设计行为中,让体验者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多重满足。
5.1 满足功能原则
产品的功能性是体验者首要考虑的基本需求,作为产品的最基本属性,在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中也将必须满足此项属性。体验者根据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扎染面料进行再设计处理,完成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不但强化了自身的体验感,同时也让体验者的扎染作品价值最大化。体验者通过体验设计,有目的性的为他人或自己制作有使用价值的扎染产品,进一步推动扎染的传承和发展。
5.2 体现工艺原则
在扎染工艺方面的审美追求已成为当下体验者的衡量标准,扎染产品拥有实用功能后,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法形成变幻莫测的扎染图案,表现出体验者更深层次的审美追求。在此可结合自身经验,凭借多种扎染工艺,按照个人主观意识完成扎染作品的整个工艺步骤,把对扎染工艺产生的深刻肌肉记忆,变成扎染传承与发展道路上的催化剂,能够让体验者完整感受扎染的工艺魅力。
5.3 传承文化原则
體验设计本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以服务的方式体现出蕴含着特有文化氛围的设计。在满足功能与体现工艺的基础上,扎染体验还存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交流互动。体验者在不同场域和不同族群之间参与扎染体验,受周遭文化的影响形成个体与群体间的、个体与个体间的、个体与物体间的文化渗透。从而使白族文化对体验者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周城扎染文化产业的传承发展。
6 结语
文章通过归纳大理周城扎染的基本情况,分析出在体验经济下,大理周城扎染具有体验设计流程死板、产品单一、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而总结出大理周城扎染体验设计在满足功能、体现工艺和传承文化等原则,希望为大理周城扎染寻找创新设计的新思路,为大理周城村众多扎染坊提供体验设计方法的有效参考。把握当下体验设计的潮流趋势,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还更加有利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