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打造七张民生“甬有”金名片

2021-11-11曹佳晗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宁波市行动计划名片

曹佳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宁波市要在共同富裕上示范先行,必须在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改革、争先突破,为全省树立“宁波样板”。为此,《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运用大量篇幅,集中回应公共服务领域焦点、堵点问题,力争营造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幸福图景。

打造“甬有善育”名片,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近年来,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育成本的持续走高,全国普遍出现出生人口减少的情况,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全面放开三胎等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宁波来看,随着二胎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出生人口在2017年达到近年新高的6.1万后,随即呈现逐年下滑趋势,2020年出生人口仅为4.3万,且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从长远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出生率维持在世代更替的正常水平势在必行。

当前宁波市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生育费用仍然偏高,产休假制度執行不到位、育龄妇女受到职场“隐形歧视”等现象还未根除。二是托位供给存在不足,每千人婴幼儿托位仅有2.06个,低于全省平均,双职工家庭“育儿难”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供给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入园难”“入公办园难”未完全消除。

为此,《行动计划》分别从直接鼓励生育、扩大婴幼儿托位和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等方面提出相关举措,旨在大力减轻城乡居民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生育率回归常态。

打造“甬有优学”名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宁波教育发展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比如,2021年市六区共有56所小学发布招生红黄预警,占比达29.6%,另有10所初中发布招生红黄预警;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不足,“孩子上普高”成为家长一大焦虑。再如,宁波高校仅有16所,排在全国第35位,仅为杭州、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校学生数为17.7万人,排在全国第31位,仅为广州、武汉的16.3%和17.8%。

为此,《行动计划》着眼于做强人才教育培养链条,分别从加快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安排了相关举措。为压实相关举措,又提出了60%以上的区县(市)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市)等一批引领性指标,力求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打造“甬有健康”名片,打造健康宁波“升级版”。经过多年健康宁波建设,宁波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制约因素。如宁波市三甲医院仅有8家,与杭州的26家和南京的19家差距较大,且缺乏有影响力的名医名家,市民“大病诊疗往外跑”现象较为普遍。又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4.73张、3.39人和3.63人,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再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到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平方米,与青岛的3.29平方米、无锡的3.28平方米差距较大。

为此,《行动计划》从推进“医学高峰”计划、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具体举措。这些举措一方面着眼于提高医疗能力,另一方面从提高全民体质的角度发力,旨在为健康宁波发展擘画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打造“甬有颐养”名片,让每位老人都拥有幸福晚年。宁波市是全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26.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将突破30%。推动市民“有备而老”成为社会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

从宁波市养老事业实际看,距“老有颐养”的目标尚有差距。如宁波颐乐园等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普通型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和乡镇养老机构入住率却分别仅为50%和68%左右;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16人,远低于苏州的56人、南京的38人和舟山的34人;长护险推广不到位,全市仅一千余人享受长护险待遇;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政策体系尚未构建完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仅在20%左右。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了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构建老年友好政策体系等针对性举措,旨在打造全市老年人既能“老有所养”,又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打造“甬有安居”名片,圆新老市民的“安居梦”。安居方能乐业。一方面,当前宁波市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为21.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来务工人员、本地住房困难户等重点群体的居住条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局部地区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部分住宅全装修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也成为制约群众幸福感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既要依托商品房市场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又要通过保障性住房给予困难群体托底帮扶,力争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形成全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打造“甬有保障”名片,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不掉队”。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宁波市社保网络总体覆盖广、标准高,但也存在群体、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比如,尽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了形式并轨,但农民与居民待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又如,全市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项目按照多个标准执行,也影响了群众获得感的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首个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市在开展保险创新、推动多层次保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这次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省落地,为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保障创造了条件。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双管齐下”推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既鼓励市场化提标又强调政策性托底,确保为全市居民提供多层次、可持续保障。

打造“甬有温暖”名片,擦亮“爱心宁波”城市品牌。宁波市是享誉全国的“爱心城市”,近年来慈善善款总额呈现逐年攀高态势,但要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还需在政策创新上先行一步、有所突破。比如,“宁波慈善奖”等善行义举褒奖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又如,慈善捐赠税前抵扣操作细则不够完善,信托专户运行等机制创新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再如,“互联网+慈善”逐步成为新兴行善渠道,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手段推动慈善事业进一步走向透明化、规范化是宁波市慈善事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此,《行动计划》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工作平台的角度安排相关举措,力求在慈善领域创新突破,汇聚全市参与慈善事业的强大合力。

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先行。宁波市将以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目标,强化均等、普惠、便捷、可持续理念,坚持以制度创新、数字赋能为动力,在推动民生服务优享的道路上先行一步,奋力打造七张民生“甬有”金名片,力争为全省提供更多“宁波解法”“宁波样板”。

责任编辑:杨 芝

猜你喜欢

宁波市行动计划名片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会员名片
会展名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