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一条文学青年自学成才之路
——《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的六年工作

2021-11-11于成全

鸭绿江 2021年34期
关键词:函授鸭绿江讲师

于成全

本文为时任《鸭绿江》副主编、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教务长于成全在1987年10月“鸭函中心”创办六周年学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创办最早、规模最大、成绩最优,涌现了宋学武、钱国丹、王金力等全国知名作家,浩然、谢冕、梁晓声、铁凝、雷抒雁等名家都为学员的作品写过评点。今天发表这篇讲话,不仅仅是对《鸭绿江》曾经拥有的辉煌一次回顾和纪念,也是对20世纪80年代文学热潮的缅怀和葆有。历史虽然已经走过,智者、能者却要从中获得光源。

——编 者

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在辽宁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党组的支持和领导下,为开创我国文学事业的新天地,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先后有十八万人次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近七千人成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创作和新闻报道的积极分子,一万一千余人先后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十七人被推荐为省级以上作协会员,青海青年学员杨廷成以二十岁年龄成为中国作协青海分会最年轻的会员。有近四百名学员自学成才,成为各种报刊编辑、文化团体和新闻机关的领导干部。更有大量学员提高了文学素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文化新人。这充分说明,创办文学函授创作中心,是文学青年自学成才的一条新途径。

创办之初我们坚持做到两件事:第一,坚持低收费、讲实效;第二,坚持高知识结构的辅导队伍。我们聘用的讲师,大都是全国知名作家、从事数十年工作的文学编辑、高等院校的教授与讲师、文学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等。我们的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文学期刊函授中成立最早、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文学函授机构。1985年,冯牧同志在全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说:“《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创办三年,深受广大文学青年欢迎,对培养文学新人,发展壮大文学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基本建设意义的作用。”

我们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感受。

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文艺方向,依靠社会力量,坚持勤俭办学,把函授作为一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神圣事业去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省委对我省文学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和努力,在五到十年内,使我省出现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为实现这个目标,应当有一套战略措施和设想。《鸭绿江》编辑在常年实践中发现,许多文学爱好者写稿无方、寄稿无音、投师无门。为解决这个问题,编辑部副主任阿红同志提议,办一个文学函授性质的学校。提议一出,立即得到作协党组及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同意。于是,1982年1月,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成立。

鸭绿江文学函授创作中心把坚持党的文艺方向、繁荣文艺创作、培养新生力量、引导青年自学成才作为办学宗旨。在经济上,我们没向国家申请一个编制,没向上级要一分钱,把编辑部的一间简易库房当办公室,编辑们业余时间每天要平均处理三百多封信和稿件。1982年至1985年,每位学员收学杂费十二元。1986年至今,每年学杂费是十八元,这在国内是最低的。

当初,有些学员将信将疑,认为我们开出的“支票”和诺言很难兑现,有人怀疑我们办函授是为了赚钱。当他们每年收到沉甸甸的十二本教材时,看到自己的稿件被讲师认真仔细阅改后,学员感动了,认为我们和学员心心相印,隔山隔水不隔心。武汉水利学院学员丹若说:“春节期间,我的几位朋友聚在一起,他们翻看‘中心’的教材时,都说编得不错,又看了老师的阅稿信,认为老师不但水平高而且认真负责。他们问我每年收费多少,我叫他们猜,有的说五十,有的说六十。当我告诉他们每年只收十八元时,他们全惊呆了,称赞咱们的‘中心’办学的目的明确,方向对头,说实话办实事。”有很多学员担心中心“赤字”,入不敷出,纷纷寄来五元、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赠款。辽宁省丹东市荣军疗养院二十七岁的一等残疾军人刘勇同志,一下子就寄来一千元赠款。当我们看到学员的同情和支持时,心里都热乎乎的。学员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捐款一一退回,并致谢意。不向钱看,为着我们的文学事业,只向文学事业的前途看。

二、始终保证较高辅导水平,不断提高函授质量,建立一支既有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的讲师队伍。

六年来,我们聘请讲师672人次,每人分担二百多名学员。六年总共亲笔批阅了学员来稿426800余封。我们的讲师都有本职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看稿复信,很辛苦,但只拿较低的劳务津贴。讲师路匆,六年来给学员阅稿近四千件,无论是几万字的长稿还是几行字的短诗,件件给予批阅,认真复信。1986年一年,学员表扬感谢他的信件达204封。讲师、省作协的一位副主席,本身工作很忙,但对学员辅导从不放松。湖南学员柳钢说:“我的一篇散文只有900多字,老师的阅稿信却写了1242字。我的父母、姐姐、哥哥看了后都感动不已。父亲说,一定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这样的好老师。”讲师冷庆满去年一个月内家庭中连续发生两起不幸事件,女儿车祸,爱人重病卧床,可他从未耽误取送稿件,及时完成辅导工作。

讲师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高水平的辅导质量,为中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六年来,我们收到学员感谢信达28000余封。广西柳州橡胶工业公司的靳力来信说:“我衷心感谢老师一年来认真热情的辅导,我认为,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文学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如何做一个有品格的人的道理传授给我。当我打开1986年最后一封老师的阅稿信时,发现老师批阅稿件的时间竟是除夕,这正是万家团聚,在电视机前观赏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刻。我把这封信永远珍藏起来。当我在为人处世违背良心的时候,我将用这封高尚的信做镜子照照自己。”山东长岛县54924部队学员李申业同志,为考察辅导讲师的水平,曾把他写的同一首诗,分别寄给他参加的《当代诗歌》函授中心和本中心,没想到,两位不同中心的讲师评语几乎相同。他说:“这件事,我很有感触。说明你们是以优取文,而不是以人取文。我特别相信这么一句话:即使我有一百次的失败,我也要有一百零一次的追求,而追求的本身就是获得。”

三、传艺育人,帮助学员树立正确人生观,引导他们走上正确创作道路,建立了中心和学员、讲师和学员之间的深厚友情,使中心成为传授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学校。

我们和学员隔着山山水水,靠的是互相信赖,互相了解。凡看过我们教材的同志,大多有这样的感觉:“清新健康、向上”,广大学员把我们的教材亲昵地称为“小丫”(把《鸭绿江》月刊称为“大丫”)。讲师在辅导学员时,不单纯从文章的优劣、技巧高低着手,而是在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上下功夫。我们针对目前文学习作者的创作思想,针对学员知识结构,逐渐改变学员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使之从粗制滥造到严肃认真。山东沂源县玻璃厂一位学员通过函授深有体会:“文学是人学,只有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才有资格从事文学,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南京汽车制造厂邹德学来信说:“我上了三年‘中心’,先后在全国三十余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近八十篇作品。三年中,四位老师教我。有严格的要求,有热情鼓励,有诚心指点……皆我良师,让我永远感激,终生怀念。三年中,我从车间到分厂宣传科,又从分厂宣传科调到总厂宣传部。今年厂写作协会成立,我被选为理事长。三年中,我从中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担任了支部宣传委员。我的成长,和中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只要‘中心’办一年我就参加一年,要永远留在这座没有围墙,可靠、忠实和令人神往的大学校里。”

中心连续五届优秀学员、5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黑龙江民族出版社总编辑许光一同志,他的刚从大学毕业的儿子看到父亲这么大年纪还参加学习,就说:“函授又不是大学,况且您早已大学毕业,创作上已有一定成绩,到底为了啥?”许光一说:“人生有限,学无止境啊!我不需要第二个、第三个文凭,我需要的是牢固的知识,而且是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相关的知识,使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践,这叫作学以致用。我选择‘中心’的用意就在此。”许光一同志主编的朝鲜族《银河》刊物,从“小丫”里得到启示,提倡短小精悍、接触生活、热情向上的作品。他把1984年第二期教材上欧骁的小小说《今天又是星期六》和迟松年同志对该作品的评点文章《淡淡的哀愁与甜甜的笑容》翻译成朝鲜文,登在《银河》上,读者纷纷来信要求《银河》今后要多登类似的文章。

中心40%左右的学员并不经常写稿,他们到中心来,是把中心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他们中很多是中心的老学友、老朋友,舍不得离开没有见过面的老师,舍不得离开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厦门部队一位学员来信说:“去年7月15日,福建龙岗县一少女因高考不顺利,遭到父母的责骂和旁人的冷语,自己一时想不开,便留下遗书。”这位战士发现后不顾危险从水中将她救出,并且立即带她到车站卫生医院治疗,并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这位战士说:“中心,有数万名学员,如果将中心比作鸭绿江,那么我就是江中一滴水,在盛夏的一天,有幸能温暖一位轻生少女之心,算是起到了一滴水的作用。这件事,大家议论纷纷,有的甚至说我见她是位少女才如此热心帮助,居心不良。对此,我是不予理睬的。我只这样想:人与人相处要以心换心,是‘中心’这句话教导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她回乡后来信说,是我救了她的命,我要说:是鸭绿江水温暖了她的心!”

中心学员的年龄结构,90%是青年人,平均年龄只有22—23岁。有很多学员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引导、启发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做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推诿的神圣责任。武汉市湖北消防器材厂的谢靖,是一位失足青年,才19岁,因抢劫判刑,通过参加中心学习,他来信说:“在老师的真诚、热情、无私的帮助和关心下,令我百感交织。我的老师,不但辅导我的学习,还不断教我重新做人,鼓励我在逆境中奋起。仅两个月时间里,他赠送了我几本文学知识书籍,指点有关文章供我借鉴。当他得知我在狱中搞车工时,还赠我一本《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并赠言写道:希望你能成为祖国‘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老师对待我的深情厚望似父亲、母爱般纯真、无私。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在他(她)的执教下,我的文章在《湖北新生报》上发表了。我的父亲见到了‘中心’这样关心和教导自己的孩子,流下了感激的热泪。我认为:‘中心’老师是我重新做人的启蒙老师,使我从沉睡中醒来,开始步入黎明。”

四、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把函授教材办得内容丰富,栏目新颖、清新、活泼、有效、实用。

教材是中心联结学员的纽带,是学员获取创作知识的自学课体,把教材编好,能得到学员的欢迎,是中心能够办好,能够得到社会支持的根本原因。中心为此曾多次通过学员座谈和讲师会议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全年12本教材,一要实惠,二要实用。不搞任何只利于个别人的花架子,着眼于大多数,不哗众取宠。1987年的教材变化最大。经上级领导部门正式批准,教材改为《鸭绿江》函授版,由书籍型改为杂志型,定名《文学之友》。在栏目设置上,保留以往受学员欢迎的栏目,同时也设置一些新栏目。譬如“文学知识漫笔”“借鉴与欣赏”“我与文学”“当代文学窗口”等。我们鼓励学员深入生活,创作短小精悍的作品。请名作家、名编辑点评,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江苏泰州市新学员刘吉瑜说:“《文学之友》第1期收到后,我一口气读了一遍,心里感到很高兴。我以往参加过三四处的文学函授学习,一般收费都在三十元以上,无论从教材质量还是讲师辅导水平上都不如‘中心’,我这是实话。”由于我们注重教材质量,肯把钱花在学员身上,广大学员非常满意,很多同志来信说,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所以能取胜,能博得文学爱好者的信任,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说实话,办实事,学员的钱没白花,看到教材,不仅流淌着知识,而且流淌着一种炽热的感情。

五、做好通联工作,及时处理学员和非学员来信,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把有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已经出现的矛盾,尽力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用切实、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赢得声誉。

六年中,我们共收到学员信件247500余封,组织专人处理,根据学员来信内容分类达32种。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改地址信件,六年中有20540余人改变过通信地址。从接到学员信件,登记上新地址,再打印成名签,再按学员学号找到旧名签,把它取下,贴上新名签,每次需二十天左右时间,工作十分烦琐。我们认真仔细地完成了这一艰巨的工作,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认可。一位驻守在老山前线的战士,一年中换了四次地址,当他第四次要求更改地址时,来信真诚地表示歉意,我们还是按他的要求第四次改了通信地址。当他在猫耳洞里接到按最新地址邮来的教材时,心情十分激动,他说:“我们战士身上除了满身泥灰的军装外,已经没有其他随身物品了。但我仍把这一年来自上万里的教材紧紧地用皮带勒在裤腰上,似乎它给了我力量,让我看到祖国人民为我献出的一颗心。”

六年中,我们为37700余人补发了因邮路原因而丢失的教材。这笔支出,当初有些同志不理解,为一封8分钱索要教材的信,我们却补上十倍于它的一本书。因为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学员的心是热的、真诚的。我们对中心的每一本书珍视着、热恋着,我们宁可损失一些,换来的是信任。

当我们处理信件时,还发现有些学员因生活上失恋和工作学习上的挫折,想轻生。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立即复信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时,寄信可能耽误时间,我们立即打长途电话或电报与当地领导部门取得联系,防止事态发展而产生严重后果。在六年中我们至少阻止了这种情况几十起,挽救了一些青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上新生活的道路。

在我们处理的学员信件中,有三种情况比较多,一是感谢信、表扬信,占来信的11%,有27200余封;二是对我们编排的教材的称赞信、改进教材的意见以及对教材中刊登的学员习作讨论信,占9.2%,有20800余封;三是每届学习结束前,谈一年的学习感想、体会的信件,占6.1%,约15120余封。

六年中,我们不但做到有稿必复,而且讲师每稿都亲笔批注意见,信件基本上是做到有问必答,有些问题,我们还在教材上专门答复。

为了做好学员服务工作,我们对学员的自然情况做了统计,有些数字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六年中,学员人数为182460人,来自22个民族;学员平均年龄为22.4岁;辽宁本省学员占32.8%,吉林省学员占15.1%,黑龙江学员占10.5%,内蒙古学员占7%,山东省学员占5.1%;学员中,干部占18%,解放军占11.2%,工人占20.4%,农民占16.3%。

六年来,我们教材上共选用学员习作4610件,在《鸭绿江》月刊选登优秀习作282件,共评选优秀学员1210人。

猜你喜欢

函授鸭绿江讲师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金牌讲师在哪里
坚持图像的科学 深入解读ISF讲师Joel Silver
自学
回忆《诗歌报》函授
数学小讲师
《电镀技术》及《电镀故障处理》函授培训班招生信息
基于logistic分析的函授学习选择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