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11-11李巧如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溶栓神经功能重症

李巧如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一种常发的疾病,患病原理主要是指患者的脑部血供突然发生中断,从而导致患者局部脑部组织坏死的现象。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中重症急性脑梗死表明患者的疾病更加严重,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相比于一般的急性脑梗死更高。患者在患病后,由于脑部血管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会导致患者相应脑部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相应部位功能障碍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1]。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可以利用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的方式来进行相应治疗。为研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患者分组使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8 例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掷骰子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45~82 岁,平均年龄(64.65±6.56)岁。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6~81 岁,平均年龄(64.34±6.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发病时间<12 h;诊断为中重症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商品名:爱通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册证号 S20160055,规格:20 mg/瓶)进行注射,以0.9 mg/kg 的方式来计算用量,静脉推注10%,然后将剩余的药物利用静脉滴注给药。溶栓治疗完成24 h 后对患者的头颅利用CT 进行复查,若查看到颅内没有出血的状况则可以指导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与氯吡格雷[Sanofi Clir SNC/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0130083]联合治疗,其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分2 次服用;口服氯吡格雷2 片/次,1 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插管全身麻醉(全麻),然后进行股动脉穿刺,放置6F 动脉鞘,为患者静脉注射3000 U阿替普酶,在导丝的帮助下将6F 导引管置入其中,并将引管管头放置在患者病变的动脉中,利用动脉造影技术观察患者的闭塞部位等。然后用0.014 微导丝将27 微导管支架引入到系统中,将Rebar 导管放置在血栓较远的地方,在Rebar 导管的帮助下将AB 支架放入其中,并且去掉Rebar 导管,然后将支架释放,8 min 后取出支架。对取出的血栓进行相应的检查。之后利用动脉造影技术观察是否还存在脱落的血栓。手术后利用CT 技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状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NIHSS 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NIHSS 评分对患者的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以及上下肢运动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越差,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5.36±1.45)分,低于对照组的(8.79±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9,P=0.000<0.05)。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血栓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到患者的脑动脉中而引起血管发生阻塞,导致患者的部分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的一种现象。这种状况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因此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或意识障碍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果在患病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大,血管堵塞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群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而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切、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因此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疾病症状更加严重。因此及时改善患者相关症状对于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中主要应用静脉溶栓以及动脉血管介入的方式来为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各种障碍或者是死亡的几率。由于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预后多出现不良情况,同时在为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干扰患者的预后状况,这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还需要对静脉溶栓以及动脉血管介入的治疗方式进行相应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为切入点,从而对不同状况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其中静脉溶栓能够让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流通的现象,促进患者的脑部血管流动恢复正常,同时还具有减少患者中心坏死区域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损伤神经功能[3]。在为患者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爱通立药物,爱通立是由糖蛋白组合而成的溶栓类药物,使用后可以导致纤维蛋白降解,从而可以溶解血块。与患者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后可以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然而由于血液浓度的不断降低,导致血药浓度也在降低,因此治疗效果出现下降的现象。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可以利用动脉血管介入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这种方式的疗效更加确切,并且还能够保护患者的静脉瓣膜,利用阿替普酶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将导管放入其中,并且利用动脉造影技术观察患者的血栓状况,之后利用支架实施取栓[4]。如果血管的通过率仍然比较低,可以利用动脉造影技术观察患者血管中是否还存在脱落的血栓,因此为患者实施治疗以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阻塞的现象,从而可以及时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将静脉溶栓以及动脉血管介入联合应用在中重症急性脑梗死疾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血栓状况,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从而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

综上所述,为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值得大力推广于临床中。

猜你喜欢

溶栓神经功能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不惑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