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在建党前宣传社会主义的活动
2021-11-11郑子威
赵 鑫 郑子威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一、主办《觉悟》杂志
邵力子主办的《觉悟》杂志是上海的《民国日报》所创立的副刊,最早发刊于1919年6月16日。由于在五四运动之后创刊,其创刊之日就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尤其是在1920年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成立以后,更是系统性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邵力子在《觉悟》杂志上发表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独立认识的文章。笔者认为,其中《时代与主义》一文最能体现邵力子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文章开头就指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绝非是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才去对社会主义感兴趣,而“实在是时代潮流中已有需要这种主义的征兆。”这证明邵力子站在历史进程的宏观角度对社会主义的肯定,更是在《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之后,邵力子对“两个必然”的肯定。并且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为例,讲述了社会主义运动都是在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弊端初现时就开展了,“主义的可贵,正在能疏导时代的潮流,不待横溢而后防堵。”而在1920年前后的中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虽然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已经大规模地爆发了,这表明邵力子从各国无产阶级实践中得出结论:当时的中国是实际需要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同时这也是对当时国内反社会主义者最好的回击。
二、批判张东荪的反社会主义思想
张东荪自辛亥革命以后就逐渐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曾经在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担任内务部秘书。后结识梁启超,发行了大量的文章参与中国的政治讨论。如《贤人政治》《中国之将来与近世文明国立国之原则》《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等等。因此张东荪在当时中国政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梁启超在《社会主义研究: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一文中写道:“吾以为社会主义所以不能实现于今日之中国者,其总原因在于无劳动阶级。”以此来支持张东荪认为的中国民众的“无知病”的观点。
因此邵力子对张东荪的反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无疑是帮助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对于宣传社会主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一)张东荪及其“社会主义”观
张东荪的文章中虽然多次提及“社会主义”的字眼,但是其本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没有站在过同一个轨道上。早在民国初年,张东荪就发表过名为《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演讲,他认为“自马克斯出世,只能说社会主义受到了经济学的洗礼。”这一句话,就已经暴露出张东荪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知半解,其本人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在此认知的基础上,他认为“我们今天讲社会主义,就是专门为自然破坏以后建设的预备。”那么我们怎么预备呢?就要“改良现阶段的道德,就是剔除拜金主义,扑减奢靡,限制个人自由,反对快乐主义。”由此可见,张东荪只是把社会主义当成一种未来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无限地接近于中国古人所崇尚的“大同社会”,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具体科学是可以认识世界,进而去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张东荪也没有打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去实现其观念中的“社会主义”,而是消极地等待“自然破坏”的到来。
“因为张东荪根本就没有信仰过马克思主义,他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根本上就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我联想到张东荪后来的“叛国”事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国人,脑袋上却留着长长的辫子,他望着大洋彼岸的美国,眼里只有憧憬。其本人一辈子坚守的中国之路,充分演绎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不禁让人感慨。
(二)邵力子对张东荪的思想批判
1.邵力子对张东荪“贤人政治”的批判
张东荪在191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贤人政治》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以他个人的思想体系下划分的各种类型的“主义”观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结下来,其核心思想就是:不推崇“庸众主义”,而主张“由人民之秀者而成之政府”即“贤人政治”。所谓“庸众主义”就是指“人民之政府,即为人民而设之政府,亦即由人民而成之政府”。单看这句话如果将其取名为“人民主义”好像更为恰当,为何称之为“庸众主义”?这就是张东荪在其思想中认为当时的中国人民是无知且庸碌的,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成为一种阶级,更不用说发展成一种社会力量了。
邵力子针对张东荪“贤人政治”的思想进行批判。首先便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东荪生平受病最深的地方,是脑袋中深深刻着‘贤人政治’‘开明专制’等迷梦。”并且讽刺地写出来了张东荪迷梦产生的原因是:“东荪足迹不离京沪,交游多为‘贤人’,拿贤人的眼光,来观察贫民阶级,便觉得非经过‘贤人’的一番改造不可。”这句话也直接了当地批判了张东荪并没有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考察就去贬贱当时中国的贫民大众,就这么认为贫民大众什么事业都做不成,就这么草率得出结论。又指出“东荪既始终醉心于‘贤人政治’,所以他自谓‘近来思想倾向于工会的社会主义之原理’,不过是一句空话。”邵力子认为张东荪既然没有真正懂得人民大众的力量,就不要成天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去宣传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并且邵力子进一步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思想:“我敢相信,所谓政治重心而在于少数人身上,无论在朝,在野,政治永远没有清明的日子”。
从我们现在的视角看问题,张东荪所谓的由“人民之秀者”所组成的政府,所主张的“贤人政治”,像极了现在我们所说的资产阶级精英政治的主张。而在当时的中国,辛亥革命已经近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张东荪并没有意识到资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并不能真正带给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而是大肆宣扬着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失败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历史已经证实了“群众路线”是近代中国革命之所以可以胜利的法宝之一,由此可见,邵力子对张东荪“贤人政治”观点的批判,对于当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邵力子对张东荪“唯富论”的批判
1920年10月,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受邀到中国各地演讲,张东荪是这次活动的随行人员,他对罗素这次来华的演讲寄予厚望,希望罗素可以用温和的社会主义观点来纠正当前中国愈来愈“过激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张东荪的旅行结束后,就立刻发表了一篇名为《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文章。这篇文章字数虽短但是开场直白,他认为“中国的唯一病症就是贫乏,中国真是穷到极点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富力,而增加富力就是开发实业。”他犀利地指出除了开发实业之外,“空谈主义必定是无结果的”,尤其是谈论“欧美现成的什么社会主义,什么国家主义,什么无政府主义,什么多数派主义等等”,并且认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除了在通商口岸与都会的少数外,大概都未曾得着‘人的生活’”。如果说张东荪之前的文章是借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大谈资本主义的主张,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其本人扯下虚伪面孔的开端。
邵力子对张东荪“实业观”进行了严厉地批判。首先指出“社会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不同的地方,只在用什么方法去增加富力开发实业,而不在应否增加富力开发实业的问题”,这表明邵力子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社会主义者的目的也是为了中国能够富强、人民能够富裕,与资本主义者只是在于采用的方法不同,因此要坚决反对张东荪认为的提倡社会主义是阻碍了中国富强的观点。
然后邵力子对张东荪认为“人的生活”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张东荪只“专注重在物质一方”而没有兼顾人的精神需求,并且对张东荪进行反问:“那些‘饭饱思淫欲’的人,何尝能得着‘人的生活’”?然后指出张东荪所提出的关于人民生活的观点是没有实践性的,根本没有依据作为支撑,邵力子写道:“通商口岸和都会中有多少贫民窟,东荪君也知道么?”如果没有自己的实地考察就去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怎么能让人信服!
邵力子尤其批判了张东荪“不谈主义”的观点。在中国发展实业,如果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去发展社会主义,就会导致“都会的表面愈发达而内幕愈愁惨,得着东荪君所谓‘人的生活’者愈是少数,而腹地也愈要穷到极点”。邵力子认为,没有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去发展经济,必然会使经济上两极分化越来越加剧。“须知开发实业只能在两种主义下,一种即社会主义,一种即资本主义,没有第三条路。”而不谈社会主义,那就只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就会导致贫穷的人日子越来越贫穷,渐渐地就沦落为牛马一样的工具。到时候,穷人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那富人的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了吗?
其实邵力子是不反对发展实业的,只是美国的形象在张东荪的脑子里实在太高大了,他说的“不谈主义”仅仅发展实业,那是真的不谈主义吗?张东荪的文章虽然是汉语写的,却是需要中国人翻译的,细细品味,其字里行间全是资本的味道。邵力子对张东荪的批判,不仅仅是对其错误的资本主义性质思想的批判,更是为中国力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选择权、力争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权。
三、宣传俄国社会主义情况
1917年11月7日,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下的赤卫队、士兵和民众,如积攒已久的火山一样,向着冬宫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邵力子针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发表文章,进而介绍俄国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中国解决问题提供途径,这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最好的宣传。
(一)幼教问题
中国在20世纪初并没有专门为了幼教而设立的教育组织,往往是由当地的慈善机构承担,在众多慈善事项中附带办理养育婴儿的事业。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仿佛能够保全婴儿的性命,已是莫大的慈善,那里再注意什么教育呢?邵力子针对此问题介绍了俄国儿童公育的情况。第一,“全俄的工人和下级官吏的儿童,都要公育”“凡做工的女子在工作的时候,都把她们的儿童留在里面”。这说明了在当时俄国苏维埃政府的儿童,无论家庭情况优劣都可以受到幼教,再不会出现类似当时中国社会中穷人的孩子受不了教育的情况,可见其幼儿教育具有了普及性。第二,在教育费用方面,“一切儿童膳宿费用,完全由国家担负供给”,并且用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取得了“地方苏维埃政府养育的儿童,共有二十六万八千多,都享受免费的滋补品”的规模。第三,在俄国幼儿基本设施方面,“在每一个育儿房里,都有一间演讲室,一个儿童物品展览会,一个儿童医院,一个幼儿园。”表示俄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育儿的基本设施。
并且邵力子也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希望中国的育儿教育可以从物质精神各方面,都注意谋儿童幸福,要达到比私家鞠养得更好的效果。
(二)兵与工的选择
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社会动荡,百姓生活艰苦。因此各路政治家纷纷出谋划策,其中就有一种“全国征兵”的言论出现。所谓“全国征兵”就是不论性别、不论年龄,做到人人懂打仗。邵力子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全国皆工”比“全国皆兵”更加全面,因为“人人都能劳动,遇到不得已时‘抵抗别人的侵略压迫’,自然人人都能奋起打仗”。并由这个话题,引申出俄国目前在“全国皆工的理想,今日最彻底最圆满实行的,就是十手所指的那苏维埃共和国。”进而介绍了俄国目前工人的情况。俄国不像欧美或者日本要求六小时或者八小时制度,“惟有这苏维埃共和国,提倡十时间乃至十二时间工作制度”,并且实行“劳动星期六”主义,就是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周末只上半天班,而是一样的全天上班。邵力子想给大家宣传的是:哪怕在外人看来,如此强的工作力度,在那一年的俄国的“五月一日劳动纪念大会,适逢‘劳动星期六’,莫斯科街头男女老幼,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其乐融融泄泄,如入理想乡之慨”。这样的宣传,对于当时中国的百姓,肯定是对社会主义的俄国充满了向往,也让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不禁去研究其背后的马克思主义。
(三)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正名
俄国十月革命炮响传到中国,振聋发聩,惊天动地。把当时国内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反动军阀政府吓得瑟瑟发抖,因为他们追随帝国主义,对布尔什维克深恶痛绝,因此不得不对布尔什维克大肆污蔑,称之为“洪水猛兽”,而且当时有不少媒体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称为“激党”。比如1918年《国际协报》上报道:“美国政府前会请协约国及中立政府联合抗拒激派在俄之暴动”再如1919年《新闻报》上报道:“近日中外各报常载过激党在中各处组织一切散布过激主义之说,上海亦在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民众对俄国及其社会主义革命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媒体的诱导,不利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自1919年开始,由于俄国红色政权逐渐巩固,西方各国对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权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协约国已决议不再管理俄事,拟视其自行解决……将来协约国对于俄国反对过激党之各项供给亦当限制云”,说明西方各国不仅不再插手俄国内政,而且不再为当时俄国残留的叛乱武装继续提供物资。
紧接着协约国要与俄国建立通商关系的消息传入中国,邵力子借此机会为俄国发声。在《布尔什维克的真相》一文中,他转引了昨日《大陆报》的社论:“从前世界各国,不明白布尔什维克的真相,外间所传多颠倒黑白”,并且宣传了俄国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统率得人,服从命令”,并且俄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差不多是三十年来所没有的”。因此邵力子呼吁大家在对俄国的认识方面和对俄国的态度方面,切莫做一个跟风者,“我们国内有许多人跟着别人叫布尔什维克是过激党,并且提起过激党,就觉得真同洪水猛兽一般,现在请他们睁开眼”。
四、小结
虽然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就已经在中国登陆,梁启超早在1903年文中写道:“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产物也。”不过那时候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于初级的、表层的认识。“概括其最要之要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那时政界人士粗见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土地和资本归公有,劳动是一切物品价值的来源,还没有涉及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
注释:
1. 2.邵力子.主义与时代[N].民国日报·
觉悟,1920,12(21).3.梁启超. 社会主义研究: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J].改造(上海1991),1921,3(6):17-26.
4.张东荪.社会主义与中国[J].新思潮,1911,1(1):6-11.
5.自然破坏:张东荪自己下的定义。原文是:“中国的将来怎样,也是可以预言的,不外乎顺着这个资本主义的潮流,归根到底,必定演成一个大乱。我现在给他一个定名,叫自然破坏。”
6.张东荪.社会主义与中国[J].新思潮,1911,1(1):6-11.
7.张东荪.社会主义与中国[J].新思潮,1911,1(1):6-11.
8.左玉河著.张东荪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10.张东荪.贤人政治[J].东方杂志,1917,14(11):1-44.
11.12.13.14.邵力子.评论:贫民性格与民意政治:驳张东荪君[N].民国日报·
觉悟,1920,7(22).15.16.17.18.19.左玉河.张东荪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3-20.
20.21.22.23.邵力子.再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N].民国日报·
觉悟,1920,11(8).24.邵力子.辨论者底态度[N].民国日报·
觉悟,1920,11(23):1.25.26.27.28.29.30.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243-244.
31.32.33.34.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306-308.
35.佚名.俄激党强迫华人充兵[N].国际协报,1918,77:12.
36.过激主义:即马克思主义。
37.佚名.传播激党主义之怀疑[N].新闻报.1919.
38.佚名.协约国对俄政策渐变[N].新闻报.1919.
39.40.41.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204.
42.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 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204.
43.44.梁启超.饮冰室读书录:中国之社会主义[J].新民丛报.1903.46-48: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