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2021-11-11邢爱华
邢爱华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种植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对农药的依赖,改善农产品自身品质并且改变生态环境,在农业种植中积极推广生物技术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对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作出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思考生物技术为农业种植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应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3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188 文献标志码:B
生物技术在我国已经有着十分完善的理论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农业种植领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我国农业的高质高量产出。但是生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较难操作,所以在农业种植中进步较为缓慢,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最近的几年内,国家加大了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相关学者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开发生物技术价值,为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1 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粮食是保证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当中,但是由于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十分旺盛,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仍然是我国的战略问题。近几年,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提高农产品产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土壤农药污染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种植领域进一步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污染,缓解了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对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保持生态平衡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2.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生物的基因打乱重组,提取出更加优良的生物基因,不断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作物具有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种植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任意种类的农作物进行交互的基因重组,弥补农作物本身具有的缺陷,使其成为更加优良的品种。
现如今在我国已经批准、可以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番木瓜。目前,我国市面上绝大多数番木瓜都是转基因品种,以满足国内化工、医药领域的各种需求。同时我国批准了一部分转基因进口农作物,例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甜菜等。
在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种类越来越多,极大地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目前共有70个国家正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有26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空间。
2.2 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水稻就是将两种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彼此之间的优良性状又可以互补的水稻进行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1]。杂交育种与转基因在技术层面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杂交育种更易操作,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现如今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已經在我国大范围种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利用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产量将会是科学界研究的重点方向。
2.3 组织培育技术
应用在农业种植领域的组织培育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组织培育技术,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并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际生成完整的植株[2]。组织培育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在最近的一段时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外源激素的作用下,组织培育技术拥有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种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作物的繁殖周期,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组织培育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与其本身的特点关系密切。
2.3.1 可以人为控制培养条件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的,并且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着严格控制,所选取的植物材料也完全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中生长,使得植物生长脱离了大自然的束缚,这将极大提高植物存活率,并且有利于植物生长。
2.3.2 繁殖率高、生长周期短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根据植株的不同部位提供不同能量,极大地缩短生长周期,并且所培养的植物材料可以呈几何级繁殖,成本相对低廉,能够按时大量提供优质种苗,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
2.3.3 可实现自动化管理
组织培育技术将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并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相比于田间栽培,组织培育技术省去了中间的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环节,极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程度,同时节省出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这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微生物防治病虫害
主要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此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护。通俗地讲,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来诱发昆虫产生疾病从而死亡。
2.4.1 细菌微生物防治法
20世纪50年代苏力菌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广泛用于农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但是由于苏力菌为吞食性农药,药效相对缓慢,未能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现如今苏力菌有很多变种形式,其中Bt的杀虫效果最为显著,目前世界上最为常用的商业化农药大多以Bt为基础研制而成[3]。
2.4.2 病毒防治法
现如今科学家已经掌握的昆虫病毒种类在650种以上。病毒具有一定特殊性,必须在组织体内才可繁殖,要想大量生产抑制病毒制剂,目前可行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培养虫体并收集虫体加以制剂制成成品;二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将昆虫细胞剥离出来放在培养槽内进行接种病毒,经收集后制成配方成品。
2.4.3 真菌防治法
在自然界中,昆虫死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到真菌感染。就目前科学家所掌握的信息,有500余种真菌可以致昆虫感染死亡,这其中就包含着很多可以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可商业化的真菌种类。
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真菌发酵技术已经变得愈加简单。在不远的将来,真菌防治病蟲害将在农业种植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3 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的思考
从经济的角度,生物技术为农业种植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一利必有一弊。
首先,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矛盾激化,贫富差距将被进一步扩大。这是因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掌握这些技术作用于本国农作物提高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可利用输出生物技术产品来换取高额利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霸权主义,例如用粮食控制小国命脉。
其次,生物技术也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报道层出不穷,当某些存在过敏因素的基因转入其他农作物时,将会引起食物链的连锁反应。以坚果为例,坚果可以引起一部分人的过敏反应,如果坚果的基因被植入其他农作物,那么这种农作物将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过敏现象。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领域,同样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最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可能进一步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当生物技术作用于农业种植时,所研发出的新物种一定具备更加优良的植物特征,例如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等,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产量,但是会严重影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甚至造成某一物种的灭绝。与此同时,农业种植领域的进一步扩张,势必会加大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数量,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某些化学因素会在循环过程中进入人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人均寿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人口数量相当庞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粮食需求。
为了进一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领域。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组织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都使得我国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技术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生物技术将会进一步加大世界的贫富差距,转基因技术也有可能引起人类健康的退化,并最终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都需要科学家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完善,以发挥生物技术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 1 ] 田政.简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70.
[ 2 ] 王登波.探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8(6):105.
[ 3 ] 肖盛利.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