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术理论视域下“教学本源”的回归
2021-11-10蒙菊花
摘要:学术性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向度,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学术理论的提出对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的教学观倾向于教学与学术的分割与对立,这种观念严重制约和弱化了大学教学功能与职能的发展,教学学术理论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修正。本研究以MBA为例,探讨了基于“教学学术”理念引领下的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教学学术;MBA 教学模式;变革
一、教学学术理论提出的背景
中世纪大学将“教学”视为大学惟一的职能。1810年,洪堡以“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为理念创立柏林大学,强调大学的研究职能,洪堡大学也因此成为“现代大学之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创办之后,大学社会服务之理念逐渐走向社会并成为促进大学与社会有效融合的重要路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与环境问题,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高校聘用、评价与晋升教师的主要依据是看科研成果而非教学,高校中充斥着教学与科研论争,科研主义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而“教学”正慢慢成为大学发展的边缘地带。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变革”成为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美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为应对社会对大学偏重科研轻教学及大学学术功利化倾向的指责,1990年时任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的Boyer在结合大量实证调研之后提出教学学术理论,引起了美国大学热烈讨论与实践,正确理解学术内涵是解决美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核心所在,能有效解决美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下滑的现实问题。[1]教学学术理论对美国及其它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教学学术理论的内涵
学术是指智力活动或创造活动,也指系统而专门的学识、知识,即学术成就和学识,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論证,探索、研究、创新是学术的最基本特征。[2]那么,什么是教学学术呢?Boyer指出,教学学术是指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Boyer研究发现,美国高等教育界将“学术”等同于“研究”,是对学术内涵的狭隘理解,将“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出版作为评价学者主要依据的做法”有悖于教师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3]Boyer创造性地提出学术内涵包括四部分内容:发现的学术(Scholarship of Discovery) 、整合的学术(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学术 (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 与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这四种学术类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他首次将教学与科研视为同等地位,积极回应教学与科研二元对立论争论,开启了现代大学关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先河。我国学者查永军在研究中将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以及应用的学术统称为学科的学术,由此,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由学科学术和教学学术构成,这种整合归类的方式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认为,教学学术是大学教师以学术的眼光来理解教学,获得关于教学的系统化的学识和知识,表现为全面掌握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和卓越的教学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轴心机构,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教学学术理论对深刻理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推动大学教学研究以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学术有助于拓展大学学术观
自大学诞生以来,教学被誉为大学最原初的功能,随着德国柏林大学的出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日渐兴盛,教学逐渐呈现出边缘化趋势,Boyer提出,人们常将大学教师的研究工作看成机会,而把教学工作当作负担,其原因在于,人们狭隘地理解“学术”内涵,只重视科研论文的发表,不重视教学质量,这一现状最终将使国家遭受损失。[4]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教师发展模式、教师评价体系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教学工作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大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教学学术理论的推行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有助于突破大学学术内涵过于“窄化”的弊端,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教学学术理论的提出拓宽了大学学术研究的视域,Boyer的教学学术观使大学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相互对立与矛盾的局面得到有效的缓解,教学与科研被化归为两个不同层面的学术范畴,教学学术提出之后,美国大学的教学学术运动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之后,教学学术观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借鉴。
2.教学学术有助于高校回归“教学本源”。
2007年,教育部在〔2007〕2号文件中提出“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该文件指出传递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原生功能”。传统意义上,高校教师的研究工作并不包括教学工作本身,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未引起重点的关注,高校教师职业的合法性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5]在教学学术视野中,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学工作处于基础性地位。教学作为大学的核心工作这一观念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受制于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标志的评价体系,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的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教学学术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施在现行的教师发展一元化背景下无法得到呈现,因此需要从机制体制上给予“教学学术”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通过“教学学术”使高校回归“教学本源”的最佳路径。[6]
3.教学学术能有效平衡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是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能提升了教师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大学科研与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导致大学呈现出“社会化”与“市场化”倾向,大学教师迫于科研收益的“诱惑”,在教学与科研双重选择中倾向于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科研”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教师职业生涯的辉煌,而“教学”则被视为压力与负担,这些矛盾与弊端成为当下大学的通病,直接导致了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对科学研究工作的“盲从”以及对教学工作的“遗忘”弱化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抑制了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从根本上使教师的“教学职能”逐步边缘化,教师育人使命渐行渐远,这将是高等教育发展最严重的倒退。
三、教学学术理念引领下MBA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学术水平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是MBA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在大力倡导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重要的突破口。在MBA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企业管理的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实战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MBA教育改革重要的政策指导,MBA教育侧重培养学员的实战与创新能力,为此,在教育改革中,加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意义深远。
(一)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发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前后,哈佛大学在院长兰革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才慢慢应用于学科教育领域,至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进入兴盛时期。
“实战”与“创新”是MBA学员的核心素养,教学模式首先要倡导“应用型”导向,以真实的经济产业活动为素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MBA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而案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教与学的直观感受,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案例有助于引发学员思考,在实践知识的传授中,有助于促进学员相互交流,为学员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为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层层拓展提供了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场域,为原来单调的课堂赋予生动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时,可以借助著名的霍桑试验这一案例,结合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试、访谈实验,深度挖掘案例传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创新,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中应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使学员能将自我需求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升自我的能力和素养,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
(二)情境教学模式
在MBA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模拟技术与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企业管理的实践,提高学员应用技术水平。沙盘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手段,其程序包括:首先在教学中说明模拟初始条件;其次是在此基础上模拟组建公司,创设组织架构,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合理整合企业资源;最后模拟市场格局进行实战演练,决出胜负,这种教学模式可应用于《管理溝通》《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的相关课程中,围绕企业管理的相关情景,组织学员进行实操与辩论,最后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提升。
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MBA学员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在特定的经营情境下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创新,如编制企业发展规划,拍摄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题材,探讨企业经营模式、培训规划等,体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三)产教融合模式
MBA教育体现了产教融合的特色,这一特色彰显了MBA学员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素养,教师应实现学术理论向实践成果转化的目标,更好服务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在教学中,深度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走向,激发MBA学员深度反思自我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MBA教育教学需要培养社会发展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此,MBA教师应当做到“教学引领科研”、“科研推动教学”的理念,构建洞察力、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危机应对力、开拓创新力兼具的品质与素养。
教学学术理念彰显了高校教师对高深知识进行传授的外显性特征,体现出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展现出的教学经验、教学技术、教学智慧与教学反思等过程,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地唤醒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同时也对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发展方向。在MBA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学术理论出发探究教学在教育变革中的价值,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经济管理精英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Boyer,E.L..(1992).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42(1),151.
[2] 刘剑虹,吕杰.学术评价:美国大学的一种理论模式——以贝勒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2,(5):1-4.
[3] 波依尔.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R].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 (美国卷.第三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4] 博耶,E.L.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01):22-25.
[6] 文剑辉.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教学学术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7,(03):123-128.
项目来源: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 蒙菊花,女,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专任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