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俨和他的《吴越备史》
2021-11-11何勇强
何勇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钱俨是五代吴越国王钱元瓘之子,所撰《吴越备史》是今天研究吴越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来源。本文对钱俨生平略作考证,并介绍《吴越备史》的版本流传及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价
一、历史上的吴越国
吴越国是五代时期由钱镠创建的地方政权,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吴越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创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最后一个国王钱俶纳土归宋,共历72年。如果从唐乾宁二年(895)钱镠并有两浙开始算,则长达84年,是“五代十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吴越国凡历三世五王,即武肃王钱镠、文穆王钱元瓘与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与忠懿王钱俶。吴越国定都杭州,疆土包括今浙江全境与苏州、上海等地,忠献王钱弘佐还趁闽国内乱与南唐灭闽时出兵占有福州。吴越诸王在统治时期都尊崇中原王朝,坚持不称帝,在内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为吴越国经济的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吴越国时期两浙诸州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佛教文化繁荣,为北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局面的出现,以及南宋定都杭州打下了基础。
二、钱俨其人
钱俨,字诚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元瓘第十四子。钱俨生于天福二年(937)。本名弘信,避宋讳改名信,淳化初改名俨。他的祖父是吴越国建立者武肃王钱镠,父亲吴越国第二任国王文穆王钱元瓘。钱元瓘在位时吴越国已度过钱鏐时代的战乱与草创,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钱元瓘以武功起家,凭战功继承吴越王位,但他也颇有文才,有文集《锦楼集》。在钱元瓘在世的最后几年里,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天福五年(940)五月,吴越军队在福建惨遭失败。晋天福六年七月,杭州丽春院发生火灾,延于内城,宫室府库几尽。钱元瓘惊惧发狂疾,迁居瑶台院。同年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去世。这一年钱俨年仅五岁。从五岁到十一三,吴越国两经兵变,三易国君,又多次对外作战。
钱元瓘去世,次子钱弘佐继位,年仅十四岁。当时吴越国动荡不安。钱弘佐刚继位,军中就发生哗变。内牙军指挥使戴恽、内牙军上统军使阚璠,企图发动兵变。而在吴越国周边,南唐嗣主李璟继位后,一反其父之道,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活动,发动灭闽之役,威胁到了吴越国的安全。所幸忠献王钱弘佐年少英明,既平定内乱,还开拓疆土,挫败南唐逐一消灭南方诸国的图谋,并在闽国灭亡后将福州纳入吴越版图。
天福十二年(947)六月,在平定福州仅仅过了三个月之后,年轻的钱弘佐溘然与世长逝,终年二十岁。忠逊王钱弘倧继位后,与内牙将领胡进思矛盾重重。胡进思于天福十二年(947)十二月率亲兵发动兵变,废钱弘倧,迎立钱俶为王。这一年钱俨才十一岁,可以说,钱俨的童年是在动荡中度过的。史载他谨慎好学。钱俶时到越州任官,被任命为镇东军安抚副使。显德四年(967),才过二十岁的钱俨被担任衢州刺史,独当一面。显德二年(955),周世宗发动征讨淮南之役,占有扬州。战争中吴越国出兵相助后周,战后钱俶遣钱俨入宋贺,宋赐赍甚厚。钱俨在钱俶众多兄弟中能担任这样的外交重任,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史载钱俨善于饮酒,百卮不醉;又嗜学,博涉经史,在吴越国时词翰多出其手。
宋开宝三年(970),钱俨充宣德军安抚使。当时吴越与宋正商议联兵攻打南唐,湖州境土与南唐相邻。钱俶的这一任命,体现了他对钱俨能力的看重。开宝七年(974),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征讨南唐之役,吴越国又一次出兵相助。在战争时期,钱俨奉命督漕运,在宋与吴越联兵灭唐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平兴国三年(978),钱俶归附宋朝,宋以钱俨为随州观察使。这样钱俨离开了他任职长达九年之久湖州,也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吴越国。到开封后,钱俨与其他吴越国官员一样,都受到了宋朝的特殊礼遇。侍祠郊宫,特召升钱俨班位在节度使之次。入宋后不久,吴越国王钱俶改任淮海国王,钱俨则换金州观察使。淮海国王也好,随州观察使、金州观察使也好,都只是虚职,当时钱俶、钱俨兄弟实际都呆在开封。但钱俨在开封也没闲着,淳化初曾献《皇猷录》。此外,他与朝廷文士交游,歌咏不绝。
雍熙四年(987),钱俶改封南阳国王,后又改许王、邓王,赴南阳任职。钱俨受命出判和州,终于离开开封,担任了实际职务,而且是独当一面的地方官。钱俨在和州十七年,咸平年间曾献《光圣录》。咸平六年(1003)钱俨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赠昭化军节度。
钱俨所著文集有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吴越备史》十五卷、《备史遗事》五卷、《忠懿王勋业志》三卷,又作《戊申英政录》一卷、《贵溪叟自叙传》一卷。钱俨的著作,除文集外,大多是史部之作。钱俨所著诗文,大部分不传于世。其诗,《全宋诗》收有《平望蚊》:“安得神仙术,试为施康济。使此平望村,如吾江子汇。”其文,《全宋文》收有两篇,分别是《建传教院碑铭》与《咸平观音禅院碑铭》,前者见于宗晓所编的《四明尊者教行录》卷7〈螺溪振祖集〉。后者见于范成大《吴郡志》卷32。其中《建传教院碑铭》记录了天台宗十五祖羲寂一生事迹,内容丰富翔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文中提到僧人愿齐相中了一块宝地,想给羲寂兴建一座寺院,但因“财施不供,莫能遽成其志”。后来虽然建起来了,不过“法堂三间,厨屋数舍,覆茅累块,悉尚朴素”,相当简陋。这反映了唐会昌灭佛后天台宗一蹶不振事实。整篇文章叙事简洁,也体现了钱俨史家的特色。
三、《吴越备史》其书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之子钱俨所撰的《吴越备史》,是一部记载吴越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上自钱镠崛起草莽,建立吴越,下至钱俶在位时期。它是我们今天研究吴越国历史最基础的史料来源。《吴越备史》采用实录体写成,书中记载吴越国一些重要人物去世,都附有小传。实录作为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南朝,盛于唐宋,但唐宋及以前的实录大部分不传于世,现在传世的仅有唐顺宗实录、宋太宗实录等少数篇帙。《吴越备史》晚于唐顺宗实录,早于宋太宗实录,它的出现与传世,为我们认识这实录这一体裁提供了更多样本。而且,吴越国是一个偏霸政权,而非正统王朝,因此《吴越备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吴越备史》传世版本和续作考证颇多。今所传《吴越备史》皆署武胜节度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宋史》卷204〈艺文志〉中说明:“吴越钱俨托名范坰、林禹撰。”《直斋书录解题》卷5〈伪史类〉中认为:《吴越备史》实是钱俨之作,初为十二卷,后增至十五卷。作于开宝三年(970),当时吴越还没有被宋朝吞并,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后世所传《吴越备史》或为四卷,或为五卷。四卷者,武肃、文穆、忠懿三王各一卷,忠献、忠逊二王合为一卷;另有四卷者,如四库全书本,武肃为二卷,文穆、忠献、忠逊合为一卷,忠懿一卷。五卷者,武肃王分为二卷,记事皆止于开宝元年(968)。《吴越备史》至明时已非完本,很多内容在流传与重新编写的过程中佚失了。如《吴郡志》卷14〈园亭〉东庄条材料,注云引自《九国志》与《吴越备史》。《咸淳临安志》卷65〈人物·崔仁冀〉注云“以《长编》及《吴越备史》修”[清道光10年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但今天传世的《吴越备史》,根本没有提到东庄与崔仁冀。
除《吴越备史》外,还有《备史遗事》,可以称之为《吴越备史》的姐妹篇。《直斋书录解题》卷5〈伪史类〉介绍:“《吴越备史遗事》五卷,全州观察使钱俨撰,俶之弟也。其序言《备史》亦其所作,托名林、范,而遗名坠迹,殊闻异见,阙漏未尽者复为是编。”其成书时间比《吴越备史》晚了两年。可惜今已失传。
《吴越备史》毕竟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作品,在对一些中性事件的叙述上,内容相对丰富而准确;即使在一些有关吴越国王道德评价的事件中,它的记述也有其他史书所不能替代的参考作用;《资治通鉴》即有不少内容取材于此。但因《吴越备史》是钱氏子弟所著,要为尊者讳,在很多问题的记述上难免避重就轻,虚美隐恶。如对一些战争的记载,记胜不记败。历史上的婺州之役,《吴越备史》与《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但不尽相同。《吴越备史》的记载,整个战争非常简单,钱鏐派兵打败了前来求援王坛的康儒。而据《资治通鉴》记载,整个战争则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钱鏐派王球率兵讨伐王坛,结果被康儒的援兵击败,王球被擒;在第二阶段,钱鏐派钱銶与康儒对垒,击败康儒,趁胜占有婺州。《吴越备史》对第一阶段失败的经历避而不书,甚至连王球的名字也没有提及。
又如,《资治通鉴》卷276唐明宗天成四年九月癸巳条有详细的记载:“吴越王鏐居其国好自大,朝廷使者曲意奉之则赠遗丰厚,不然则礼遇疏薄。……帝遣供奉官乌昭遇、韩玫使吴越,昭遇与玫有隙,使还,玫奏:“昭遇见鏐,称臣拜舞,谓鏐为殿下,及私以国事告鏐。”《吴越备史》对钱镠僭越自大及乌昭遇见钱鏐拜舞等事隐而不提,这些事情我们也都靠《资治通鉴》才知历史原委。
《吴越备史》是我们今天研究吴越国史最基本的史料来源。但是,为了说明钱氏霸权兴起是天命所归,书中记录了不少荒诞不经的神奇传说。此外,书中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记述也有不少,与《资治通鉴》相比,在叙事的客观性、准确性上大为不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