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1-11王萍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王萍

摘    要:油松林具有易成活、生长快、耐贫瘠等优点,在如今的林业发展中属于关键用材,得到了广泛培育与栽植。而在油松造林作业中,幼林抚育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极为关键,唯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提高油松造林的成活率,保障油松快速健康生长,从中获得最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希望能为从业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油松;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10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志码:B

油松属于我国特有树种,地域分布极广,树种繁殖能力超强,凭借着强度大、耐摩擦、纹理直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枕木、车辆、农具、人造纤维等领域。从油松造林作业实际情况来看,油松的根系发达,具有极强固沙土岩石的能力,能保持水土,从而成为了目前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1]。此外,油松枝叶繁茂、树形挺拔、形态古雅,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首要选择。所以,为了培育更多质材良好的油松,则要做好对油松的幼林抚育工作,更要重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因此针对这两方面内容展开全面分析。

1   油松幼林抚育管理要点

油松造林工程开启的前几年,需要重视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把握好松土除草、间苗定株、人工修枝、及时间伐等几个工作要点,提高造林成活率。

1.1   松土除草

在油松幼林抚育过程中,松土除草必不可少,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的蓄水保墒情况,抑制杂草对油松幼林的营养竞争,为幼林的健康生长带来更有利的条件。一般新造林的油松在3年内都会经历杂草生长旺期,速度要比油松更快,导致油松极易被杂草掩盖,所以在松土、施肥过程中,割灌除草必不可少,松土除草也要坚持3年,等到油松幼树高度超过杂草便可停止,如果条件允许,同样可一直除草至油松行内达到郁闭期(一般在5~6年)。割灌除草可采取全面或带状方式进行,抚育次数也可逐年递减,该项工作一般会选在造林当年的8—9月份及每年的4—5月份进行[2]。

春季土壤初步解冻,同时也是油松快速生长的旺盛期,所以要松土保墒,确保油松得到旺长。而初夏季节为雨季,杂草滋生速度加快且油松直径生长进入旺盛期,一定要及时消灭杂草,保证土壤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改善。此外,雨季期间对直播油松还应及时进行扶苗,由于油松侧腰较浅,所以松土不能太深,防止伤及根系。

1.2   间苗定株

在幼林抚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缺株的情况,最好在春秋两季选用同龄幼苗补种,保证栽植密度。由于油松丛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所以对幼林的前期生长尤其是高生长非常有利。然而油松幼林在达到一定树龄之后,丛生带来的有利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因为植株的快速生长而对光照、土壤养分有一定的竞争,这种矛盾的存在不利于油松幼林生长,呈现出直径生长与高生长弱化的情况。出现这一转折点的树龄在4~5年或7~8年,会随着油松幼林丛生株数、栽植土壤条件而变化。通常油松在12年生之后才会达到丛生植株根系的生理连生,但这对生长并无显著促进作用。所以,定株要选在丛生逐渐表现出对油松生长不利的年份开始,如果丛生植株数量少,则可在6~7年时进行定株,相当于幼林进入郁闭后开展一次间苗定株;如果丛生植株数量多,则要在4~5年和7~8年时进行两次间苗定株。

1.3   人工修枝

由于油松的侧枝极为粗壮,所以一般高生长的优势并不明显,急需人工修枝。修枝强度要强弱适中,不得过量,否则会影响油松健康生长。例如树高在2~4 m,树冠高度要保证占树总高的2/3;如果树高在4~8 m,树冠高度要保证占树总高的1/2;如果树高超过8 m,树冠高度要保证占树总高的1/3以上。一般会选择在冬季进行人工修枝,修枝时切忌伤及树皮。

1.4   及时间伐

在油松幼林郁闭逐渐分化时,一定要及时间伐,对幼林密度进行合理调整。油松幼林期林木植株数量密度太大,并且有许多非目的树种,林分郁闭度非常高,大量树木被压制,所以需要合理间伐抚育,一般采取生长发育间伐法,对生长过密、长势不佳的树木进行砍伐,保证林木的干形生长,培育更多优良林木。间伐工作中需坚持相应原则,如砍掉劣质、过密、过小、弯曲、病虫害的树木,留下优质、疏松、偏大、偏直、健壮的树木[3]。此外,间伐强度要适中,一般在赋予采伐林分过程中,如果立地条件好、油松顶端长势良好,那么采伐强度可适当增大;而如果林分密度大、树干细且高,为了避免被风吹倒,则要适当减小采伐强度。整体来讲,需将植株数量的采伐强度控制在30%以内,蓄积采伐强度控制在15%以内。

间伐一般选在秋冬季进行,确保油松林木健康生长,同时能在有效时间内改善林分面貌。

2   油松幼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松苗猝倒病

大量研究表明,引起松苗猝倒病的病原菌为丝核菌与多种镰刀菌。出现猝倒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如下几种:①种芽在出土前腐烂死掉,属于种腐型;②幼苗刚刚破土,子叶顶端便呈现褐色,钩头腐烂隨即死亡,属于梢腐型;③幼苗出土后,靠近地面部分变色且呈现水渍状腐烂蜷缩,导致幼苗倒伏死亡,属于猝倒病型,这种类型的危害最为严重;④幼苗出土两个月后,茎基基本木质化,但根系受侵害而腐烂,导致苗木直立枯萎而死,属于立枯型。

对该病害的防治需要做好如下几点:①优选育苗地,尽量选在地势平坦、排灌顺畅、疏松肥沃的土壤,切忌选择过黏土壤以及前作为瓜类、棉花、蔬菜等土地。整地时间选在晴朗天气,选用黄心土筑苗床,保证垫床厚度1~2 cm,随后进行播种。②优选树种,进行催芽,适时播种,及时揭草,视情况排灌,保证出苗率与整齐度。③播种前要先往苗床或直接沟施药土。药土的配制一般选用敌克松1~1.5 kg/667 m2、苏农2.5~3 kg/667 m2、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2.5~3 kg/667 m2,然后将其与30~40倍的干燥细土进行混合拌匀,还可选用硫酸亚铁15~20 kg/667 m2,碾碎拌匀之后撒施。④如果幼苗期出现病害,除了可撒施上述药土以外,还可淋施敌克松500~800倍液或是苏农6401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是1%~3%硫酸亚铁液,淋施要适量,以苗床表土湿润为准[4]。由于硫酸亚铁对苗木表现出一定的药害,所以在淋施后还需喷施清水进行洗涤。药液淋施2~3次即可,每次间隔10 d左右,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还可用新洁尔灭5 000倍液或是8∶2草木灰石灰粉,同样有防治效果。

2.2   油松毛虫

该虫害主要表现为幼虫残害针叶,当大范围发生时,会将油松针叶吃光,影响苗木健康生长,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油松大面积死亡。油松毛虫成虫躯体为灰褐色,前翅外缘呈现弧形向外弓起,横线纹为黑褐色,内横线与中横线紧靠。亚外缘斑列为黑褐色。老熟幼虫头部为黄褐色,胸部背面有毒毛带,腹部整体棕黄,体长约60 mm。这一虫害基本一年度出现一代,极少有二代,在每年10月份左右,林内日均温度下降至5 ℃以下时,毛虫幼虫便开始下树爬至树根周边的石块、杂草、树干、树皮裂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待林内日均温度升至5 ℃以上,幼虫则重新上树蚕食针叶。毛虫卵块大部分产于树冠外缘针叶。

对油松毛虫的防治主要采取如下方式:①冬季进行人工捕虫;②在幼虫下树越冬前,在树干处束草对越冬幼虫进行诱捕;③在幼虫下树越冬前或者越冬后上树之前,在树干部位周边撒施白僵菌与赤眼蜂,能起到不错的虫害防治效果。

2.3   油松球果小卷蛾

該虫害的成虫躯体呈现灰褐色。前翅为灰褐、红褐、黑褐3种颜色相间构成的云状斑纹,顶端处带有弧形白斑纹;后翅为灰褐色,外缘呈暗褐色,毛呈淡灰色。在北方林区,油松球果小卷蛾一般会以蛹的形态越夏过冬。来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成虫发育期,产卵较多,集中于球果上或者嫩梢与针叶上。待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幼虫逐渐老熟,便会在地面的枯枝落叶、杂草中结茧化蛹,为越夏过冬做准备。幼虫孵化盛期基本上就是油松开花盛期。

对油松球果小卷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如下3种:①造林前期设计为混交林,将疏林改变为密林,提高林分郁闭度;②组织人工将虫害球果进行摘除,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③将幼虫杀死,可选用25%滴滴涕乳剂或是50%可湿性滴滴涕粉剂200~400倍液,在幼虫孵化盛期进行喷施,能起到良好的灭虫效果。也可用无人机喷施25%滴滴涕乳剂100倍液。

3   结语

油松作为重要的用材防护采脂树种,在造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幼林抚育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会对油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油松幼林抚育过程中,需要做好松土除草、间苗定株、人工修枝、及时间伐;同时要格外关注油松幼林期出现的松苗猝倒病、油松毛虫、油松球果小卷蛾等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油松幼林的健康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 1 ] 刘凤祥,陈霞,徐丽欣,等.油松幼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55-56.

[ 2 ] 马林峰,武朋辉.陕西省宁东林业局主要中幼林抚育效果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2017(4):33-38.

[ 3 ] 林志生.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18(24):98.

[ 4 ] 牛淑嫦.浅析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J].花卉,2019(24):197-198.

猜你喜欢

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油松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