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唐舞蹈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融合性
2021-11-10胡胤琦
摘 要:现如今的汉唐舞蹈是从古代宫廷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流传并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了几千年专业舞者的提炼、加工和创新传承下来的。古诗词歌曲属于声乐的范畴,是古代诗词与音律的结合体,承载着中国古代民族声乐文化,并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古诗词歌曲的渊源兴起和特点,阐述了汉唐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审美特征,结合《关雎》舞蹈作品,分析汉唐舞蹈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融合性。
关键词:汉唐舞蹈;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合性;《关雎》
一、概述
(一)汉唐舞蹈与古诗词歌曲的渊源兴起和特点
汉唐舞蹈与先前具有典礼性功能的周代舞蹈不同,它不仅保留了部分典礼性,更多的是具有了娱乐性,最终成为雅俗共赏、体现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这与汉唐时期的历史、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汉唐舞蹈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与宫廷舞蹈,体现了汉唐舞蹈精湛的技艺,它是以中国辉煌的汉唐文化和艺术美学为理论根据,通过汉画砖舞人及敦煌壁画的乐舞形象展现出来,展现了中国古老的东方神韵和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水平1。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综合体现2。古诗词《关雎》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具有诗、歌、舞一体的特点,对它的艺术性分析可以从诗义、音乐性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关雎》的诗义体现的是民俗生活风貌,主要描写了古代男女之情,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与现状。从音乐性方面来说,《关雎》重视声调的和谐,多次采用了叠韵、叠句,具有音乐性的特点,因此它是可歌、可舞、可弦的。
(二)汉唐舞蹈的历史背景和审美特征
1.汉唐舞蹈的历史背景
(1)汉代舞蹈的形成
汉唐舞蹈是指依托汉、唐以及魏晋时期的古代历史文化、精神和艺术审美特点发展起来的,传承了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在中国舞蹈文化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汉代舞蹈具有多元化的形式特点,主要有“百戏”民间舞蹈,汉代女乐歌舞、四夷乐舞以及自娱舞蹈等,这与先秦时期相比不仅形式内容丰富,且包含了较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和乐理元素,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和喜欢。
(2)唐代舞蹈的兴盛
唐代是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最高峰时期。乐舞的发展与唐代国势的兴衰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唐代对乐舞的管理也逐渐变得规范化、体系化,浪漫主义的乐舞风格逐渐替代了先前写实风格,更加注重提升人们的精神享受。唐代的乐舞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出现多种乐舞风格为一体的现象,自成一派,综合了古代诗、乐、舞于一体的特征,如:宫廷乐舞、健舞等,是盛唐时代的文化的艺术展现。
2.汉唐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唐舞蹈的教学体系是围绕中国传统宫廷舞蹈以及民族文化来进行,并借助文献和图画的记载进行教学和学习,结合古代音乐和戏剧元素进行创编,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特色和审美特点。汉唐舞蹈《关雎》就通过优美、活泼的风格体现了人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社会安定的和谐景象,展现了汉唐舞蹈的艺术性和审美风格特点。
汉唐舞蹈的审美特征还包括“气韵”的运用,“气韵”是汉唐五最为重要的文化重心,生动的“气韵”是汉唐舞蹈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充分体现汉唐舞蹈的特点风格,不仅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还要体现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将“气”“韵”深入到舞蹈表演中去,展现具有古代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
二、汉唐舞蹈与古诗词《关雎》的融合性分析
汉唐舞蹈《关雎》为了让表演形式更丰富,视觉效果更好,将汉唐舞蹈与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合起来,灵感来源于古诗词歌曲《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汉唐舞蹈中“舞袖”时柔美舒缓的动态可联想在一起,所以最后呈现的作品《关雎》中有很多舞袖的动作,如:拂袖遮面、向下搭袖以及静态时保持翘袖的姿态。《关雎》中男子青睐女子采摘荇菜时优美的身姿,所以《关雎》在开头才采用了背对着观众的造型,让观众能一下被带入。
(一)《关雎》音乐与汉唐舞蹈基本动律的编排
舞蹈动律是舞蹈表演整个过程中的主题性动作和配合性动作的组合。汉唐舞蹈基本动律主要包括腰部动作技法、手势以及动静结合的舞蹈动作编排。
汉唐舞蹈《关雎》通过女性轻快、细腻的舞蹈动作变化体现了“温柔含蓄”的舞蹈表演风格特征,与音乐旋律相得益彰。其中大部分的腰部动作更加体现了汉唐舞蹈特有的动作技艺。汉唐舞蹈讲究“静、动”结合之美,在“静”之中要呈现出一定的“动势”;在“动”之中也要体现出一定的“稳重”与“静势”。在《关雎》的编排中所有动作中都会有一个动势,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这与歌曲高潮部分“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前会加强,“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结束前渐弱是相呼应的。作品《关雎》充分体现了汉唐舞蹈动静结合的形式与审美观念,也是这个作品与舞蹈编排表达意象的重要韵律手段。
(二)《关雎》的音律意境与汉唐舞蹈线条流动性的融合
音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汉唐舞蹈《关雎》中舞蹈动作结合音律,通过一顿、一流具有行云流水之势的动作变化,展现了外柔内刚的女性姿态,丰富了舞蹈的艺术效果,让人们不禁沉浸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的音律意境之中。如《关雎》舞蹈作品中设计了舞者身体忽左忽右,双袖与躯干一同左右抛洒,这样左右一来一去,若行云流水,结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音律,体现了生动的意境。此外,汉唐舞蹈《关雎》中音律意境与汉唐舞蹈线条流动性的队形的融合还体现在虚实结合的美感之中,如舞者通过“折腰”的线条流动性结合音乐节奏,舞者形态与行云流水的音律意境充分的结合渗透到舞蹈作品当中,虚实结合产生了特殊的意境之美。
(三)将《关雎》诗词韵律与汉唐舞蹈风格相结合
汉唐舞蹈重点体现了女性含蓄、柔美、俏丽相统一的特点,通过女性舞者动作强弱的变化结合,展现了婉约俏丽的舞蹈风格特点。汉唐舞蹈《关雎》的开始部分与诗词中的展现顺序一致,主要起到铺垫的作用,先从静态出发,以平缓、舒缓的节奏和姿态,细腻的舞蹈动作,形象的塑造了古代少女的婉约的形象;后半段与诗词韵律一样,刻画了男子追求女子的场景,通过舞者的多变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主要体现了女子含蓄和欢快的矛盾心态特征,呈现了婉约俏丽的意境。
结语
汉唐舞蹈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发展的第一个巅峰时期,成为最能展现我国传统舞蹈风格特征、美学内涵的一种舞蹈样式,是以汉、唐、魏晋时期古代历史文化、精神的风格、表演形式特点以及审美观念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在作品《关雎》的编排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因此,汉唐舞蹈与古诗词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汉唐舞蹈的发展历史,也将中国上千年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传承鲜明的展现在大众面前,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注释:
李思嘉:《中国汉唐舞蹈艺术的解读》,《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2蘇玲芬:《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看声乐中国话语重要性》,《艺术教育》,2018年第3期第6页。
参考文献
[1]刘伟婷:《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演唱的情感表达》,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2]王常琳:《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与审美探析》,《黄河之声》,2018年第8期,第109页。
[3]杨帆:《谈论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与审美》,《戏剧之家》,2016年第23期,第125页。
[4]赵田田:《汉唐古典舞的古韵新篇》,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5]付钰:《汉唐古典舞〈群伎献艺〉的艺术特色和表演分析》,《农家参谋》,2018年第5期,第263页。
作者简介:
胡胤琦 女 1996年8月5日 中国 研读生 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