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不失义

2021-11-11

中外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则徐课题学术期刊

朋友在大学工作三十多年,至今还是副教授。他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与别人不一样。其他人忙着争课题,在学术期刊发文章;朋友却忙着写小说。但他所在大学有个规矩:文学创作不算科研成果,虽然我的朋友已是知名作家,虽然他教的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看到朋友职称没上去,学术掮客们纷纷找上门来,有声称愿意帮他在某个课题上挂名的,有包他上学术期刊的,只是其背后都牵涉一个“钱”字:你出钱,我帮你搞定一切。朋友严辞拒绝了。

我赞赏朋友学术上的风骨,他真的做到了孟子所说的“穷不失义”。所谓“穷”,有人将其理解为贫困,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译法是困窘,即事业或当官不顺利,与“达”(顺遂)相对。

一个人想做到“穷不失义”,先得有是非心,就是必须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当年林则徐被夺职流放,自度再无复出的机会,临行前,他将在广东时所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以及西方的炮船模型图样,全部付与魏源。林则徐说:“愚兄所托著书之事,望贤弟刻意为之,务使大清臣民早开智慧,值此则无可御侮矣!”一个人以“罪臣”的身份远赴边疆,心心念念的却是国事,这是一个士人应该有的基本操守。

民国时期,四川中学生毕业,省府派监学李宗吾为主试委员。李宗吾要求严格,遭到少数学生痛恨。一夜,有学生纠集在一起,手持木棍哑铃,将李宗吾拖出来痛殴,临走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不主持严格考试?”李宗吾大声说:“只要打不死,依然要考。”后裹伤上场,这些学生不敢再抗。其时的李宗吾不过是个职级很低的“监学”,既然遭受到严重暴力攻击,退出这个岗位有的是理由,但他却选择固守教育道义。一个人做到了“穷不失义”,他的灵魂永远是“达”的。

猜你喜欢

林则徐课题学术期刊
《林则徐》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林则徐禁烟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