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法师

2021-11-11丁小龙

延河(下半月) 2021年9期

丁小龙

春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人。

在春城七岁的时候,他从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春城也是一座城,是一座位于云贵高原的省会城市。自此之后,这座春城便与春城本人有了某种微妙的精神关联。尽管身处闭塞的孟庄,但春城常常会想象那座春城的样子,想象自己在春城漫游的场景。在想象的国度里,他是自己唯一的国王。从小,他就意识到自己对于想象的热爱远远高于现实。在电视上看了一段魔术表演后,他便向爸爸妈妈宣布以后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魔法师。

他原本并不是家中的独子。在他五岁那年,妈妈怀上了孩子,并悄悄告诉他是个男孩。自此之后,他每天晚上都会和弟弟说说话,唱唱歌,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某一天,妈妈突然消失了,奶奶偷偷地告诉他妈妈是去榆林村大姨家了。他并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静等着妈妈的归来。大概半个月后,妈妈回来了,脸上挂着霜,而肚子也瘪扁了。他问妈妈:把弟弟放在哪了?妈妈半晌没有说话,随后指了指天上的云。他望了望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天晚上,他照例在黑暗中和弟弟说话。他听见了妈妈的啜泣声从黑暗中生长出来,缠住了他。他拉了拉妈妈的手,而妈妈让他以后不要再和弟弟说话了,她说弟弟已经没了。他在黑暗中点了点头,而眼泪淹没了他的半张脸。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心碎的感觉。

自从没了弟弟以后,春城就更寂寞了。虽然在孟庄有自己的伙伴们,但终究不能替代弟弟的位置。有一天从树林里回来后,他在房间里洗了凉水澡,突然间在镜中瞥见了另一个人,一个赤条条的男孩。经过仔细辨认后,他才确定镜中人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一个幻身。也就是从那刻起,他常常会和另外一个自己说话,不是以语言,而是以沉默。他把这种神秘的体验只告诉了我一个人。从那个时候起,春城和我就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他的很多个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在他难过时,我会为他表演魔术。只有他能看见我的魔术。

然而,亲爱的读者,我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我非常愿意写写春城的故事。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可能比春城本人更了解他自己。他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教化意味,更不具有普世价值。但我此刻特别想写下他的故事,否则我无法开启其他的故事。对于一个处于瓶颈期的作家而言,你必须首先说出那个你最熟悉的故事。而你之前或者之后的作品,不过是这个故事的变奏罢了。只有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你才能开始新的虚构游戏。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从县城里调来了一个年轻女教师,名叫郭茉莉。这是春城第一次接触来自县城的人。与其他老师不一样,郭老师的身上没有土的气味,相反会有淡绿色或橙黄色的香水味。春城对气味格外敏感,他可以嗅到气味微妙的色彩幻变。为了讨郭老师的欢喜,他开始认真聆听她在课堂上说的每一个字。有一次看得太入神,郭老师喊他回答问题时,他都没有及时反应过来,幸亏同桌陈旭碰了碰他的胳膊。他出色地回答了郭老师的问题,得到了她肯定的目光。那瞬间,他看到了十月的微光透过玻璃洒在了桌子上,长出了繁花盛开的森林。

在郭老师的身上,他看到了有更宽阔的世界在等待着他。为了得到郭老师更多的关注,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语文课上。上课也是最积极的那个。每逢老师提问,他总是会举起手来,等待着与她交流。为了能获得和老师更多的交流,他时不时会在课后向老师提问题,偶尔也会把从家里带来的苹果、酥梨之类的偷偷地送到郭老师的办公室。有一次,在他离开办公室前,郭老师叫住了他,送给了他一本书,说:春城,好好学,以后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他当时对大学没有什么具体概念。在他的印象中,孟庄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回到家后,他开始读这本泰戈尔的《飞鸟集》。与他所读的课本不一样,这本书打开了他的新世界大门,带他飞出了孟庄,飞向了梦游之地。

在读完《飞鸟集》那天下午,他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了三首短诗。第二天放学后,他把自己的诗歌交给了郭老师。第二天的作文课,郭老师把他的诗歌拿到了教室,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这些作品。他站了起来,红着脸,读完了那些磕磕绊绊的句子。坐下之后,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春城就是天才,你们以后要向他多多学习。他垂下了头,不敢看她的眼睛,但把那欢喜种到了那个初春的午后。直到多年后,在他尝遍了各种生活的苦涩后,依旧记得当年那种溢出心底的甜。没有那种甜,他无法想象后来的自己是如何熬过种种生活的苦。

五年级上半学期,他在全县作文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除了奖状之外,还有一百块钱的奖金。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拥有如此多的钱。在学校的表彰会上,他站在台上发言,会时不时瞥瞥台下的郭老师。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辜负郭老师对他的期待。在所有人中,他最在意的是这位老师对他的看法。当然,除了我之外,他从未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过其他任何人。

那个周六,妈妈带他去了县城。对于他而言,县城就是这个世界的欢乐园。每一次去县城都是生活的一场重要仪式。与以前不同,这次他唯一想去的地方就是位于长安路的新华书店。在书店里,他漫游了大半个晌午,选了好些书。用奖金付完款后只剩下了四块钱,他用这些零花钱给自己和妈妈各买了一根绿茶雪糕。在回家的路上,他觉得自己像是满载而归的国王,头戴风和光的王冠。这些书带他逃离了贫瘠的孟庄。在好多个梦里,他长出了隐形的翅膀,飞向了别的世界和别的王国。在好多个梦里,孟庄成了一个牢笼。

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他把自己写的三十九首诗歌重新抄录在笔记本。假期没有作业,于是他任性地玩了整整七天。后来妈妈给他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而英语辅导老师是同村的王薇。王薇是个中专生,在镇中当英语老师。他从邻居晓明那里借来初一上册的英语课本,跟着王薇学英语。那个辅导班总共有十二个学生,王薇给每一个人都起了英文名字。春城的英文名字叫阿波罗。他起初并不知道其中的意味,只是觉得听起来很动听。在知道了阿波罗的故事后,他觉得自己选对了名字。

英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的五节课,他完全没有入门,搞不清楚老师的话,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勉强混关。他始终相信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可能用这种心态来应付自己。于是在某个下午,他重新打开了英文课本,与里面的魔鬼对峙,试图理清问题的核心。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空想后,他突然间领悟到了英语的奥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对英语课的态度从逃避变成了拥抱。之后的很多年,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困难对峙,与困难交谈,与困难和解。他从来没有把自己解决困难的秘诀告诉过别人。在孟庄,他没有遇见可以交心的人。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诗歌,但这个村庄需要的是小麦、玉米和拖拉机,并不需要什么诗歌。

英语课结束后的那天下午,他和小海一起去了后坡,去了孟庄的坟地。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林默的坟。坟前没有墓碑,旁边栽了两棵柏树。他们坐在坟前,和林默说说话。随后,春城从口袋中取出了一张纸,上面是他写给这位朋友的诗歌。他把自己的这首诗歌读给了林默。随后,他用火柴点燃了纸,纸变成了灰,而灰随后消失于风中。林默是他们的同班同学,十岁那年因为突发疾病而离世。在林默死后,春城觉得死亡就在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叫走你。他害怕看见死亡的面孔。他还没有做好死亡的准备。

进入中学后,这种无人可说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虽然身处于西北内陆地区,但他总感觉自己是一座孤岛,而身处人群让他失去了说话的热情。于是,他把自己的心事只讲给自己听,而另外一个自己会在梦中飞出肉身,打量并且佑护着自己。为了表现出合群与正常,他会为自己精心准备上各色面具,以便与各种人打交道。但他并不喜欢初中生活,严格的学习生活制度让他喘不过气。他依旧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始终坐在前排,认真听讲,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总成绩也始终在全年级的前五名。他知道上学是他唯一的出路。他不想成为农民,他厌恶体力劳动。幸运的是,他恰好对学习很开窍,不怎么死用功也能拿到很好的成绩。他常常会看不起那些死用功而成绩又差的学生。他也常常懊悔自己的这种可怕想法。除了成绩好之外,他可能也是一无是处。他自卑又自傲,常常在这两种情绪间转换,而中间并没有坚实的桥梁。

他是桥上的孩子。他时不时会瞥见桥下的万丈深渊。在最孤独无缘的日子里,他听见了另外一个自己对深渊的召唤。他想要逃离这种人造的牢笼,却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这种被囚禁的日子。在初三备考的那段日子,他偶尔会逃课,会逃出校园,然而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安顿他漂泊的心。他在镇子上闲逛,在荒野上漫游,但很快就感到乏味无聊。他对生活没有太多的热情,只能依靠惯性来生活和学习。在很多个梦里,他会看见那个和自己十分相像的魔法师。

最难熬的初三生活终于落幕了。中考结束后,他把书本和笔记统统卖给了镇子上的垃圾站。用换来的钱,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简装版的《复活》。把书放进了空书包后,他骑着自行车回了孟庄。在等待中考成绩的日子里,他逐字逐句地读这本俄国小说。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里面的成人世界也让他有些茫然失措。在中考成绩揭榜的那天上午,他读完了这本世界名著,心里怅然无助。名次也同时公布了,他以全镇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鹿鸣中学。全镇也不过只有五个人考上了这所重点学校。他并没有多大的欢喜,只不过是觉得度过了一个劫难。父母都比他要开心,他们为他在村子办了升学宴。那是他印象中最漫长的夏天,而细微的欢乐是其中的主调。好多个瞬间,他体会到了自由的滋味。

进入这所重点高中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以往的优势。无论他如何努力,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火箭班里,他的排名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他没有了初中时期的那种荣光,不过这也给他紧绷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松绑。没有了名次的计较后,他反而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这个世界。学习之余,他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课外读物,从武侠小说到科幻文学,从尼采哲学到里尔克诗歌,从汪曾祺散文到王尔德童话。学校的那座三层高的图书馆是他的乐园。在高中,他依旧没有什么知心朋友,也丧失了表达的欲望,只是淡淡地注视着自己的心。以前向往的县城,如今看来不过是另一座牢笼罢了。他渴望更广阔的地方,渴望更自由的生活。

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纯真快乐,但对自己的认识却一点点加深。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所学的会计专业和自己的本性格格不入。当时报考专业时,他原本想要报考文学系或者法语系,但在最后做决定时却听了旁边一位老师的建议——要报考就报考实用的专业,报考容易就业的专业。他听取老师的意见,更换了自己的专业。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为这个违心的决定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刚上大学时,他觉得可以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属于会计,另一半属于文学。这是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那种撕扯感让他无法定下心来面对自己的专业课。他时不时会逃课,逃到学校的图书馆,特别是文学图书室,一本接一本阅读,试图忘记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那时候除了我之外,他没有可以说话的朋友。在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怪物——在专业课上,经常读一些不相关的闲书,也不参加班级上组织的活动。他又想起了小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的日子。独处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时间的魔法师。

大学四年,他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阅读了相当多的书籍。临近毕业时,学校把借阅情况放在了个人信息中,而他总共借了一千二百八十一本书,位于整个学院第一名。很多同学看到整个数据后相当惊愕,他们原本以为他只是一个偶尔旷课的隐形人罢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欣慰,相反有种羞耻感占据了他的心。这些书并没有为他带来实际上的好处,相反却提醒自己只是个局外人。他想要戒掉书瘾,却越陷越深。如果两天不读书,他就觉得自己愧对了时间的恩惠。

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一个地级市的国企做会计工作。父母为他感到自豪,毕竟这是他们眼中的铁饭碗。他并没有什么欢喜可言,毕竟这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但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其实心里也没有答案。在办公室的每一天,他都坐立不安,生怕犯下什么错误。他又不得不保持表面上的镇定,而无数双眼睛从各个角度监视着他,让他的心生出了太多的荆棘。那段日子,他慢慢地理解了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在与无意义多次搏斗中,他每一次都是以溃败而告终。他想要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却不知道意义为何物。

就这样,时间在他身体中如钟表般走过,他听得到钟表的每一次滴答。刚开始还会引起疼痛,后来则成了麻木,最终他适应了这种不适的生活。他想要离开,却发现时间的藤蔓捆缚住了他的身体和灵魂,越来越紧,越来越窒息。他和同事们也有说有笑,但自己知道这些只是假象,只是为了扮演所谓的正常人的角色。除了我以外,没有人真正懂得他的心。而我呢,只能给他一些安慰,无法给他实在的帮助。

在他二十五岁生日的那天上午,他收到了父亲的电话,是祖父即将离世的消息。他去请了假,原本想请一周,但单位只批准了三天。他没有争辩,而是背着包,带上行李,返回了孟庄。祖父躺在家里的床上,只剩下了皮包骨,眼睛紧紧地闭着,嘴里嘟嘟囔囔,没有人能听懂他的话。听到他回来后,祖父睁开了眼睛,想要说话,却没法说话。祖父拉着他的手,明白了爷爷想要说的话。那天晚上,他梦见了爷爷向他告别。凌晨三点时,爷爷就真的离开了我们。等爷爷的头七过了后,我去了单位,把离职申请书交给了他们。

虽然是工作了三年的地方,但他在离开时却没有半点留恋,相反却有种前所未有的解脱感。他又再次回到了西安,把自己的行李暂时放在了大学同学的住处。他并没有急着去制订下一个计划。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总是按照一种规定好的模式生活和学习。他想要过一段短暂的脱轨生活。同学问他接下来要干什么。他说,我要去春城逛逛。是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从未离开过北方,而关于春城的想象时不时会闯入他的生活。在七岁那年得知春城的存在后,他觉得自己和这个南方之城有着某种微妙的精神关联。

在去往春城的航班上,他凝视着窗外大团云朵,有种难以名状的被捆缚着的解脱。他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我,而我给了他最深情的拥抱,告诉他不要害怕,以后的路还很长。在高空的某个瞬间,我和他终于合二为一,成为完整的人。

是的,亲爱的读者,正如你们所猜想的一样——春城就是我,我就是春城。只有写下春城的故事,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魔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