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11陈炜
陈炜
摘 要: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统一教师认识,精心设计内容,充分挖掘和提炼本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全过程和课程实践教学的各环节,构建“明晰教学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考核体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本教学改革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科学成分,正确认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10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近年来,本课程组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了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全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1 西方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演进而发展的。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运行规律,面向高等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很有必要。
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思想,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2]。该课程内容主要阐述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一般规律、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政策等,学好这门课程对大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既有科学因素,但也有其阶级属性,其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让大学生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学会分辨和批判,厘清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和无益成分,进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部分,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3]。
2 明晰教学思路
关于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合到大学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学术界探索和讨论很多,观点多样。高德毅、宗爱东认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4]。西方经济学作为我校“课程思政”的试点建设课程,本课程组依照该课程教学核心知识点传授和学生专业能力建设要求,在以往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基础上,多次开展教学研讨和观摩,进一步明晰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安排,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达到“隐形”课程思政目的。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总体思路包括:(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让学生们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部分。(2)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比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把握西方经济学,结合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主要任务和所處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3)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发挥案例育人和实践育人作用,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理解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热点和“中国经济奇迹”,从经济学角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
2.1 做好教学团队认识提高,强化思政意识
本课程组自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的和教育的重要讲话论述,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组教学团队先后多次在上和线下召开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会议和集体备课,认真研讨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确保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意识地嵌入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学习理论、明辨是非、锤炼心志、滋养品性,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2.2 做好学生群体思想引领,激发主体作用
抓住课程教学的各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不善思考、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勤思勤记、主动好学的学生,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和认同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家国情怀、立身养德、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2.3 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紧密结合,提高学习实效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往教学中,教师多以课堂理论阐释理解为主,容易造成理论学习和现实认识上的脱节,大学生用经济学原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在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我们从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环节都入手,双向做好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课堂内突出案例教学,加强对国内外现实热点经济案例的讨论分析。课堂外突出把教学向城乡社区、现代企业和西部农村延伸,带领学生去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加深对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国内外现实的正确认识,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课程学习效果,提升综合素质。
3 完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自2004年列入我学院教学大纲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库等。本课程现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两册),分两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和观点,力求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按照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类人才的需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团队特长,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海纳百川、为我所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切积极有效的育人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素材,科学设计进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有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3.1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最优选择和效用最大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在学习消费者最优行为理论的同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劳动价值论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准确掌握商品的本质,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从而正确认识商品、做出科学的消费决策。在消费者选择理论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对文化的认知,防止盲目追求名牌、预防“套路贷”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加强学生对生活必需品实行限制价格的原因、恩格尔系数变化的理解,使学生科学认识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掌握边际分析方法。
3.2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是企业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类型、充分认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目标,也要让学生认识现代企业的生产属于社会化大生产,具有社会属性,企业的组织目标和社会责任具有统一性。在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增加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相关经济案例,通过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引导大学生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理性务实的创新创业观,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立足专业学习,清晰创新创业梦想,建功新时代。
3.3 在市场失灵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
市场失灵理论强调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过于苛刻的假设前提条件在现实中是很难全部满足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并对市场失灵主要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收入分配中不平等的弊端有充分认识。通过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市场失灵的应对之策进行比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3.4 在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学习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总产出的核心指标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在讲清GDP的概念、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GDP竞赛是否合理”“GDP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等思辨问题,介绍中外GDP、人均GDP的衡量办法和数量增长变化情况,介绍中国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绿色发展实践、碳达峰和碳中和,使大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地位,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国际经济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贡献,增强“道路自信”,使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感。
3.5 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国情观
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策目标体系、需求宏观调控政策和供给宏观调控政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增加中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讲明我国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中宏观经济调控的经典案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需求侧改革,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帮助学生厚植国情观,培养家国情怀。
4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双向发力,使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鲜活起来。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借助多种教学平台、资源和手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现场场景的真实感受,有效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学基本原理、范畴、政策主张与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的联系度和理解度,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原理,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4.1 巩固课堂教学
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有效性,着重从教师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平台和教学软硬件使用等多方面调动学生课堂跟学、思考和交流互动的主动性。和大学生开展多样的随机问答、多点研讨的教学活动,以行之有效的“课堂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备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主动参与理解要点,避免学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和“消极的旁观者”[5]。为学生指引和拓展多种学习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的纸质和数字化文献信息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巩固复习等自学能力培养。
4.2 推进混合式教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但随之跟进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推进了现代教学改革,发挥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提升了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是在线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将教学活动有效地从课堂教学向课前、课中、课后延伸,一方面丰富和加强了课外学习,提升大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解决了知识点多与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提升课程思政融入效果。
课前预习环节有落实。创建西方经济学专题学习QQ群、微信群等线上互动平台,上传授课PPT讲义、发布预习重点和课程思政音视频自学材料等,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自学,并线上征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环节抓关键。在课堂面对面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和答疑、突出课程思政的结合。围绕每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交流和分组学生间互动交流。借助钉钉、腾讯课堂等网络授课平台,完成出勤签到、部分课堂问答、部分课堂调查等过程性考核,不仅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而且借助平台统计分析功能,及时掌控教学活动实施效果。
课后复习环节重拓展。课后第一时间上传课程录播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对课前课中学生问答情况汇总上传网络,在答疑解惑中巩固所学经济学知识。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和延伸阅读文献资料,对学生分层提出完成要求,使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实现饱和式学习。
4.3 做好课程实践
以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农业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任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课程实践[6]。每次实践活动都有详细实践方案,让同学们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去实践、带着思政问题去实践,观察现实、体验生活、思考问题、得出答案,最后用经济学专业语言撰写思政实践教育心得体会。
4.3.1 通过在社区实践,了解政府如何参与经济活动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宏观社会的缩影[7]。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要认识和研究社会必须从研究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单位入手,社区研究是研究整个社会公共管理研究的起点。开展社区调研实践教学,让大学生深入城乡社区,一是围绕智慧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社区公共管理模式等研究课题,开展社会调查、做社区服务志愿者,了解社会基层治理模式。二是通过做社区管理小助手,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体会社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来有效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
4.3.2 通过到企业实践,了解生产者如何参与经济活动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參与方,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开展企业调研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现代企业,关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规划与决策、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西方经济学企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均衡理论等。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企业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们体会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
4.3.3 通过农村实践,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农村调研实践教学,设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等调研主题,鼓励农科高校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田野调查,关注西部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了解新时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积蓄力量为西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贡献。
5 健全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改革效果要通过考核来检验。健全课程考核体系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重点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全时段、全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值塑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三方面,考核形式包括平时参与、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该体系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占比各50%。其中,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通过过程性考核体现,目的在于从多角度、多频次对学生平时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期末考核在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结束后进行,采用闭卷考核方式,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经济学概念理论的价值判断,以及应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案例的能力。
5.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和课程实践活动现实表现和调研心得体会完成情况打分。课堂内表现包括:出勤、向老师提问、回答老师问题、研讨交流、课程作业、慕课自修、课堂笔记等的完成数量和完成质量,特别是考核与思政领悟的结合度。课程实践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综合表现和实践心得体会,重点考查学生发现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突出经济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正确认识。例如:从“谷贱伤农”经济现象,让学生查找近几年国内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类似案例,以及各国应对之策的优劣,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好举措。例如:在教授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概念时,让同学们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例,分析哪些是个人在发展中会出现的成本,利用短期和长期分析如何认识这些成本,如何做出最优选择实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授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时,让学生查找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垄断事件和反垄断案例,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条款,形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共识。例如:在教授失业理论时,让同学们例举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案例,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正确对待个人事业发展可能出现的挫折。例如: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困境”经济现象,让同学们讨论党中央提出的“创新性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重大意义,思考当代大学生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担当和作为。
5.2 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的评分依据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闭卷考试,不仅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是一次很好地对课程思政改革效果的检验。本课程组高度重视对试卷命题质量和考试结果的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大学生对课程考核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答题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反思教学不足,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l.
〔2〕《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3〕李淑.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6(03):222-223.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9,53(01):43-46.
〔5〕雷洪德,于晴,阳纯仁.课堂发言的障碍——对本科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访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81-89.
〔6〕马艳艳,任曙明.“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74(08):1-3.
〔7〕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建设大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9〕孙亚南,王晓策,张月.“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评述与发展趋势[J].教育现代化,2019,6(94):59-61.
〔10〕曾祥炎,童杰成,潘爱民,胡晓.基于创新能力培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6):69-74.
〔11〕祝博.过程性评价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31(08):91-94.
〔12〕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育,2021,43(21):59-62.
〔13〕于向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