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信用特征研究

2021-11-10徐庆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户主金融机构

徐庆华

摘要:本文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调查数据,以户口性质为农村户口的户主为研究对象,对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信用水平高低的影响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农户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信用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将农户分成60岁以上及60岁以下年龄段后,农户信用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影响的方向仍然为正向。并提出振兴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户信用和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农户;农户信用;信用特征;农村金融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户作为较弱势和需帮助的主体,更加需要国家在各方面上的大力支持。所以提升农户信用和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基础性工作,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旨在收集有关家庭金融微观层次的相关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特征与就业、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与保险及主观态度等相关信息,对家庭经济、金融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刻画。2017年第四轮调查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5个区县,1428个村(居)委会,样本规模达40011户,追踪访问2015年样本26824户,数据具有全国、省级及副省级城市代表性。

三、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对40011户原始样本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在处理信息不全和极端样本数据并选取户主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考虑到有的地方省份实行户口制度改革后,不再区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而是统一为“居民户口”,为了获得更多样本,在调研问卷回答“在获得统一居民户口之前的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样本也纳入归为农业户口,最终获得农户样本21194条。样本描述性统计如下表3-1,给出了本文研究涉及农户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农户的基本情况探究

以问卷中“截止到目前,您家是否曾向银行/信用社申请贷款,但是被拒绝?”调研问答为依据,回答“是”的即为违约农户,在本文被认定为信用等级低。回答“否”的为未违约的农户,认定该农户的信用等级高。如下图3-1所示共21194条农户样本中有违约情况的1585户,未违约用户19609户,违约用户占比为7.48%。总体上看违约率较低,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二)农户定性特征对农户违约情况影响分析

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对农户各种定性的特征对农户违约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用图表直观的分析并某一个特征对另一个特征的影响程度做对比。现把户主年龄分为60岁(含)以下和以上两个分组来进行分析由表3-2对比可知,60岁(含)以上的农户较60岁以下农户违约率明显低,说明老年农户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好。从表3-3户主性别上违约占比分析来看女性违约率明显要低于男性,说明女性的信用意识要强于女性;从数量分布上看家庭户主以男性为主,这与我国农村情况比较符合。

然后对农户其他特征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户主身份是否党员依次进行分析,如下表3-4所示教育状况看学历越高越高相对违约率就低,文化水平的高会对违约有着正向的影响。这正说明了户主受教育年限越久,农户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相对较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愈强;从分布数量上看农户初中小学占大多数,这和实际情况也是十分符合的;接下来再看表3-5,违约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健康状况“十分不好”,“不好”,“一般”和“好”。说明户主身体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的抵御风险的强弱,违约率身体健康状况“十分不好”的是“好”的2倍多,数量分布上“身体十分不好”的数量最少,这个实际情況也十分符合;最后来看户主是否党员对违约率的影响。

下面在来看农户家庭金融中稳定性的特征分别为是否有养老保险和户主家庭是否使用信用卡。下面表3-6展示了养老保险状况统计分布数据,有养老保险的农户违约率略微低于无养老保险的,数量分布上看三分之一多的农户未被养老保险覆盖;由表3-7所示使用信用卡特征项上从表上可知,使用信用卡的农户违约率要高于未使用信用卡的农户,数量分布上使用信用的农户偏少,说明农村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农户信用和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户信用和农村信用体系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现状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农村金融市场统筹层次低,机构间依然存在信息壁垒

第一,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相关的农村金融机构比较少,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消费性需求,受历史原因制约农村金融市场统筹层次较低,相关信息不能在金融机构间共享,没有形成金融数据交易和共享平台,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层级和服务水平。第二,农村金融市场数字化程度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发展缓慢,数字化金融覆盖率较低,现代通讯设备仍未广泛使用,严重制约了农户信用和信用特征的数字化收集,从而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第三,适应农户的新型金融产品服务较为缺乏。农村金融机构受自身的局限性影响,开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水平有限,无法及时的根据农户的需求推出适合农户的金融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借贷产品吸引力和金融产品供给的覆盖率。

(二)农户金融素养普遍较低,农户信用意识待提高

第一,农民的金融素养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农民对信贷的价值认识不足,不珍视信用积累;缺乏信贷的基本知识和传统观念影响较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贷款政策的认知等农户金融素养内在因素,也有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也离不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周边人的借贷观念等外在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是解决农户信用意识提高的有效路径。第二,金融机构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这方面金融机构明显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拥有的信息明显多于农户,而农民信息较少,处于弱势地位,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借贷成本,也增加了农户对信贷的认识的不确定性和畏惧违约的心理。第三,缺乏违约担保联保机制和相关政策,当前农户个人所有财产主要是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农业生产所需固定资产、农机器具等。但这些目前都不能满足担保要求,如不能履行合同很容易形成坏账,对金融机构来说增加了违约风险,一旦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

(三)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需要政府在符合市场的条件下统筹管理

第一,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对保护农户借贷信用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未健全,亟待将农户信用行为并入法律管制的范围。金融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仍存在不少的障碍,数据权利边界不清、权益分配规则不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行业巨头对价值高、公共属性强的数据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加剧了金融领域不公平竞争。第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由于农户缺少信用的积累,对信用状况的不重视不珍惜,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对抗违约风险较大。第三,农村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数据安全问题突出。针对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面临数据泄露和损毁的风险。个人信息透明化,信息过度采集,盗用、侵权使用的问题日益突出。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户信用状况不容乐观,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建立联动互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使金融信息能在完善的法規法律下有效运行共享,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数据有迹可循,主体权责分明,执行有法可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乡村金融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针对性给出优化措施或对策建议如下。

(一)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创新能力

第一,振兴乡村经济,需要金融先行,更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运用低成本资金、增加增信措施等引导涉农贷款成本下行,推动金融机构建立收益覆盖成本的市场化服务模式,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第二,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动力,持续深化政策性、商业性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增强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和差别化服务水平。创新银行介入渠道,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支农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户信用保护意识,提升农户金融素养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让守约守信成为新时代农民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约束,逐渐形成守信文化;农村金融机构也要自身的渠道和方式宣传普及信用文化,影响和提升农户金融素养,进而提升整体社会的对信用认知水平,进而改善农村信用体系。第二,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协同长效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使农户意识到守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人有信,则人信之,无信则寸步难行”的人文氛围。按照政府主导、金融机构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整体思路,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激励和约束,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更好地发挥乡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当地。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扩大在保贷款余额和在保项目数量。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第二,加快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工作进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具有资质的征信机构和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并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的数量和地位总体稳定。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下降,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并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建设。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尽快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进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明珠.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研究——基于湖南省慈利县的调研[J].上海商业,2020(08):46-49.

[2]肖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农户信用评估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0.

[3]邢大伟,管志豪.社会资本、金融素养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CHFS2015年数据的实证[J].农村金融研究,2021(01):37-47.

[4]中国政府网.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2019-02-11

[5]张晓琳,高山,董继刚.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可得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922户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8(02):65-71.

[6]刘荣,罗剑朝,张珩 .陕西省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4):24-31.

[7]许家伟.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分析——基于兰考县董堂村、埽怀村的调查[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09):56-60.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户主金融机构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制方向浅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实证初探
张小飞落网记