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总目录
2021-11-11
封面专题·黄河的前世今生
1.006 黄河的前世今生/斯日
1.008 黄河: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韩子勇
1.016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周庆富
1.024 黄河: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陈梧桐
1.034 中国古代与黄河洪水抗争史话/陈维达
1.046 黄河古都传/程遂营
1.054 信天游:唱出来的黄河力量/王建领
1.064 黄河文明在宁夏/薛正昌
1.075 黄河文明与秦岭/李刚
封面专题·所谓伊人:《诗经》传
2.006 为《诗经》作传/李山
2.008 《诗经》研究传/罗唯嘉
2.020 以诗为传:自后稷到文王的周人创业史/李喆
2.026 《诗经·豳风》与周公的一生/蒋清宇
2.035 《诗经》里的模范夫妻/吴娇
2.042 惹得天下大乱的女子——《诗经》中的褒姒/赵运涛
2.050 名人的《诗经》与《诗经》的人名/蒲帅
2.056 “豳风图里课农行”:出入于画史的《豳风》/薛宇
2.065 《诗经》与出土文献/范天培
2.073 跨越语言藩篱的《诗经》译介史/马千惠
封面专题·乐黛云的学术乐章——“一起为人类做一些好事”
3.006 乐门记乐/赵白生
3.009 我的青少年时代/乐黛云
3.022 九十乐章:白生对白/对话人 乐黛云 采访人 赵白生
3.037 一个老学生的回忆与祝福——为乐黛云老师九十大寿而作/钱理群
3.043 从山谷到十字路口——初识乐黛云先生/程巍
3.048 师从乐黛云先生散记/宋伟杰
3.059 “偶然”与“必然”——乐黛云先生琐记/张旭春
3.066 温暖——我与乐黛云老师的命运之缘/周阅
3.070 把生命与自然变成风景——写在乐黛云先生90 华诞时/张锦
封面专题·另一种力量:知识分子在抗战中
4.006 另一种力量:知识分子在抗战中/本刊编辑部
4.008 抗战中保卫民族文献的郑振铎/陈福康
4.019 中年人的抗战——老舍在抗战中的工作、创作与生活/冷川
4.033 姚雪垠的三次“笔征”及其他/许建辉
4.045 “杜鹃花”开在哪里?——姚青苗和他的抗战题材小说《中条山的杜鹃花》/段崇轩
4.053 抗战岁月中的马识途/慕津锋
封面专题·文物有光辉——在这里读懂中华文明
5.006 文物有光辉——在这里读懂中华文明/本刊编辑部
5.008 千年莫高窟/樊锦诗
5.022 二里头文化: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张飞 赵海涛
5.036 紫禁城风雨/张淑娴
5.050 云冈石窟:故人·故事/赵昆雨
5.062 三星堆:一部厚重的地下史书/吴维羲
5.074 兵马俑:魅力中国的金色名片/田静
5.086 西安碑林:金石不朽,典籍永存/王庆卫
封面专题·“天地间忽出此一种文字”——中国文艺高峰在他们笔下诞生
6.006 “天地间忽出此一种文字”——中国文艺高峰在他们笔下诞生/斯日
6.008 屈原:与古老节日相连的伟大诗人/李山
6.024 “千秋太史公”司马迁/张新科
6.038 “三曹”的奇异人生与文学创新/刘怀荣 王汉鑫
6.046 “诗仙”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詹福瑞
6.058 杜甫:通往“诗圣”之路/王聪
6.069 韩愈:振衰起弊的一代文宗/周沛
6.079 百世士与千载文:“三苏”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世界/周剑之
6.089 汤显祖:最会写梦的剧作家/谢雍君
6.100 曹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孙伟科 张明明
6.113 “民族魂”——鲁迅/吕周聚
6.124 路遥:最后的冲锋/厚夫
封面专题·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传
7.006 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传/本刊编辑部
7.008 张裕民:“诚实可靠而能干的干部”/朱悦莹
7.017 何以林道静/侯建魁
7.025 吴琼花:“红色娘子军”传奇/曹转莹
7.036 梁生宝:“十七年”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和开拓者/高军
7.046 成为江姐/李碧珊
7.052 “党的女儿”李玉梅/杨庆华
7.062 梁永生:从民间草莽到抗日英雄的侠义人生/陈夫龙 韩晨辉
7.069 白灵:白鹿原上走出的新女性/贾想
封面专题·觉醒的曙光:变革时代的翻译家
8.006 觉醒的曙光:变革时代的翻译家/本刊编辑部
8.008 严复:融会中西 译以救亡/李学昭
8.019 偶然何以成为必然——不通外语的翻译家林纾/颜婧
8.034 “东方文明的发言人”——英译儒经的开拓者辜鸿铭/韩笑
8.044 政论与翻译之间:作为翻译家的梁启超/张文姝
8.053 周桂笙的翻译人生/江雪
8.064 薛绍徽:“开眼看世界”的闽川贤媛/梁波
封面专题·守护民族文脉的精魂——文献的流转与传承
9.006 守护民族文脉的精魂——文献的流转与传承/本刊编辑部
9.008 古本《竹书纪年》与《尚书》的传说/周宝银 马士远
9.017 《金楼子》与《永乐大典》的聚散流转/宋亚莉
9.028 画卷背后——《富春山居图》的八百年往事/吴娇
9.038 抗战前后清华馆藏图籍的收集、南迁与抢救/任勇胜
9.049 《共产党宣言》广饶孤本:一份产生过特殊价值的党史文献/郭海龙
9.060 攀登数学之巅——陈景润及他的(1+2)简要论文手稿/安跃华
9.069 立碑纪念的“世界记忆”——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见证/杨冬权
封面专题·述典树人——习近平用典中的中国智慧
10.006 述典树人——习近平用典中的中国智慧/本刊编辑部
10.008 孔子:孤独的圣人,延绵的世家/柯棋瀚
10.018 推恩保民,发行王道——孟子行道事记/闫阳
10.027 “亲仁善邻”:《左传》中人的言与行/季金萍
10.035 刘勰:独善以垂文,奉时以骋绩/谢光鑫
10.045 “诗魔”白居易:“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阮爱东
10.056 从鄞县到江宁:“拗相公”王安石/徐文翔
10.066 “铁马冰河入梦来” ——爱国词人辛弃疾/王誉凝
10.078 “强项县令”海瑞/薛泉
10.086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别样人生/林夏瀚
10.097“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少年王国维/王增宝
10.107 贾大山:奉献正定的文化使者/康志刚
封面专题·一部中华典籍的环球旅行史:域外《易经》 传
11.006 一部中华典籍的环球旅行史:域外《易经》 传/本刊编辑部
11.009 域外《易经》传/李伟荣11.011《易经》在亚洲/李伟荣11.027《易经》在欧美/李伟荣
封面专题·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传
12.006 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传/本刊编辑部
12.008 民族融合:古代长城沿线的商贸往来/田林 王阳
12.021 “秦时明月汉时关”——战国秦汉长城史话/张欣
12.029 甘肃境内的三代长城:“丝绸之路”上的河西文化走廊/黄续
12.037 从洪武到成化:明代缘何大修边墙/赵迪
12.050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河北长城防御体系下的“长城抗战”/赵玉春
12.060 史念海:开启中国长城学术研究的“河山”/杨莽华
12.067 罗哲文:一生充当长城“守护神”/崔勇
12.074 世界眼中的中国长城/程霏 肖东
美好的生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专栏
1.084 从藤梯到楼梯:“悬崖村”的山乡巨变/李圆玲
2.082 九十载热血 一百年家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谢佼
3.077 张桂梅: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陈梦霏
4.064 见证十八洞村的凤凰涅槃/麦冬
5.098 张文宏:君子厚德 赤诚流光/黄皓明
6.132 姚仁汉:情洒天山育桃李/周文毅
7.077 谷文昌弥留之际的“无我”牵挂/钟兆云
8.075 “高原信使”王顺友/吴华良 安跃华
9.082 乌兰牧骑:红色嫩芽 文艺先驱/邵蕾
10.116 从“异乡来客”到坚定行者——记太平村第一书记苏傥君/游思源
11.097 左文学:一步步趟出“塘约道路”/任腾飞
12.089 走好嘎查的小康路——记“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刘雅
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专栏
1.095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庆之际的回忆与随想/金宁
2.093 怀念父亲黄翔鹏/黄天来
3.085 感情·感激·感恩——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难忘的经历/张庆善
4.071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中轴路”和“电影诗”/丁亚平
4.080 自从与你相识——我与《传记文学》/全展
5.105 滋养学术人格的沃土——我所经历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品田
6.141 所有的日子积淀成我/宋宝珍
7.089 每逢佳节思远人,但闻暗香忆前尘——冯其庸先生侧记/冯幽若
8.080 走进恭王府——考研与读研/田青
8.094 结缘艺术学——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心峰
9.091 “持艺舟双楫,求学艺相成”——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习生活点滴/李一
10.127 “一片冰心在玉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和工作漫忆/冯双白
11.103 回忆萧默先生/赵玉春
11.114 我的点滴回忆/李修建
12.104 音乐研究所,我的港湾/李玫
缓之专栏·老师们
1.106 《王伯祥日记》中的俞平伯先生/缓之
3.096 记忆中的水木清华(上)/缓之
4.088 记忆中的水木清华(下)/缓之
5.117 斯人已逝,德音未远——傅璇琮先生印象/缓之
7.096 “小室无忧”——记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先生/缓之
9.100 来谕惓惓,亲如促叙——记复旦大学王继权老师/缓之
子善专栏
2.101 张爱玲《书不尽言》中的我/陈子善
4.096 琐忆聂绀弩先生/陈子善
6.148 我给许杰先生当助手/陈子善
8.106 “博物”作家“枕书”先生/陈子善
10.135 我与“莎斋”主人的过从/陈子善
12.111 与周而复先生的一段交往/陈子善
丝路古城传
2.106 丝路万里,始于长安/程遂营
4.104 武威:“天马”西来的传奇古城/程遂营
8.113 丝路咽喉 盛大敦煌/程遂营
11.123 吐鲁番:丝路上的文明硕果/程遂营
12.116 和田:丝路上的中华美玉之乡/程遂营
流年述往
1.117 鲁迅的“绿林书屋”/姜异新
2.115 “吃螃蟹和吃蜘蛛”的吴福辉先生/吴周文
2.121 郭沫若与《管子集校》的编撰/李斌
3.109 严母的慈爱——怀念我的母亲资华筠/王蕾
4.113 熊式一:一世遇事都取法乎上/卓成华
7.109 杜鹏程和他的战争小说《保卫延安》/慕津锋
7.124 对钱锺书的“简洁的注释”/王雪
8.120 追忆丁玲言谈点滴/李丹阳
9.128 翻译史上的“惊鸿如逝”——洪涛生与冯至的师生情谊与中德交错/叶隽
人物春秋
3.117 “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历史风云/赵运涛
非常人生
3.122 黑塞:“在东方和西方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楚门
12.123 鹿耀世:漫游在艺海/张建安
12.132 艾米莉·狄金森:“我像戴菊莺一样弱小,但我绝不怯懦!”/[法]劳拉·埃尔·马基、 埃尔·格里耶 著黄荭 译
文物征集背后的故事
5.130 “华夏第一屏”——北京牌电视机的诞生与发展/吴华良
10.147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光辉见证——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机的流转历程/李琮
学人风范
9.112 “文献工作应该有自己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刘福春的新诗文献工作/易彬
怀人忆旧
12.094 难忘的师恩:追念郭汉城先生/叶明生
口述传记
1.122 “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与戏曲的一世情缘/孙崇涛 口述 陈建平 整理
2.130 天高地阔开晴日 愿从文院举征航——我的治学生涯回顾/刘荫柏 口述 熊姝 整理
3.128 暮云回首——美术史论家郎绍君先生口述/郎绍君 口述 林夏瀚 整理
4.124 读懂古人——我的学术人生/杨明 口述 杨阿敏 整理
5.140 饱满而有意义的人生——我的艺术之路/张祖英 口述 凌晨 整理
7.129 “真诚、热情、直言不讳”的写真——我的批评之路/陶咏白 口述 凌晨 整理
8.124 张中良:我的学术之路/张中良 口述 冷川 整理
11.131 李畅:推动中国舞美走向世界/李畅 口述 赵红帆 整理
传记连载
1.136 鲁迅的故事(之一)/张梦阳
2.141 鲁迅的故事(之二)/张梦阳
3.139 鲁迅的故事(之三)/张梦阳
8.140 郭沫若礼赞成仿吾(上)/张耀杰
9.136 郭沫若礼赞成仿吾(下)/张耀杰
11.145 曹禺经典剧作的域外传播——之《雷雨》/曹树钧
12.138 曹禺经典剧作的域外传播——之《日出》《北京人》《原野》/曹树钧
传记研究
1.146 一篇存在细节错误的回忆录——《藤野先生》论/廖久明
1.154 夏衍与现代传记/吴凑春
2.149 出版引导与当代作家自传写作——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自传丛书为例/慕江伟
2.155 近十年国内传记文学图书出版趋势与观察/陈进武
3.148 鲁迅传的写作问题/王锡荣
3.154 传主形象的多维建构——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罗杰.弗莱传》/宋骐远
4.138 2020年度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发展报告/斯日 张元珂
4.152 孝子传:类型人物传记的文体流变与互渗/林莉
5.154 现代传记研究新拓展——论张立群“中国现当代诗人传记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袁昊
6.155 千秋怅望说“忍人”——吴起“杀妻”“出妻”两说探微/陈曦
7.144 2020年传记文学研究著作盘点/全展
7.153 走向内心的灵魂传记——以《生命的思与诗——冯至的人生与创作》为中心/吕周聚
8.148 制造“名女人”:叙事学视域中的女性“忆传”与普通传记/石晓玲
8.156 《陈忠实论》:一部文学史互动视野下的传记考证与研究著作/房伟
9.147 高中语文传记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童志斌 王佳艺
9.155 传记学学科理论研究范式的新突破——《现代传记学》读后漫说/莫色木加
10.152 作家自述的“编”、“注” 及“闲笔”——以黄裳、王安忆、徐德明为中心/操乐鹏
11.153 书写徐渭——以明清传记为中心/郑志群
12.148 《唐才子传》的“才性”批评模式/杨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