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南县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21-11-11周春琴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夏玉米栽培技术

周春琴

摘    要:夏玉米作为阜南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质量对当地农户的收益和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玉米的需求加大。论述了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从种植技术、灌溉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阜南县;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3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阜南县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气候适宜,有种植夏玉米的良好地理环境和位置,且种植面积广。使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能最大化发掘玉米种植技术价值,以此推动种植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高农户收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打下粮食基础。

1   种植技术

1.1   选择优质品种

品种的选择影响高产数量、质量。选择籽粒饱满、产量高、适应能力强、抗倒伏等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实践种植研究表明,阜南县表现良好的品种有先玉335、宏大9号、登海11、联创825、德单5号、中科玉505等,其中中科玉505品种最受欢迎。

1.2   科学播种

夏播无早,越早越好。在种植前应适度晾晒,确保种子的纯度、发芽率、吸水性等,促进养分吸收和转换,从而提高发芽率和产量[1]。认真调整播种机的播种量、均匀度及播种深度,使机器播种深度一致、颗粒均匀掉落。使用单粒播种机不需要拔秧,能节省劳动力,还可以实现科学的留苗密度。使用传统的玉米播种机,有利于保护幼苗,但缺点是种子使用量较大,对间苗、定苗需求大。目前,传统播种机占绝大多数,种植密度小,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农户对间苗和定苗的比例失调,致使出现倒伏或产量低。

1.2.1   选择合适播种期

阜南县夏玉米最佳种植时间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中旬,6月15日前后种植结束,该时间段内产量最高,但也会受现实因素影响。如干旱、高温异常气候时,应采取先播种再灌溉方法。

1.2.2   控制植株间密度

如果密度过小,玉米对阳光、水分、营养物质等不能很好吸收,导致低产、出苗不齐、根系不稳等发育不正常现象;密度过大,植株间会形成竞争关系,出现养分吸收不足、光合作用低等问题。间隙过密也会使相邻叶子相互遮盖,透光效果不显著,出现果穗减少、空秆等现象。紧凑型植株土壤肥沃且营养丰富,其间隙可紧凑些;平展型植株土壤肥力低、营养物质少,其间隙可稀松些。植株间距离随密度而定,其中行距应在60~70 cm,株距20~22 cm,种植4 000~4 500株/667 m2。

1.3   科学施肥

根据土地和玉米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确保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养分。如果土壤肥力不足,玉米苗生长速度缓慢,可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先测定土壤的肥力,追肥时注重施肥的深度。可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在玉米产量为500~600 kg/667 m2种植基地,施三元素复合肥40 kg(15∶15∶15)、尿素10 kg、硫酸锌1 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 kg[2]。

有些农户不施相应的肥料,导致幼苗成活率不高。如若遇见自然灾害威胁,容易减少产量,可采取分次施肥,保证玉米的高产数量和质量。

2   灌溉技术

降水量充足能满足夏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如果降水量少,则结合夏玉米各阶段的需求,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其健康生长。大喇叭口期前后是其生长速度最快、对水分需求最高的时期。应保证其对灌溉的需求,从而提高玉米高产数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田间管理

3.1   玉米生长阶段管理

3.1.1   苗期

(1)灭茬松土。出苗后,要及时除茬、除杂草和松土,进行封闭式喷雾。在土壤干旱时,不应使用封闭除草。

(2)挖好田间腰沟、围沟、畦沟,预防苗期旱涝。在雨水偏多的时间段,做好排水工作。施尿素5~10 kg/667 m2、钾肥5 kg/667 m2,防止浸水到播种沟里,出现秧苗僵硬甚至死苗现象,缓解旱涝带来的威胁。

(3)当留苗密度高于4 500株/667 m2时,需喷玉黄金等促进其健康生长,减少倒伏现象发生。

3.1.2   孕穗期

孕穗期的玉米生长离不开肥料,使用尿素10~25 kg/667 m2,采用机械化施肥,提高施肥工作效率、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利用机械化追肥,促进当日追肥工作量最大化。在这一时期,玉米生长离不开水,土壤应维持湿润狀态,遇旱应及时进行浇灌。在拔节后要培土壅根,增加抗倒伏机能。若玉米倒伏,应及时对其进行捆绑,使玉米秆扶正。若降水较大,种植基地土壤含水量过高或倒伏2 d以上,不宜再进行支护。

3.1.3   成熟期

人工去雄时去雄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1/3,可采取隔行去雄、隔株去雄;人工授粉是指在雌穗花凸出的2~5 d进行人工授粉,促使授粉工作顺利完成,主攻保穗、攻粒、增重。

3.2   预防倒伏发生

前期如果使用氮肥过多,会导致后期出现脱肥、养分不足、茎叶萎靡、病虫害威胁等。可使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应用肥料,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玉米7~11叶时,喷洒30%胺鲜酯·乙烯利20~30 mL/667 m2,能有效预防倒伏发生。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4.1.1   纹枯病

该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子、果穗等,发病概率大,导致茎基腐烂,影响输导组织对养分、水分等传输效果,最终影响玉米产量、质量。种植前,处理好病原或深翻消灭病残体,及时去除病叶;种植耐病的品种,如本玉12号等。注意植株间密度的合理性,及时排水;选择甲基托布津粉剂50~80 g/667 m2,可根据发病情况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

4.1.2   大斑病

大斑病的病斑颜色为灰褐色或黄褐色,严重影响苞叶的生长发育。应加强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时对种植基地进行深翻处理病原,实施1年以上的轮番种植;可采用高脂膜增产剂、多菌灵可湿性药剂等配套使用,最好在其抽穗前对病情进行防控。

4.1.3   小斑病

小斑病在整个生长周期最易发生,对果穗破坏性极高,其发病主要特征为表面生成灰色霉状物。应去除越冬菌原,深翻土地使菌原完全被破坏;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撒磷、钾肥;在抽雄前喷药,可搭配使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达到预防和铲除病害的目的。

4.1.4   茎基腐病

该病特征为外皮变软发褐,有腐烂的异味,发病最严重的时候是在灌浆成熟期,雨后应及时使用丁锐可等进行喷施;收获后对种植基地进行集中烧毁,为日后种植减少病原入侵。

4.1.5   褐斑病

主要发病在茎秆、叶鞘,形状多数为圆形、椭圆形,密集病发,有时会主动形成大斑,后期病斑会使表面破裂,遇风易折。

应选择优良耐病品种,实行轮作,前茬最好提前种植瓜类等农作物。合理施用磷肥、钾肥,可搭配尿素等进行有效施肥,间隔7 d喷施药剂2~3次。

4.2   虫害防治

4.2.1   玉米螟

玉米螟喜欢钻进雄花破坏其基部,以茎秆、叶鞘进食,导致植物粒不圆满,造成严重减产。玉米螟幼虫是越冬虫害,应在种植前对种植基地进行烧毁和高温处理,杀死越冬性植物及螟幼虫卵;在夏玉米吐丝期,可采用药液灌注方法,将1∶15的辛硫磷颗粒和细煤渣撒入喇叭口内,对其进行防治;可设置2~4个蜂点,采用放蜂方法进行绿色生物防护。

4.2.2   蚜虫

喜食植株的叶汁,严重破坏叶片生长发育,导致植株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 g/667 m2并兑水30 kg,效果更為显著;定期打理种植基地的杂草,破坏蚜虫的生长环境等。

4.2.3   贪夜蛾

贪夜蛾幼虫喜欢在玉米幼苗中产卵,孵化速度非常快,被破坏的区域呈网状透明式,破坏具有毁灭性。应加强水肥管理,适度添加微量元素并进行合理追肥;及时铲除种植基地的杂草,搭配杀虫剂效果更为显著;使用合理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颗粒剂;采用高空灯进行绿色防治,在种植基地上隔3 m放置1盏高空灯,引诱贪夜蛾进行除害。

5   适时收获

当玉米果穗苞叶变干且松动、籽粒乳线灌浆线消失、籽粒根部出现黑层、籽粒变得硬(手指甲不能进行掐入)时,即可收获,此时收获是保证玉米产量、质量和数量的最佳时期。

6   结束语

夏玉米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应在种子品种选择、科学种植管理方式、施肥管理、田间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玉米产量,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为害程度,给农户带来收获感,提升经济收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杨进玲.阜南县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3):46-47.

[ 2 ] 吴兴雷.夏玉米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20,14(33):44-45.

猜你喜欢

夏玉米栽培技术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