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生态治疗技术

2021-11-11张晟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张晟

摘    要:人们保护环境意识不断提升,我国林业建设进程迅速加快,人工林建设面积越来越大,林木质量越来越高。但是森林病虫害容易对林业工作造成影响,发生森林病虫害,降低林木成活率,使林木不能正常生长。基于此,主要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森林病虫害的生态治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其他防治措施这3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生态治疗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7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近些年来,林业资源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森林病虫害,随着森林病虫害的不断入侵,造成林木无法获取足够的养分,而且使得林木生理组织结构受到破坏,造成林木死亡。我国病虫害种类较多,而且具有诸多特征,比如病虫害大规模暴发、为害周期较长等因素,若不能迅速制订防治措施,将森林病虫害彻底消除,就会严重破坏当地的林业和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和分析林业病虫害防害现状,运用生态治疗技术迫在眉睫,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这样才可以确保林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1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较多,比如病虫害、火灾以及人为破坏等,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病虫害。病虫害为害周期较长,如果大范围发生,很难确保防治工作能够正常开展[1]。因此,必须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既要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又要有效预防火灾,积极防范盲目砍伐。这样才可以确保森林资源不断增长,尽可能将森林的生态功能全面发挥出来。近几年,尽管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重大突破,为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森林资源稳定增长。然而因为有些地区没有长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不重视从本质上预防,比如发病速度较快、二次发生率较高等,难以真正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2   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绿化面积迅速扩大,促进病虫害传播

随着我国绿化进程日益加快,绿化面积迅速扩大,但也加快了病虫害的传播。

其一,对造林苗木的检疫工作没有认真把关,导致很多携带病虫害的苗木上山造林,使得病虫害持续扩散蔓延。

其二,在造林规划中倾向于引进外来树种,不重视当地乡土优良树种的培育,导致新增造林地抵御病虫害能力减弱。

其三,在设计造林的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从而导致造林地树种缺乏多样性。

其四,重视造林、忽视管理,导致新造林地病虫害防治能力下降。因此,如果病虫侵害造林地,迅速传播蔓延,防治会十分困难,很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2.2   对开采运用的林地没有严格把关,后续修复无法落实

由于对开采运用的林地没有严格把关,也没有真正落实后续修复措施,减弱了林木自我调节能力,造成病虫害更加容易侵害林木。首先,在实际开采中只重视经济利益,不重视林木的生态保护功能[2]。在使用过程中超范围开采使用,从而导致盲目砍伐。其次,天然林地的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对林木的保护力度。开采使用天然林地往往将牺牲天然林木资源作为重要代价,导致林分质量降低,而且其他各项生态功能也在下降,比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

2.3   过度依赖农药

在实际工作中,导致森林病虫害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农药。第一,使用农药可以控制病虫害蔓延,也可根除病虫害[3]。然而因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农药品种缺乏多样化、农药长期残留,再加上防治设备不先进,造成浪费,防治效率不高,增加病虫害二次传播的发生概率。第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大范围防治工作中的要求很高,如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在不能准确辨认病虫害种类的情况下随便喷药,看见“病斑”就消灭细菌,遇到“虫子”就消灭虫子,就容易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不能做到准确防治,间接降低了林木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为病虫害为害林木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森林病虫害的生态治疗技术

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而言,生态治疗技术是新型的技术,近几年获得迅速发展,而且普遍应用该项技术[4]。在生态治疗中可以减少对森林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不仅防治病蟲害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一般来说,森林病虫害的生态治疗技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实施林木多样化种植

必须要对环境实施多样化种植,在林业系统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比如环境、气温等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植物有较高的成活率,从而提高林区的生态效益。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种植区域有多大,不能种植单一的植物,应该科学种植不同的林木,多样化的种植能够吸引许多有益生物,建立系统的病虫害天敌群落,以减少林业病虫害,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

3.2   积极引进生物防治技术

科学制订相应的生物防治措施,要将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准备工作做到位。大自然有完善的食物链系统,有许多鸟类以及昆虫都将病虫害作为食物。生物治疗方法的优势是森林环境不会遭到严重损坏,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会成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能利用有益昆虫或鸟类动物将病虫害消灭,比如蚂蚁、瓢虫等,也能利用寄生昆虫来寄生病虫的虫卵,减少病虫数量,以消灭病虫害[5]。同时微生物技术是全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微生物植入技术,比如白僵菌、青虫菌等,当病虫食取树木时,微生物便会在害虫体内寄生,微生物日益繁衍,最后将害虫杀死,以确保病虫害完全消除。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3.3   正确使用生物农药

化学药剂具有良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然而杀伤力较大,可能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6]。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工作人员能够合理喷洒生物农药,实现长期病虫害防治的目标。生物农药在使用中不会直接威胁人类和当地动植物,环保效益理想,而且可以保护害虫的天敌。每年仅在病虫害非常严重的区域喷雾两次,就能发挥出很好的防治效果,相对而言,在使用化学农药杀虫过程中,每年要喷洒很多次,才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比如县管辖的林业区域发生大蛾病虫害,为了对此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和有效控制,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运用飞行喷雾的方式,在病虫害区域喷洒灭幼脲,防治效果较好,在很大程度上真正实现消灭大蛾病虫害。现如今,普遍采用的生物农药有很多,比如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病毒等。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结合林业病虫害的具体类型,正确选择适合的生物农药,以达到更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

4   森林病虫害的其他防治措施

4.1   落实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病虫害测报预警网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预防,预防的重点是构建完善且全面的病虫害动态信息网络,必须要积极完善且及时更新监测预报网络,才可以迅速了解病虫害的最新情况,尽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程度[7]。在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类型病虫害进行布点和观測,结合各种植被类型以及气候特性等,设点进行检测,监测覆盖率应超过85%。此外,对于布设区域,应划片安排专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位置进行监测,结合监测调查数据,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科学推算出来,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全方位统筹,尽早展开防治工作。

4.2   加强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治能力

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既要完成前期预测报警工作,又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应急防治能力,构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系统,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基本方针,针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且专业素质高的技术人员,而且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以及丰富物资,加强防治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到准确防治,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防治效率。

5   结语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最为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引导人们主动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不断促进林业发展,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吴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8):130,135.

[ 2 ] 李丽蓉.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其生态治疗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9(14):53-54.

[ 3 ] 李思卓,李登科.森林病虫害形成原因与防控措施[J].乡村科技,2019(21):67-68.

[ 4 ] 王建军.森林病虫害防害现状及其生态治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8(17):152-153.

[ 5 ] 黄昌平.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冶对策[J].江西农业,2018(8):79.

[ 6 ] 翟洪丽,牛文婧.黑龙江省丰林保护区虫害现状调查与森林病虫害防控措施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4(3):34-38.

[ 7 ] 田发新,田宗伟,谭明凤.巴东县森林病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1(5):61-62,68.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